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过这样一个哲理故事:
森林里的燕子和蝙蝠互相都看不顺眼。
燕子不理解蝙蝠的夜出早归,觉得它是瞎折腾;蝙蝠受不了燕子白天的吵闹叽喳,认为它是精力过剩。
它们互不相让,坚持己见,总是认为对方才是错的一方。
直到有一天,它们又在为此争论时,路过的猫头鹰随口说了一句:
“你们俩的习惯都完全相反,得出的结论又怎会相同。”
生活中,也不乏类似“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的事。
站在山顶的人看到的是汪洋一片,还在山腰的人目及之处皆是荒凉。
不同的位置,不同的生活,造就不同的三观,不同的选择。
托尔斯泰说过:
“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苦与乐。”
有些东西我们没见过,不代表不存在;有些事情我们没历经,不代表不伤人。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人生的活法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
民国时期,与张爱玲接触过的人,大多都说她性格冷漠,故作清高。
可邝文美在和张爱玲成为挚友后,才渐渐发现张爱玲的很多行为,都是情有可原:
总是不苟言笑,并非目中无人,只是因为她高度近视,不习惯戴眼镜;
不喜欢外出赴宴,不是孤傲摆架子,而是她患有严重的过敏症;
经常拒绝聚会邀请,更不是瞧不起人,只是她习惯了在夜间写作,白天实在起不来而已。
作家亦舒曾说:
“一个人真正成熟的标志,就是发觉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
理由很简单,人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你,不一定懂他们的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
你苦苦追求的,不一定是别人也想要的;你不以为意的,或许是别人用尽一生才能得到的。
世界没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事,真正见过世面的人,会打心底里尊重每一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