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英|为何不是大师的他终成大师

乐活   2024-08-29 15:53   海南  





仇英与周臣、唐寅有院派三大家之称,后人又益以文徵明而称明四家。

用现在的话说,仇英是一个孜孜以「向内求」的典范人物,「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之人。可以说他一生为守护自己的才华,活得卑微而谨慎,换个说法也是「极致热爱」,懂得取舍。

作为职业画家的仇英,在那个时代里一直被放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他的画尽管得到了极大的认可,但他又从未被当作「画家」来看待。
正史对他的记录微乎其微,生卒年未知,只知大概。
关于他的故事也只能偶尔从一些名人题识中窥见蛛丝马迹。

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


仇英 《上林图》 局部 根据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所作 

在没有照相印刷术和公共展览机制的古代,一个画家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眼界。市井的小画工能看到的只有师父教给的粉本,那他的所能最多只是在画工范围内争个高下。


一般画家的眼界是学习老师的画风,如此代代相因,画作一望便可知出于何门何派,跳脱不出师门的范围。


而那些在画史上开宗立派的大师级人物,除了有过人的天赋以外,几乎皆是有机缘接触到古代书画名迹的——或是自己收藏;或是身处鉴藏圈中,周围有藏家朋友,可以时时观赏及借观临摹;又或是有机会接触到内府的书画收藏,那就更加眼福不浅了。


仇英的机缘在于他生在明代中期(主要活动于嘉靖年间)的苏州,是苏州蓬勃鼎盛的书画鉴藏圈乃至江南一带的收藏家成就了这位画坛圣手。


史料中对仇英的记载很少,他没有墓志,没有传记,连生卒年也是后世学者靠作品推算出来的——大约生活在1498年至1552年之间。


所以,关于仇英的一切,皆靠他的作品说话。


仇英《人物故事图》页(选页) 故宫博物院藏



仇英早期作品,以绢本为多,画面空白较大,用笔细腻,刚中带柔,圆中有方,设色浓重。中晚期作品,构图渐趋满纸,用笔愈见刚直,运笔则自然而流畅,用色渐淡,有时亦作白描。仇英画迹流传有限,题年款者更尠。现传仇英作品,多为后世之模本。



仇英《临宋元六景图册》局部


故宫博物院所藏仇氏桐荫清话、蕉荫结夏、秋江待渡、汉宫春晓、春游晚归、松亭试泉、水仙腊梅、林亭佳趣、园居图、东林图、雪溪仙馆、松阴琴阮、仙山楼阁等,为其代表作。

仇英 《桃村草堂图》 故宫博物院藏


先来看看古人如何评述仇英的创作——

王宠说:「仇实父工于绘事,笔不妄下。树石师刘松年,人物师吴道子,宫室师郭忠恕,山水师李师训。其余唐宋名家无不摹仿,其妙以一人而兼众长。”」

张丑在跋《湖上仙山图》中说:「山石师王维,林木师李成,人物师吴元瑜,设色师赵孟頫」。

董其昌在《容台集》中极赞仇英作品:「位置古雅,设色艳丽,为近代高手第一」。

又言其「实父(仇英)作画时,不闻鼔吹阗骈之声,其术亦近苦矣。」

《桃源仙境图》局部  天津博物馆藏


从这些评述中,我们看到仇英在创作作品时,运用了「柔」和「化」的方法,既能集众家之长,又能化为己用,这在历代艺术大师的作品中也是难能一见的。

仇英不仅达到了对古人的东西信手拈来的造诣,且在作品中传达出自己独有的空灵境界和神采。

仇英在学习各大家时十分重视「悟化」:

如仿赵孟頫,他能得其「轻清之致」,学王维,又能得「沉著之气」。师李公麟又能「在鬓眉间变换用笔」,学刘松年又能「秀润工致」,此等悟性何其惊人,笔法游刃有余,故而创作时呈现出集大成者的艺术成就。

仇英《临清明上河图》 局部

史料记载,仇英拜入唐寅的老师周臣(1450-1535)名下,而周臣远师南宋院画大师李唐(1070-1150),因此鲜明的南宋院体画风因此烙印于仇英画作之中。

关于仇英的师承关系,据王稚登(1535-1612)的《吴郡丹青志》(能品志)记述「(仇英)画师周臣,而格力不逮」。

但仇英与「吴门四家」里的其他人不一样,是以文人所敬而远之的工笔画收获盛名的;另外他几乎没有书法作品留下,没有诗词歌赋留下。

美术史论家范景中曾撰文认为,身为一位职业画家,仇英绘画的创作活动,根据文献记载、绘画著录、作品流传的情况,其延续的时间大致在16岁至50岁,约计35年;其擅长的题材,凡山水、花鸟、文人仕女、界画楼台、鞍马、历史故事、佛道人物等皆能,可谓相当全面。

仇英最为今人称道的便是其「青绿」技法,他也将这种颜色运用于长卷人物场景中,他的配色总是很好看,这种敏感得益于其早年漆工的出身。


仇英《桃源仙境图》 天津博物馆藏


然而,在他自己的时代里,他始终是一个「依附者」的角色,依附于当时的「大师大家」们,甚至于文献记载里至今仍生卒年不详。

文徵明作为长辈终其一生和仇英合作过大量作品,而这种合作有时分成多人合作,有时则是他们两人合作。时间从仇英16岁开始,其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摹李公麟莲社图》,仇英摹人物,文徵明画山水,当时画了两本。

此外他们两人还合作过《孝经图》等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仇英和文徵明的特殊关系可谓忘年交。

漆工出身的仇英,专心「练剑」,甚至把自己的精神内核融入作品中,终于在几百年后,与沈周、文徵明、唐寅同是吴门画派的领袖人物齐名,并称「吴门四家」。

仇英 《枫溪垂钓图 》湖南省博物馆藏

仇英出生時,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沈周70多岁了,文征明和唐伯虎也近而立之年。但他们估计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年龄盒他们相差悬殊的小娃娃,日后竟然能成为与他们比肩的一代绘画大师。

当时籍籍无名的他,在画作上,可以被人任意题识;文人间置酒高会,诗词往还的事,更没有他的份;苏州园林沧浪亭内有「五百名贤祠」,祠内刻有明、清两代五百多位名人贤士的肖像,名望与成就都比不了仇英的人赫然在列,唯独没有仇英。

可见在浓厚的封建门阀主义氛围下,仇英学画之路是何等艰难。

仇英《摹宋画》



仇英出身于苏州太仓县一个平民家庭。

他自小聪明伶俐,爱好绘画。明代中期的正德、嘉靖年间,民营手工业日渐发达,城镇中的手工作坊林立。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仇英十一二岁就开始学做漆工。当漆工要学会识色、调色和图案设计,这对学画很有帮助。

他虽见不到、攀不上这些名士高人,但这些人的诗画,仇英常能在画店或商贾们手中见到。每每见到一幅好画,他总要仔细地钻研一番,久久不忍离去。但因为穷,买不起这些价钱高得烫手的画卷,时时会招来老板们的白眼和商人们的斥责。

仇英终究是个有抱负、有志气的青年,他下决心要攻学画艺。

一方面,他利用所有做工之余的时间自描自摹;

另一方面,他省吃俭用,卖力干活,节蓄下一笔钱准备到苏州城去广开眼界,从此走上了漫长而曲折的学艺之路。

他在苏州毫不犹豫滴选择在桃花坞落脚,就是因为这一带手工业作坊云集,玉器铺、家具铺、镶嵌铺、扇子铺、灯铺、琴铺、金银器作坊等应有尽有,画匠、漆工比比皆是,此时毫无名气的他只能继续以漆工为生。

当时如日中天的吴门画家也大都寓居于此,仇英早有耳闻。唐寅的「桃花坞別墅」自不待言,文徵明的「文衙弄」和祝允明的「三茅观巷」也都在这里,可谓才俊云集。

仇英 《莲溪鱼隐图》 局部


当时「吴门画派」已经崛起,蜚声画坛的沈周、文徵明、唐寅及周臣的画在社会上广为流传。这些人也很自然地成了他心目中的偶像。

苏州是当时江南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拥有全国第一流的画坛,能见到好画的地方比太仓多多了,但人也格外势利,像仇英这样的穷漆工,莫说找高师学画,就连一块小小的谋生立足之地也难以找到。

当漆工要学会识色,调色,甚至是设计图案,还要经常与画商画店打交道。

也因此年少的仇英常常能看到各种好画,养得一双金睛火眼。每当有机会,他总是会默默瞻仰一番,久久不肯离去。

当然,穷困的仇英买不起那些昂贵的画卷,但他一有空就跑去画店,蹲在窗边偷偷临摹着,享受这无人喝彩的快乐时光。


仇英 临摹的宋画堪称乱真、夺真


仇英在一家手工作坊干活,白天兢兢业业做漆工,晚上偷偷作画,常常为此熬夜通宵达旦(大概也是他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之一吧555)。

有时作坊主派他到外面干活,他便趁机到一些繁华的庙宇、歌楼里找一画,在喧嚣的苏州城里,像他这样的工匠和画人多如牛毛,实在难有出头之日。直到有一天,正当仇英一如以往地坐在街角画画时,大佬文徵明发现了他

仇英《清明上河图》局部

用现在的话来说,文徵明是仇英的伯乐,因为发现他时,他的画技尚算不得高超,只是在稚拙的笔触中,有一股气韵在流动,这也是文徵明欣赏的。

通过交谈,了解到他的出身时,文大佬更加对此小伙刮目相看,此后便对这个晚辈多加提携。

当然,事情肯定也没有今天提及起来的那么顺利。

据记载,当时文徵明據让他设色,改了两次都不满意,最后还是自己动手了,想必这件事对当时的仇英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但仇英并沒有感到委屈,反倒开始发奋地研究设色,这使得他的设色高度很少有后来者能超越。

尤其是仇英的青綠山水。明末董其昌更是表示:太史于此一家画,不能不逊仇氏」,译过来就是五百年来只有一个仇英,画画史上许多人画得只有精工,缺了点儿雅气。
‍‍

文徵明的画
仇英《浔阳送别图》局部


西元1517年,文徵明第一次邀仇英绘制《湘夫人》,那年文徵明四十八歲,仇英大概不过二十,刚刚走上画画这条路,无聊从画工还是心理,都还没达到成熟画家的境界。但他作画的态度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每幅画都是严谨周密、刻划入微。

西元1526年,唐寅去世,一代才子的文采风流就此终结。这一年文徵明入京,授翰林詔待。文徵明对刚刚崭露头角的仇英放心不下,便让他带着自己的画作,前往周家。
文徵明的面子周臣当然不能不給,而且他看了仇英作的《送朱子羽令沿山图》气魄不凡,大有前途,便欣然同意收下这个唐寅之后的弟子。周臣或許想不到,他无意中收的这两位弟子,日后都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名。
得到周臣的指点的仇英,画技突飞猛进。虽然史料上找不到太多他勤学的记载,但画为心声,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见他的勤奋与恭谦之心。

字如其人,画亦然,仇英的画缺少唐寅唐伯虎的洒脱,大都是苦心经营的痕迹,工整典雅,笔笔落到实处,是时间的累积。


仇英 《汉宫春晓图》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馆馆藏


《汉宫春晓图》大约于明代嘉靖十九年至二十三年(1540—1544年)期间创作完成,被誉为中国「重彩仕女第一长卷」。该卷以人物长卷画生动地再现了宫女的生活情景。浇灌、折枝、插花、饲养、歌舞、弹唱、围炉、下棋、读书、斗草、对镜、观画、图像、戏婴、送食、挥扇,千姿百态。整个画作场景全无哀怨悲凉,处处是一种轻松活泼的欢快氛围,各仕女人物姿态从容,欢喜有声。

仇英的人物画、历史故事画和仁女画,有浓重的古典主义倾向,但处在商业经济滋长和文人画兴盛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创作出现了走向通俗化和文化化的双向衍变,从而造成他作品中蕴含着多重美学品味。

仇英的青绿山水和人物故事画,形象精确,工细雅秀,色彩鲜艳,含蓄蕴藉,色调淡雅清丽,融入了文人画所崇尚的主题和笔墨情趣。

仇英 《汉宫春晓图》(局部)‍‍‍‍



仇英《赵孟頫写经换茶图》


在经历了早年的艰辛岁月后,仇英终于在苏州城落稳了脚跟,他的作品也逐渐为社会所接受,被追慕风雅的商贾争相购买,众多藏家也争先抢后地邀请他作画,他再也不用为生计发愁,也不用再去以漆匠营生。

他开始和一些富家、藏家相识,如项元汴、周六观、陈官、王献臣、徐宗成、朱子羽等,甚至被邀请至豪宅中常驻作画,这些人某种程度上就是仇英后半生的衣食父母。
他的作品也多因颇得藏家们赏识而流传至今,仇英也因此有机会临摹历代名画,饱览群书,使得他的艺术修养更上一层楼,在画风的探索上也开始新的攀登。


呀,这千姿百态的人世间尽收眼底

套圈——如今的集市,这项活动仍很流行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摹清明上河图》是临摹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该作为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

虽说是摹张择端原作,但是时代显然早已变迁,彼时姑苏城繁华程度远超当年的汴梁,当时的苏州府是明代首屈一指的财赋重地,因而仇英是画出了一卷更繁华和细致的「清明上河图」。

青楼与学堂——居然仅一墙之隔

书坊——这柜台的大台面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宏大的场面绘制,将众多的人物、场景组成生动和谐的画面,不仅需要作者对苏州的山川风物了如指掌,更需要能统揽全局、举重若轻的驾驭能力。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作者充分利用了中国画散点透视的特点,将重点景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演绎出一部有影无声的话剧。画卷表现的中心是苏州繁华的街市,却从郊外幽静的村庄起笔,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构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

仇英《摹清明上河图》局部

仇英整整画了四年,他在画上自题「画四年始竞」,为此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惊人的毅力和才华跃然纸上。

当然,如果没有他和收藏家们的真诚互动,就不会有今天我们所看到的丰富多彩的仇英。

在绘画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高于唐寅,因为他是那个时代独有的集大成者,仇英创造出了一个不可复制的仇英时代,在中国书画史上树立了一座极为特殊的永不磨灭的丰碑。

仇英晚年客居陈官宅邸,并为其画过多幅巨画,如《桃源仙境图》、《诸夷职贡图》等,怀云先生能够屡获其佳作,当然也是其「不相促迫」 的缘故,这样的藏家也是难得的。


仇英 双勾兰花图


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仇英五十九岁。这一年,他又画了两幅作品,分别是《玉洞烧丹图》和《职贡图》,都由他的好友文徵明题跋诗文。


是年冬,仇英走完了其于坎坷中自强不息的一生。


不免让人想起董其昌口中的「习画之流」,他认为:文人画是「以画为寄、以画为乐」,故画家长命;而工笔画则是习画之流,作画耗时耗神,画家较短命,

虽不能完全认同,但仇英留下的诸多画作里,的确能看见他长久的谦恭与勤恳,每一笔都是苦心经营,落到实处,取百家之长,又能不屈不挠的刻苦努力,用超乎常人的勤勉,为自己杀出了一条独特的艺术之路。

时间,才是试金石。

仇英 《赤壁图 》以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作


仇英《后赤壁赋图》局部 以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而作

仇英《桐阴昼静图》





更多精彩阅读:




END

图文素材|iMuseum、网络

版权归作者所有

编辑 整理|秋QLady


    关注公众号  关注文化艺术产业发展


【文艺连接你我x科技创造未来】

DPG.Studio


携手#一起走进AI+时代

意味着我们可以腾出更多时间来关爱自身


工作之余,我们提倡的是‍‍

在家就能为自己创造一个

身体与精神的治愈系空间

不需要多大

一平米,方寸之间是平和喜乐


下设多个不同主题群


【文艺号客服】DPG-ART(也欢迎投稿)

【作品收藏、商务合作】DPG-ART

【科技号客服1】DPG-AI(AI绘画/设计/文案/视频


东坡姑娘发现美by林子姐姐
这个世界不缺少美,缺少发现。我们是话题涉及「生活·文艺·设计·自然·人物」泛文艺自媒体,关注「美与成长」价值,践行「文艺链接你我」理念。 东坡姑娘DongPoGirls简称DPG,非具体人物,是理念的虚拟化身。接受投稿!客服DPG-ART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