耗时 5 年,辗转多家三甲医院,累计花费超过 20 万元,如此费神费力,竟然只是为了取出一个不到 2cm 长的细小塑料导管。
近期,一则「留置针软管遗留患儿体内 5 年后终取出」的报道备受关注,也牵起了针对同类事件的广泛讨论。在这些被报道的案例中,患者和家属往往陷入漫长的求医之路,就连好不容易展开的手术,也常以失败告终。
小小异物,难倒多家大三甲
根据报道,2018 年 12 月,当时 5 个月大的患儿在陕西榆林一家三级医院就诊,护士在患儿头部使用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结束拔除留置针时,意外发现导管前端缺损。
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在临床广泛应用的医疗器械,能减少反复穿刺对血管产生的损伤。其主要由塑料导管/套管、不锈钢穿刺针芯和塑料针座三部分组成。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留导管在血管内进行输液治疗。
在这起案例中,缺损的部分正是原本留在血管内的塑料导管。经检查,留在患儿体内的导管长约 1.5 cm、直径约 0.8 mm。
2018 年 12 月 30 日,患儿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接受手术,但最终未取出导管。术中沿标记线探查未找到异物,考虑软管已在血管内漂移,于是将刀口缝合。
首次手术失败 4 年后,患儿父母四处求医,其中不乏很多三甲医院,但却始终难以定位到导管的踪迹。直到 2023 年 10 月,终于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通过 B 超找到了卡在左耳后侧血管拐角处的导管。
患儿病历资料
今年 6 月 20 日,医生对患儿展开了第二次手术,这次终于成功取出了卡在患儿血管中的留置针导管。
资深护师:最佳处置窗口,在发现断裂当下
尽管留置针断裂事件在临床上仅为个例,但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对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一座难以承受的大山;对当事护理人员来说,也会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留置针断裂最佳的处置窗口在于发现的当下。那么护士发现留置针软管断裂如何紧急处理?
1.一旦发现软管断裂,立即按压穿刺点血管上下5厘米,可用止血带或输液管来绑扎,阻断血流,防止软管随血液游行,并立即通知医生。
注意:
为防止血管危象的发生,每次结扎30~60分钟后放松5~10分钟,反复交替。松开止血带前进行穿刺点压迫,避免因血液迅速回流使留置针软管冲入大血管。
2.指导患者制动,卧床休息,放低穿刺侧肢体,保持穿刺部位低于心脏水平。
3.寻找软管残端:尽快进行X线检查或B超检查,来明确软管残端的位置。经检查发现软管残端位置,尽早进行急诊手术,取出异物。
4.取出留置针软管后测量异物长度,医护双人共同确认异物完整性后进行血管结扎,伤口分层缝合。
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和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尽快取出针管,防止医疗纠纷的发生。
6.做好不良事件上报,注明发生时间、事件经过、不良事件级别及主要当事人等。上报至护理部及医务处,组织科室全体护士进行讨论,联系厂家进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鉴定。
预防留置针软管断裂的对策
1.检查留置针的质量
操作前仔细检查留置针的质量、产品的有效期、套管与针管是否黏连、导管边缘是否粗糙、针尖斜面有无倒勾,严禁上下松动针芯,可左右旋转,对质量不合格的留置针坚决不能用。
2.操作前充分评估
进行留置针穿刺前,应对穿刺部位及留置针使用目的进行充分评估,了解所穿刺血管的走向,避开关节。穿刺点应远离肘关节,若无法避开关节,必须在穿刺后用臂板固定。
3.穿刺血管的选择
在留置针穿刺时,可以选择血管直径较粗且走向直的前臂浅静脉,根据穿刺部位分析,成人首选前臂头静脉,其次是贵要静脉,最难保留的是足部静脉,其次是手前臂、手背、头部静脉。
4.穿刺时的技巧
在进行留置针穿刺时,针头与皮肤呈15~30度,于血管正上方刺入,见回血后放平针头再进少许,使留置针软管进入血管,松开止血带,右手持留置针柄向前推送外套,左手匀速将针芯撤出。撤出针芯时不宜停顿,避免针芯与套管形成夹角刺破软管。
5.仅限一次性使用
静脉留置针不可反复穿刺,仅限一次性使用,若第1次穿刺不成功,应立即更换新的留置针。
6.静脉给药的要点
需在给药过程中匀速给药,避免暴力快速给药;对于5毫升以下的药品静脉给药时,可以选择用莫菲滴管给药,减少高压对留置针的损害。
7.正确拔针
拔针时,从导管座向导管方向从0~180°撕开敷贴,切勿反方向撕除,待贴膜完全撕除后才可拔除留置针,拔除后需观察留置针的完整性。
留置针断裂的发生在临床上相对较少,但护士作为直接操作者,一定要规范化操作,认真仔细。此外,一旦发生断裂,要知道应急处理的方法,将不良影响降到最低。
来源:综合整理自丁香园和317护
推荐阅读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下载知护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