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三卷带你感受宋画之美

乐活   2024-09-11 14:42   海南  






编者按
宋画,中国绘画史的一座高峰,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鼎盛时期。
宋人讲求以心驰骋,心与物游,心灵完全释放;重人品、重修养;宋人画宁静肃穆,没有燥气,作画时心平气和,且胸有成竹。宋人对物象刻画精工细致、巧妙,有笔有墨,技艺高超,观宋画,使人舒意、畅神。
宋画更关注并深入自然,以自然为师,对自然物象穷尽其理,严谨求实,凝笃精神,有的画家甚至达到了物我两忘、自由无羁的精神状态。
日光之下无新事,这些年我们在表达的「向内求,向内修」也正是一个意思。
人本自具足。当下环境之下,把无处安放的心借由艺术修行平抚下来,放平心态,走近自然,感受自然,敬畏自然,也是没有选择之余的选择。
杨绛先生也说过:窗外没有别人。
这世间的一切,犹如幻境,而我们所经历的一切众生,不过是自己心中的幻象。

或许当人开始向内求时,个体的创造力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宋画尺寸都不大,却能在细节之处深入下功夫,这样的工匠精神——或者说「自己和自己较劲」的精神,也让作者们没有了外在的对手。
艺术史家高居翰曾赞叹宋画之美:
他们使用奇异的技巧,已达到恰当的绘画效果,但是他们从不纯以奇技感人;一种「古典的自制力」掌握了整个表现,不容流于滥情。



这种克制力怎么表述?还是先拿马远的《踏歌图》小小举个例子吧——

马远,字遥父,号钦山,祖籍河中(今山西永济),马远出身于绘画世家,继承家学,任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其继承并发展了李唐的画风,善于使用大斧劈皴,自能出新意,下笔遒劲严整,设色清润。在章法上大胆取舍剪裁,描绘山水之一角,人称「马一角」。传世作品有《踏歌图》、《华灯侍宴图》、《水图》、《梅石溪凫图》、《山径春行图》、《西园雅集图》。



《踏歌图》 马远 191.8 x 104.5 cm 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踏歌,是古代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一边走,一边唱。唱歌时以脚踏地为节拍。是古代一种自娱自乐的民间歌舞。


《踏歌图》是中国古代绘画中少有的反映「农乐」题材的作品,是历史上的山水人物佳作,描绘的是阳春时节村人踏歌行走于田垄之上的自娱自乐(苦中作乐)的欢乐场面,是不是也有点类似如今城市里的广场舞,也算牛马们苦中作乐的廉价方式之一。


放大细节可以看见《踏歌图》中的 4 位老农


在《踏歌图》中画中的老农寥寥数笔,但却生动至极。
4 位老农手舞足蹈,仿佛正踏着一致的节拍正在欢快前行,做成动图感受更深。

老农们的动图 ‍‍‍‍‍‍‍



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艺术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山水、人物、花鸟中感受生命的价值。


人物、山水、花鸟三类,是中国画最大的分类,也已把所有的细分画类涵盖。与西洋画用风景、人物、静物区分画种不同,中国画的分科极细,到宋、元时已分出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走兽、草虫、鞍马、楼阁等十三科之多。

‍‍‍‍‍‍‍‍‍‍‍‍‍
我们也分《山水卷》、《人物卷》、《花鸟卷》三期来逐一欣赏和感受:



山 水 卷




在整个中国绘画传统中,最独特最辉煌的成就正是山水画。而宋代艺术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山水画。

宋人山水画小品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形式,它对后世小幅山水画产生了深远影响。当我们今天欣赏这些作品时心中仍然会荡漾出各种轻柔优美的愉快感受。


▲ 《万壑松风图轴》 北宋 巨然 200.1cm×77.6cm 现存于上海博物馆



《万壑松风图》以水墨为基调,罩染清淡的黛青,景色葱郁氤氲。以全景高远式构图,体现出水深林密的意境。


▲《读碑窠石图》 北宋 李成 绢本水墨 126.3cm×104.9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此画是李成与人物画家王晓的合作,画家在寒林平野中描写了几株历尽沧桑的老树和一座古碑。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李成艺术的「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无不与他企图展示其敏感而丰富的内心世界紧密相关。


▲ 《溪山行旅图》北宋 范宽 绢本设色 206.3cm×103.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范宽发展了荆浩的北方山水画派,并能独辟蹊径,因而宋人将其与关仝、李成并列,誉为「三家鼎峙,百代标程」。在用笔上多采用「雨点皴」,再施以「抢笔」,在刻画北方山水的风骨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 《春山瑞松图》宋 米芾 轴 纸本设色 纵35厘米 横4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迁居襄阳(今湖北襄樊),世称「米襄阳」。其画擅山水,出自董源,天真烂漫,不求工细,多以水墨横点,人称「米点皴」,而其山水面貌多云烟变灭之景,人称“米家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别具一格。



▲ 《溪山行旅图》北宋 郭熙 绢本设色 24.5cm×25cm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淡彩画岸壁溪桥、杂树、途中行旅。画上无名款,梁清标题鉴定为郭熙之作。此画在画风技法上虽然接近郭熙一派,惟笔简略而不经意,与郭熙严谨灵活的意趣有别。


▲ 《早春图》北宋 郭熙 绢本水墨 158.3cm×108.6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的细致的季节变化。在章法上兼有高远、深远、平远,层次分明。画上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

树绕岩叶溪开冻,楼阁仙居家上层。不籍柳槐间点缀,春山早见气如蒸。



▲ 《万壑松风图》宋 李唐 绢本双拼 188.7cm×139.8cm



此画构图满实,有一种威压的力量欲突出画面,用浓墨重色画万松深壑,高岭飞泉,云雾峦嶂,山石作大斧劈皴,气势雄厚之极。



▲ 《秋窗读书图》宋 刘松年 纨扇 绢本设色






这是一幅构思构图颇为讲究的秋景图。画家是以赞美的情绪来描绘秋天景色,平稳的构图增强了画面的寂静感,而红叶与青松的对比用色,微波荡漾的湖水,又在寂静中增添了活力和情趣。


【下图请把手机横屏查看】


▲ 《西湖图卷》 宋 李嵩 纵26.7厘米,横85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西湖图卷》是中国宋代画家李嵩的国画作品,这幅西湖图未必是自古以来描绘西湖笔法最精湛的画卷,但却是最能说明古代西湖全貌的作品。工笔画虽比不上水墨写意,但作为人肉照相机,李嵩做到了。



▲ 《仙山楼阁图》宋 佚名 绢本设色 纵26厘米 横27厘米 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图重彩画楼阁、奇峰、云树、仙人跨鹤。清代梁清标题签定为赵伯驹之作,但从画面的画法用笔和构图立意来看,却不似赵氏风格,应是民间画师的作品。(《石渠宝芨》著录)


▲ 《寒江独钓图》 宋 马远 绢本水墨 26.7cm×50.6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在船只上独坐垂钓的渔翁,他身体略前倾,全神贯注,或许此时正有鱼儿咬钩?由于钓者坐在船的一端,故尔船尾微微上翘。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更突现出一个“独”字,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

▲ 《水图》(局部) 宋 马远 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水图》(局部)宋 马远,绢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 《华灯侍宴图》宋代 马远 绢本浅设色 125.6cm×46.7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华灯侍宴图》有御题的一首长诗。

这首长诗描写晚宴的情形,此画即是表现晚宴的情景的。整体上给人以气势纵横,雄奇简练的印象。



▲ 《雪滩双鹭图》宋 马远 绢本浅设色 纵60厘米 横38厘米



画面以雪景为背景,值得注意的是,整个画面表现出大雪天的寒气逼人,一片宁静,而枝头上的两只跳动鸣叫的小鸟,则使之显得静中有动,增添了生机。

▲ 《山水十二景图》(局部) 宋 夏圭 绢本设色 美国纳尔逊·艾京斯美术馆藏



【下图请手机横屏查看】


▲ 《荷香消夏图》 宋 马麟 卷绢本浅设色




▲ 《临流赋琴图》宋 夏圭 纸本设色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夏圭在进行山水画创作时, 善于用焦墨皴擦表现淡无而雄秀的景色, 用类似焦点透视的平远法布局, 大面积的使用空白, 极简约地在空白中描写远山和对岸的空旷隐约, 形成空旷秀雅而又空灵的神韵。


▲ 《梧竹溪堂图》 宋 夏圭 绢本设色 纵23厘米 横26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图中描绘山居景色。在极其逼仄的尺幅间,画家运用的构图的繁简对比和表现手法的虚实映衬,反映了极为丰富的物象与艺术内涵。

下一期我们继续感受宋画之美之《人物卷》,记得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哦~也可以添加小编微信号DPG-ART,记得备注:文艺号




更多精彩阅读:





END

图文素材|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

编辑 整理|秋QLady




【文艺连接你我x科技创造未来】

DPG.Studio


当我们不得不#一起走进AI+时代

意味着我们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来关爱自身


工作之余,我们提倡的是

在家就能为自己创造一个

身体与精神的治愈系空间

不需要多大

一平米,方寸之间是平和喜乐


我们下设多个不同主题群


【文艺号客服】DPG-ART(欢迎投稿、商务)

【作品收藏、商务合作】DPG-ART

【科技号客服1】DPG-AI(AI绘画/设计/文案/视频



东坡姑娘发现美by林子姐姐
这个世界不缺少美,缺少发现。我们是话题涉及「生活·文艺·设计·自然·人物」泛文艺自媒体,关注「美与成长」价值,践行「文艺链接你我」理念。 东坡姑娘DongPoGirls简称DPG,非具体人物,是理念的虚拟化身。接受投稿!客服DPG-AR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