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采访故事·邱实丨被一句话点醒,从此摆脱“写稿焦虑”

企业   2024-11-07 08:30   北京  

到《国家电网报》编辑中心工作以来,我写下约130篇稿件。若要在这些稿件中选一篇“代表作”,那就是2021年“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做一束光,点亮冬奥》中的《场馆保电,细》。


这不仅因为《做一束光,点亮冬奥》获评全国性行业类媒体2021年“新春走基层”活动全媒体报道精品,更因为对我个人而言,这篇稿件是我在写作上的一个分水岭,自此我逐渐摆脱了“写稿焦虑”,学会了用走心的文字“亮剑”。


回看当时的文字,一时间,当时的采访经历重现眼前,五味涌上心头。   



2021年1月底,一年一度的“新春走基层”活动开始,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近在眼前。北京冬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背后的电力故事着实不少。冬奥会保电是部门第一时间就确定的选题。不过,作为电力行业媒体,聚焦在哪里?如何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兼具大众视野?经过内部讨论、了解情况及现场选点,最终我们确定了供电保障“特种部队”、五棵松场馆“冰蓝转换”和电力助推冰雪经济发展3个主题,展现电力在冬奥会中的作用。


高山滑雪机动运维班班员正在做巡查前的准备工作。李逸飞 摄


我负责的是五棵松场馆“冰蓝转换”主题。采访前,我查阅了相关保电报道,也看了一些外部媒体关于场馆情况及冰球场地制冰的报道。虽然做了该做的准备,但2021年2月4日下午,我来到五棵松场馆时,心里还是挺忐忑的,不知道能不能采访好。


我的主要采访对象是北京冬奥组委五棵松体育中心场馆运行团队的电力保障人员——来自北京城区供电公司的一对师徒。师父王婷保电经验丰富,参与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北京APEC峰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等重大保电活动;徒弟武英杰是干劲十足的“90后,跟场馆运行团队里其他单位的人十分熟悉,还带我采访了场馆方人员。



记者邱实(右一)在五棵松体育中心采访供电情况。谢佳诚 摄


当时,即将举办冰球比赛的场地经过制冰验收后,冰已经化掉了。没有看到冰面,我有点遗憾。师徒二人就带我来到旁边的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看冰面。在这里,我看到一批试冰人员飞驰的身影,也看到冰面在灯光照耀下反射出柔和的光。在此期间,我采访了关于保电工作的基本内容、进度安排、特点难点等内容。该看的、该采的,基本都完成了。


2月5日,供电员工检查石京龙滑雪场变压器。陈慧莹 摄





但采访完,我的脑子就“宕机”了,这么多信息如何组织?“写不好,你还写不坏吗?”部门领导这句话点醒了我。是啊,重要的是去写,哪怕可能写得不如人。我有实地采访,有自己的观察,把这些信息以尽可能好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就够了。调整了心态,我终于把稿子写了出来。


成稿后,另一位部门领导教会了我要突出重点,使用有效细节。我的初稿比较“流水账”,部门领导指导说,读者最感兴趣的肯定是制冰,要以此为重点,去掉一些无效细节。在修改过程中,我把制冰相关内容往前提,细节上只保留了“王婷看到场馆中的用电设备时,脑子里就会生成一张线路图”等能够对主体内容起支撑作用的部分。





供电员工检查±500千伏延庆换流站。李逸飞 摄


我的同事陈慧莹和李逸飞为此次采访拍摄了照片和视频。陈慧莹为了制作采访手记视频甚至熬了一个通宵。我们作为一个团队为一个作品而努力,这样的感觉真的很好。稿件上版后,当天的版面编辑为这3篇稿件起了形式统一、简洁新颖的标题,“电网头条”同步发布,实现了全媒体传播。


这是一次让我收获良多的采访写作经历。我从中成长,明白了自己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一项采访任务。如果你也对采访写作任务有点焦虑,请跟我一样,放下包袱,别怕写不好,关注当下,去准备、去采访、去写作、去修改,用走心的文字“亮剑”。



作者|英大传媒集团《国家电网报》编辑中心  邱实

责编|郑欣月

执行审核|陆旻


国家电网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品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10120240015






据说很多人都在看:(请点击下图)

点亮在看!

电网头条
国家电网一级账号,提供及时权威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