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刮痧是根据中医十二经脉及奇经八脉、遵循急则治其标的原则,运用手法强刺激经络,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醒神救厥、解毒祛邪、清热解表、行气止痛、健脾和胃的效用。
刮痧的部位
人体可以刮痧的部位很多,常用的有第七颈椎上下左右四处,喉骨两旁,两臂弯,两腿弯,嵴椎两旁,前胸肋骨间,后背肋骨间,两足内外踝后的足跟肌腱处,左右肋下肝脾区,以及两肩胛岗上和岗下等处。背部刮痧取俯卧位,肩部取正坐位。刮拭后会出现青紫色出血点。
最常刮的肩颈部位则是可以退烧、去暑、袪风寒的「颈三条」。这个部位居于头、颈交界之际,若是紧绷,会造成全身气脉不通,热气无法消散。
刮痧的治疗作用
刮痧疗法的治病作用可表现在以下方面:
①活血祛瘀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②调整阴阳
刮痧对内脏功能有明显的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如肠蠕动亢进者,在腹部和背部等处使用刮痧手法可使亢进者受到抑制而恢复正常。反之,肠蠕动功能减退者,则可促进其蠕动恢复正常。这说明刮痧可以改善和调整脏腑功能,使脏腑阴阳得到平衡。
③舒筋通络
肌肉附着点和筋膜、韧带、关节囊等受损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信号,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于警觉状态,肌肉的收缩、紧张直到痉挛便是这一警觉状态的反映,其目的是为了减少肢体活动,从而减轻疼痛,这是人体自然的保护反应。
此时,若不及时治疗,或是治疗不彻底,损伤组织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化或疤痕化,以致不断地发出有害的冲动,加重疼痛、压痛和肌肉收缩紧张,继而又可在周围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新陈代谢障碍,进一步加重“不通则痛”的病理变化。
临床经验得知,凡有疼痛则肌肉必紧张;凡有肌紧张又势必疼痛。
它们常互为因果关系,刮痧治疗中我们看到,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小编推荐优质书籍,点击下方链接购买:
如何正确刮痧呢?
①刮痧的工具
刮痧的工具多用有由水牛角制成的专门的刮痧板,形状为长方形,边缘钝圆。
②刮痧的适应症
感冒、发烧、中暑、头痛、肠胃病、落枕、肩周炎、腰肌劳损、肌肉惊挛、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症。
③刮痧的过程
先将准备刮痧的部位擦净,用刮痧板的边缘蘸上刮痧油或按摩油,在确定部位进行刮痧。刮痧要顺一个方向刮,不要来回刮,力量要均匀合适,不要忽轻忽重。如有痧症,连刮两臂弯十几下,即出现暗紫色的条条痧痕。按上述刮痧部位,一般每处可刮20下。
如患有头痛或喉痛,则取坐位;头晕眼花或胸腹疼,则取仰位;如肩背腰骶等处疼,则取俯卧位。
一般是按照前面介绍的刮痧部位,如能依次刮完,病人立即感到轻松,可让病人休息几分钟,在前胸、后背肋间、颈椎上下,或两肩肿岗上岗下,再每处刮动十余下,再饮糖姜水或白开水,病人会异常舒畅。
刮痧的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时应注意室内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应避寒冷与风口。夏季刮痧时,应回避风扇直接吹刮试部位。
2.刮痧出痧后30分钟以内忌洗凉水澡。
3.前一次刮痧部位的痧斑未退之前,不宜在原处进行再次刮试出痧。再次刮痧时间需间隔3-6天,以皮肤上痧退为标准。
4.刮痧出痧后最好饮一杯温开水(最好为淡糖盐水),并休息15-20分钟。
不宜刮痧的情况
1.有出血倾向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凝血功能不正常、白血病患者以及严重贫血等病症患者。
2.肝肾功能不良、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急性发作期。
3.恶性肿瘤、不明原因肿块的部位、严重下肢静脉曲张部位禁止刮痧。
4.糖尿病患者皮肤有溃烂处、皮肤表面有伤口如春青痘,不宜在伤口处刮拭,以免伤口出现感染。
5.不明原因腹痛、内脏出血禁止刮痧。
6.韧带、肌腱部位的急性损伤、骨折、外科手术疤痕处,三个月内皆不宜进行刮痧。
7.妇女月经期间、怀孕期间、酒醉、饭前及饭后半小时不宜。
8.脑神经衰弱的患者避免睡前刮痧。
并且要随时注意刮痧过程中是否不舒服,如果不舒服就要停止刮痧,并到医院做详细检查喔!!
推荐阅读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下载知护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