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楼梦》到《749局》,中国导演到底是有多“嘴硬”

文摘   2024-10-17 23:39   重庆  

今天再写写中国电影方面的问题吧,因为有些问题真的不吐不快。

今年烂片其实不少,但有些导演电影烂了,成绩不好,躺平任嘲,你好像骂不了什么。比如《解密》的陈思诚,《异人之下》的乌尔善,电影确实有问题,票房也不行,上映时卖力宣传,但电影结束后他们没说啥。

按照现在的网络舆论,网友仍然会疯狂嘲讽导演和电影,但导演不发言没有反馈,网友也只有私下骂骂,但有的导演就不同了,最典型大概是《红楼梦》的胡玫和《749局》的陆川。胡玫在电影上映时遭遇差评直接破防了,一天里连着发了好几条微博,居然放下架子跟网友“斗法”。网友嘛,就算上帝来了,他面前创造了宇宙,网友都是不服的,更何况一个导演。

而陆川就不用讲了,先阴阳怪气《抓娃娃》不说,后面《749局》上映。这种大烂片有多烂相信不用多讲,但陆川一天天嘴是真硬啊,痛批观众不懂、自己不拍烂片,还有什么冲我来,别冲演员等种种说法实在令人恶心。

最关键的问题还有啥呢,电影《749局》召开专家研讨会,说是作品遭到了水军攻击。这个不但是嘴硬,你还会发现中国电影圈沆瀣一气,你都完全不明白这帮人,都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现象了。

从《红楼梦》与《749局》来看,中国电影“烂到根子里了”

国产电影怎么啦?国产电影没怎么啦,还是老样子,为什么?因为人还是老样子。

冯小刚当年鼓足二百倍的勇气说出了电影界存在悖论:观众是青年;拍电影的是中年;审电影的是老人。青年人喜欢的,中年人不屑拍,老年人不过审。而中年人拍的,青年人不喜欢,老年人拒绝审。而老年人过审的,中年人不想拍,但硬着头皮拍,青年人捏着鼻子看,电影一开演就没有人看了。

这就是中国电影的常态。由于资本的介入,原有的格局有了松动。资本家可以用钱游说片审,可以指示导演拍片,但资本家只想赚快钱,喜欢蹭流量。所以,漂亮脸蛋,再加上无脑的剧情和无趣的搞笑,堆砌出一部又一部烂片子。

说是依赖市场却不按市场规律出牌,总是与时代相背离;想抒发情怀,却没有创作的激情,炒冷饭能炒出激情,才怪呢。

政治正确是观众调侃美国电影和电视剧制作最集中的问题,为了现在的政治正确,把历史都不当回事。其实回过头来,政治正确不是我们面临的壁垒吗?花大价钱拍的电影,因为某个背景板,某个演员的个人行为,电影不让演了,投资全打水漂了。

要知道,选演员的时候,拍电影的时候,演员还没问题,出问题是拍完电影之后的事,电影依然不让放映。这就难了,投资电影真的是风险很高的事情。

这样看了,能出烂片子已经不错了,起码这些片子能拍出来,能放映,能与观众见面。不能与观众见面的电影,是好是坏,还重要吗?

国产片的出路,不在于互相挖人内卷,而在于消除滥竽充数的土壤。大量粗制滥造的影视剧为什么能流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有利可图,而为什么有利可图,纯粹就是影视文艺的推广发行、利益分配从主干上就开始腐烂了!

为什么说是腐烂的,因为影视剧的制作,目的根本就不是为了艺术和观众,而是作为一个从国家文艺拨款里分一份利的勺子、一个从各大电视台套现的……金融产品。以利益为最高导向、甚至是唯一导向——能发展出什么结果——除了畸形怪状的猎奇产物、感官刺激的低俗产物、爱慕虚荣的拜金主义,还容得下反映现实的、符合发展观的、贴近人民生活的能引起共鸣的作品么?

而要消除这种瞒上欺下、利益纠葛的滥竽充数现象,最好的办法就是除了公益性、新闻性的公共类节目之外,在保证政治性、社会性审核的前提下,让所有的商业节目自负盈亏。没有钱可以挥霍了,自然就收性子了。

除了电视台,还有各大影院,一样取消补贴自负盈亏,而且还要严格审计,避免出现灰色资金利用影院洗钱的勾当。如果核实影院参与了洗钱,除了从重处罚,实行永久行业禁入。良性的发展是竞争,恶性的发展是倾轧,既浪费了资源,又歪曲了发展规律,歪脖子树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一放就死,一管就乱?国产电影的问题确实难治

不过,上面的办法是理想中的上行下效的手段,问题是真的走行政路线,大家觉得按照严格的管理,大家会不会觉得又会管死去呢?虽然是未知的,但全管又不行。而且这种操作,可行性比较小。

那么剩下最实际,最简单,又最可以操作的路线,我个人的建议是:尽量别看老导演作品,支持中国青年导演作品,尤其是内地青年导演。他们的电影即使不算特别好,但没有特别烂,而且至少有意思。

我国影视圈子,只怕已经被少数人把持了,这些人想让大家看什么就拍什么,至于观众爱不爱看他们才不管,他们只会说现在的观众配不上他们的“艺术”,比如胡玫是和第五代导演对应的电视剧导演,她是58年的,已经66岁了。陆川是中国第六代导演,71年的也有53岁了,在六代导演当中是最堕落的。

像商业大片导演郭帆、韩寒、大鹏、路阳、饶晓志,包括陈思诚基本上都是80后。

像文艺片,8090这一代文艺片导演,毕赣天赋是最高的,虽然是学塔科夫斯基,但是《路边野餐》绝对是开创了中国艺术电影风格的,表达完全异于第五代,第六代的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仔细想想,之前有过中国诗意导演大师吗?

毕赣口碑不好,之前无非是《地球的夜晚》的所谓营销问题,这片从文艺片角度来看不是烂片,最大问题在于第一部火了过后大明星加入,长镜头,光影都是世界一流级别,但偏偏没了《路边野餐》那股子灵气,后者讲梦境但得到与失去的爱情挺烂俗的。

魏书钧,走荒诞现实主义吧,前者中国大导演里也少,想法有,才华有,但创作太飞了,所以前两部能入围戛纳,就是拿不了奖,《河边的错误》有余华的原著打底所以拍得最好,但这又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就是《树先生》那类)。

中国已经拍很多了,风格流派上还是差点,他产量又高,看能否节节攀升。

顾晓刚:这个人走中国山水画诗意电影,有学侯孝贤的意思,但又有不同。《春江水暖》也非常不错(我觉得略输《路边野餐》),但第二部《草木人间》也犯了毕赣第二部的问题,中国文艺片导演真的解决不了投资和明星问题。

如果《大象席地而坐》胡波不自杀能算,走现实主义的,有杨德昌的味儿了,《宇宙探索编辑部》的孔大山走苏联存在主义路线,天赋和基本功等都不错,但还是要看第二部作品。其它还有不少有才华文艺片导演,像《爱情神话》的女导演,《平原上的摩西》的张大磊,《过春天》的白雪。

哪怕就年轻女性导演当中,今年口碑最好的短剧《我的阿勒泰》导演滕丛丛是85年的,然后是暑期档两部《从21世纪安全撤离》和《负负得正》,两个导演也都是80后,你再加上同样两个80后的《黑神话悟空》(冯骥和杨奇),答案是不是呼之欲出了。

为什么,现在大电影导演的片子越来越不好看。电影作为展示艺术的一种,它是带着传播性质的,所以他最主要的还是符合时代背景,它就有一个开始过程结果。但是无论娄烨,贾樟柯,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甚至包括姜文都太老了。

他们有过巅峰,现在的电影都是开头可以,中间啰啰嗦嗦,但是就是有点拧巴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过去条件不好,也没有特效,化妆技术欠佳,全靠演员表情肢体和语言去“说故事”。所以电影剧本往往简洁,剧情能短就短,几句对话一个场景就描绘完了。而故事如何在很短时间抓人眼球,道出表达内涵,高潮点设置和一个让人想很久的结局就非常重要。

但随着拍摄器材条件的变好,特效加入,其实导演和制作人反而变“懒”了,思维上的惰化,他们又不太懂技术和时代背景,观众到底想看什么,以往要几个月的创作现在一个月就能完成,渐渐的自然就变得拧巴。

最关键的是,他们身居高位,他们圈子人脉广泛,他们和资本,亲朋好友绑定,话语权是比较高的,明明拍得跟构思一样但周围全是吹捧的,最终才会出现陆川《749局》拉一堆专家吹捧的事情,脸都不要了。

中国老一辈导演是真的可以退休了,至少大家别再期待这帮人的电影。



令狐伯光
伯光君带你看影视娱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