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合作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光合作用通过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最终形成了影响我们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有机碳材料的基础。近一半的光合作用其实是发生在水中的。各种真核藻类主导了海洋和淡水中的光合作用过程。大多数真核藻类利用可诱导的二氧化碳浓缩机制(CO2-concentrating mechanism)提高光合作用中的二氧化碳吸收能力。这种二氧化碳浓缩机制介导了全球约30%~40%的CO2固定,且有巨大的潜力被用来显著提高作物产量。
本实验室致力于研究真核藻类二氧化碳浓缩机制的调控这一至关重要的过程。我们利用强大的模式藻类衣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和跨学科方法,包括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研究藻类细胞如何感知环境信号、传导信号以调节基因表达,并修饰蛋白质以激活二氧化碳浓缩机制。我们的研究结果不仅将揭示真核藻类如何在二氧化碳稀缺且环境迅速变化的水生环境中对全球碳循环做出如此重要的贡献,还将有助于提高藻类二氧化碳浓缩机制在工程化利用中的效率,以用于农业和环境应用,帮助应对与粮食安全和气候变化相关的全球挑战。
招生条件:
· 对本实验室的研究感兴趣的,可在2025年秋季学期前取得学士或硕士学位的同学。有相关研究背景者优先。
· 英语成绩要求:托福92,雅思7,或多邻国125
· 最低GPA要求:3.0
· 无需GRE成绩,无需硕士经历
· 其他具体要求请参考:https://policy.wisc.edu/library/UW-1241
申请方法:
· 请发送个人简历和研究兴趣简介到:shanhe@princeton.edu。
· 具体申请方式请参考:https://botany.wisc.edu/graduate-application-process/。
· 截止日期:2024年11月30日
导师简介:
Shan He(何珊),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我国著名植物分子生物学家瞿礼嘉教授。后加入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HHMI Investigator)、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副教授Martin Jonikas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Shan将于2025年1月加入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植物学系(Department of Botany, UW-Madison),研究方向为藻类光合作用中碳富集机制的调控。她的具体研究方向和学术背景可参考https://botany.wisc.edu/staff/he-shan/。
学校和院系简介: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以其卓越的科研实力、生机勃勃的学术社区和风景如画的校园而闻名。学校位于美国宜居城市排名中常年名列前茅的麦迪逊市。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2024年“最佳大学”排名中,该校位列第35位,并在美国公立大学中排名第12位。此外,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的2024年世界大学排名中,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排名第63位。该校的声誉和科研实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尤其是在植物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表现突出。
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植物学系在植物科学研究和教学方面均表现出色。该系以植物生态学、进化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前沿研究而著称,为博士生提供了参与跨学科项目的机会,致力于应对全球挑战。凭借先进的实验室、温室和野外研究设施,学生们在杰出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新性研究。该系提倡合作和支持的环境,鼓励学生发展他们的研究兴趣并建立强大的学术社交网络。系主页为:https://botany.wisc.edu。
欢迎申请加入!
本公众号免费发布招聘信息和宣传科研成果
已推送文献可提供PDF,如有需要,文章后留言即可
欢迎联系微信:506911145 或邮箱50691114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