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 法国国旗🇫🇷火焰表演 致敬音乐剧《歌剧魅影》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当晚,6公里长的塞纳河化身剧院,塞纳河上载着205个代表团的85条游船是舞台。本届开幕式也正是用戏剧手段表达了贯穿人类共事、共情、共命运。
奥斯特里茨桥是运动员巡游的起点,随着这座桥桥身上的水帘缓缓开启,也拉开了「剧院」的帷幕,运动员们乘坐游船,在此启航巡游。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前,互联网上有两个声音,一个是被揶揄太抠门,太省钱;另一个声音是审美太好了,果然是法国,好喜欢,好浪漫,不愧是时尚和艺术之国!
除了被称赞审美,开幕式上的节目安排,更彰显了包容属性。
奥运会从诞生以来,一直在倡导「更快 更好 更强」,百年后回到巴黎,愣是演绎成了「更美 更包容 更特别」,看来这文化艺术的大旗,似乎这次真的被法国拽进了手里,并因此在国际出圈,搞文化艺术传播,法国人确实有一手!
不仅节目精彩,连羽毛球也被球迷们赋予了艺术品的称号!
01 羽毛球
在国内二手平台上,同品牌同款羽毛球被炒出高价
网络图
网络图
02蒙面人跑酷
贯穿全场的跑酷之余,用蒙面造型对艺术致敬
这次开幕式的主线索是一名戴面纱和兜帽的跑酷选手,手持火炬飞跃一个又一个场馆。
当天,开幕式现场下了大雨,大家看到的其实只有一部分表演是现场进行的,穿越博物馆和古建筑内部的场面都是提前录播的。一众的大佬嘉宾可就被大雨淋惨了。
这幅作品来自马格利特的画作,面纱覆盖的头像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这背后可能与他童年的一段痛苦经历有关。
据说,在他还是孩子时,他的母亲不幸溺水自尽。当她被找到时,她的脸被衣物所掩盖。这样的经验导致在他后来的艺术创作中,这样的形象可能暗示了他对于生命、死亡和命运的深沉思索,也可能成为了他内心悲剧情感的代表。
勒内·马格利特(René Magritte,1898-1967),比利时画家。
马格利特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中最具有哲学思维的画家,用其独特的想象力创作出许多奇幻的、神秘谧静的、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和符号语言,他的绘画仿佛谜语一般让人猜想。
在马格利特的作品中,最有名的作品是下面这副《人类之子》,对,你可能记不住作者,但是记住了画面。
画面中,同样是面部被遮盖,男人的大部分脸被一个浮在半空中的青苹果遮住,但近看能看到男人的眼睛从苹果的边缘微微露出,正偷偷看着我们。
在市政厅的屋顶,一个穿裙子的男性舞者跳起了芭蕾舞。
以小编做过策划工作的敏锐,这个环节的设计、或者说在这张图片里,其实传达了三个重要的信息:
一是芭蕾舞者的形象,二个是芭蕾舞者性别,三个是跳舞的位置。
这些信息是精心设计过的,因为这么重要的大型活动,所有的视觉信息必然都是用来传递理念的,私以为:
第一个体现了对文化艺术内容本身的致敬——芭蕾舞;
第二个体现了对性别的包容性,不对性别做刻板化设置;
第三个则表明了这个国家把文化艺术放在了重要位置。
芭蕾舞在17世纪的法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曾在年轻时学习芭蕾舞,并在1653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官方的芭蕾舞学校。1661年,他委托创建了巴黎歌剧院。早期芭蕾中只有男舞者,他们穿裙子、戴假发,不仅是技术高超的舞者,也是编舞和教师。
他出身于金融家家庭,祖父是个画家,因此他从小就生长在一个非常关心艺术的家庭中。他的绘画主题广泛,包括舞者、赛马、日常生活场景和肖像等。
剧院当时是欧洲上流社会的娱乐活动和社交活动主要场所之一。
所以这个富有的公子哥儿画家,以舞蹈演员为创作题材就很自然了,其中尤以对巴黎歌剧院的芭蕾舞者特别感兴趣,并创作了大量描绘舞者排练、表演和休息的作品。
他常常从高处或侧面观察对象,捕捉了舞者的动态和紧张感。他对细节的关注和对形式的强调,使得他作品常常展现出一种对传统绘画规则的挑战:
例如,他经常省略背景,使观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的姿态和动作上。
看上图,为啥光都从下而来呢?不得不说这个时期,女演员们脸上的光都是从下往上照的,因为在这个时期还是蜡烛的时代,爱迪生的电灯还没有广泛普及呢。
由于题材为芭蕾舞、芭蕾舞排练等场景,德加的画面有着天然的古典气息,透着一股优雅,却又在技法上摆脱了古典派的刻板,带着印象派的随性,并且侧重点放在了舞者动态本身,由此给人带来了新的感受——非常生活化又不庸俗。
下面这幅埃德加·德加的《舞蹈教室》(The Ballet Class)是他极具代表性的印象派作品,创作于1874年。
「一幅画作需要来点神秘,来些模糊感还有一些想象。如果你总是明确的表达自己,最终只会让人感到无聊。」
——德加
卢浮宫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的塞纳河畔,始建于12世纪,最初作为堡垒,后逐渐扩建成为皇家宫殿。
1793年,卢浮宫正式转变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
前面说到主线索是戴面纱的跑酷男贯穿整个开幕式。跑酷男进到了卢浮宫,发现马拉床上空空如也,原来马拉也跑了,出去看开幕式了(组委会这脑洞可以😆)。
下图是《马拉之死》的画面。
这幅作品是19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达维特的重要代表作,完成于法国大革命期间。
画面中在浴中死去的人名叫马拉,他所处的年代正是法国历史上最为动荡血腥也涌现了无数伟大人物的变革时期,他是雅各宾派的领袖。
他身上的这条伤口,被全世界人看了230多年。
画中人马拉的原型,来自于让·保尔·马拉(1760-1793年),他原是一位医学博士和物理学家,大革命开始时他毅然投身于革命,后来成为革命的雅各宾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吉伦特派进行激烈的斗争。
1789年 8月他创办了《人民之友报》,因此人们称他为「人民之友马拉」。
这个年代由于社会不公平,法国民众将国王和王后都送上了断头台,很多权贵以及在政治上与革命派意见相左的的人也都被送上了断头台,一时间全国腥风血雨,但其中杀人最为激进的,还要数死者马拉所属的雅各宾派。
作为雅各宾派的主要领导人,马拉列了一个死亡黑名单,短短几年,被马拉列上黑名单、等待被杀的人就已经成百上千。
这样的疯狂行为必须有人来阻止他,一位年仅25岁的姑娘科黛就站了出来,她的丈夫和兄弟都因马拉的滥杀而失去了生命。而她认为,只有杀死马拉,才能结束这荒唐的局面。
由于马拉患有皮肤病,必须长时间泡在水里,所以科黛就谎称要向马拉提供反动人员名单得以接见,在报完名单后,她用匕首刺杀了马拉。
马拉被刺杀后仅两个小时,听闻消息的大卫就赶到了现场,耗时三个月画出了《马拉之死》这幅作品。画面中,鲜血从马拉的胸口流出,马拉的一只手无力地垂落在缸外,另一只手拿着字条,脸上表情平静且安详。
画家显然在着意于刻画马拉之死的崇高和宁静,反映出了大卫当时的立场和对马拉的无比敬重之情。
《马拉之死》画中的马拉已经褪去了丑陋的面容,死亡让他安逸得远离了杀戮,药水也已经好像洗清了他所有的罪恶,使他变成了一名善良、诚实、无私爱国的美男子,皮肤的色调如同冰冷的石头,伤口醒目、细致,如同十字架上耶稣身上的伤口,而马拉此时似乎也彰显着耶稣般的感召力,整幅画弥漫着悲凉的美感,似乎有宗教崇拜的意义,有着超强的说服力,镇定而坚毅的遗容好像表明马拉并没有死。
是的,画家大卫为自己塑造了一位已经死去但仍永远活着的英雄。他被称为新古典主义,热衷于呈现古代的理想美。
大卫用他的笔将马拉的死绘制为了不朽的历史画名作,也是用这支笔美化了一个丧心病狂的屠夫,而这样的艺术创造,打造了一个圣徒般的马拉,也引起不明真相的观者对刺杀者的痛恨。
杰克·路易斯·达维特(大卫),1748年出生于巴黎,师从罗可可画家布歇。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
新古典主义画派(Neoclassicism)是18世纪欧洲流行的新古典主义思潮在美术界的表现,他们对为贵族服务的奢华靡醉的洛可可艺术不满,向古典希腊、罗马的艺术中寻求新题材。
大卫出生于一个五金家庭,很小父亲去世,他得到亲友的帮助送到布歇那里学画,但由于他觉得达维特的气质与自己的罗可可风格不一致,就将他转到皇家美术教授维恩的麾下。
大卫个性沉默寡言,喜欢思考,不太合群,缺少典雅,让人感觉少年老成,说实话他的成就都是拼的惊人毅力和勤奋刻苦的精神。23-27岁这几年,是他从肯定自己——否定自己——肯定自己的过程。
作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大卫开创了新的画风,他的画风适应了当时大革命的思潮,画风严谨、庄重。在1780年代绘成的一系列历史画标志着当时艺术由洛可可风格向新古典主义的转变。
除去在艺术领域的建树之外,他还是罗伯斯庇尔的朋友、雅各宾派的一员,活跃于法国大革命之中。
开幕式复现了《蒙娜丽莎》被盗事件,最后短片揭开了「谜底」:原来,画作是被小黄人偷走了。
不少网友惊呼:原来小黄人是法国的。
由音乐剧《悲惨世界》引出开幕式「自由」篇章。
短片定格在法国六月起义的画面,致敬十九世纪法国绘画大师德拉克洛瓦巨幅油画《自由引导人民》。
上图为2024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下图为《自由引导人民》。
塞纳河堤岸边,一个捧着头颅的女王形象令人印象深刻。
这位女王正是18世纪玛丽·安托瓦内特女王。
图源|美联社
还有塞纳河里面的两个女性大人头,来自《加布里埃尔姐妹》这幅画,原本画作里的人物是作为被观察的对象,但在开幕式上,却将她们设置在河里变成了观察别人的人,同时她们把裸体隐藏在水中,她们在水下干什么呢?
作者不详《加布里埃尔姐妹》,1594年,96*125cm,巴黎卢浮宫藏
其实,它让我联想到科幻片《疯狂的麦克斯4》中的设定,而这部经典影片也是在法国戛纳电影节进行了世界首映。
电影《疯狂的麦克斯4》
开幕式最后,位于巴黎杜乐丽花园内的巴黎奥运会主火炬点燃,主火炬是一只高30米,直径22米的热气球。
热气球火炬台,两名火炬手一起将奥运主火炬点燃,热气球腾空而起
这也让人想起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著名小说《环游世界八十天》,也被多次改编成电影作品。
中国代表团的设计仍旧彰显着典型的大国审美。
图源/新华社
更多精彩阅读:
艺术与自然|艺术进村·艺术展《大地艺术节》正在进行时 艺术与自然|艺术进村·全国10个被艺术浸润的乡村 艺术与自然|艺术进村·深圳必打卡老艺术村的前生今世 艺术与自然|艺术进村·「艺术激活乡村」的三种模式 信仰|张晓刚:艺术家的信仰是艺术 美育|了解中国当代艺术 美育|1张图看西方艺术史脉络 秒懂艺术流派 美育|林语堂:书法是中国审美的基础 美育|美育届一代宗师·林风眠·谈艺 美育|赵无极:忠于自己、面向你的时代 艺术风格|哥特风格是神秘美学代表 艺术风格|一个时代造就一代艺术风格 艺术流派|野兽派和马蒂斯 艺术流派|几何抽象主义和蒙德里安 艺术流派|抽象主义大师在绘画里融入音乐 好书推荐|《活出生命的意义》 好书推荐|最适合艺术小白翻的艺术画册! 影片推荐|30位艺术家电影(上) 人物|92岁的她成了日本人的治愈系奶奶 人物|这些真名媛,她们很早知道的人生秘密 人物|木心:我和恩师林风眠 人物|南唐后主李煜懂诗词善书法,被误解的INFP 人文|画家笔下的咖啡馆和下午茶聚会名场面 人文|海归z世代的新宠|苏州网师夜花园「戏曲文化之夜」 人文|各国名画里的「打工人」 文化产业|新机遇,中国消费新亮点 文化产业|Z世代,夜游博物馆热了,文物表情包火了 文化产业|中古控、文玩控、市集控收藏的全国文玩市场地址 文化产业|深圳T街创意市集,历经风雨十六年 文化产业|文物艺术品交易市场 文化产业|中国文交所之父彭中天:真实文交所是什么样的?
END
图文素材|多个互联网素材
版权归作者所有
编辑 整理|秋QLady
关注我们 一起关注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
【文艺连接你我x科技创造未来】
DPG.Studio
【文艺号客服】DPG-ART(欢迎投稿)
【作品收藏、商务合作】DPG-ART
【科技号客服1】DPG-AI(AI绘画)
【科技号客服2】Home-Ai001(AI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