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底,入职《国家电网报》一年后,我第一次前往1400千米外的甘肃,独立采访陇电入鲁工程建设情况。在采访准备阶段,我不断地问自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到位了吗?是否真的理解这项工程的意义?能不能理解并准确表达新能源外送的重要概念?忐忑中,我模仿之前带我的记者老师,不断完善采访提纲,设想自己可能忽略的提问角度。在3天的采访行程中,我和国网甘肃电力同行们辗转兰州、庆阳等地,采访了国网甘肃电力电网建设事业部多位相关负责人,并在庆阳西峰区陇电入鲁工程(甘肃段)施工现场采访了施工队长。
张又今在工程现场采访国网甘肃电力电网建设事业部项目中心副主任雷清然。(韩甜甜 摄)
采访过程中,遇到专业性特别强、我一时理解有困难的问题,甘肃同行会暖心地及时补位,避免冷场,之后再耐心地给我讲解。这让我有了一次次尝试的勇气。春夏之交,陇上天干物燥,在线路工程现场站一会,眼睛便干涩难耐。烈日暴晒下,施工队的师傅们挥汗如雨。为了把陇上绿电送往东部沿海,他们通力合作抢抓工程进度。在一间间值班室内,大屏幕将无数个现场录像汇成一张“网”,而在“网”上的每个节点,都有一群可敬、可爱的电网人为这项工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样的采访为我的职业生涯上了宝贵而温暖的一课,也让我意识到“电网”不仅是架构、挂图、数据,更是众多劳动者辛勤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
张又今在陇电入鲁工程陇东现场指挥部采访国网甘肃电力电网建设事业部党委副书记、副总经理李晓鹏。(闫敏
摄)
暮春的陇原花团锦簇,黄河从兰州城蜿蜒而过。夜幕降临时从兰山俯瞰兰州市区,流光溢彩、车水马龙。在庆阳的新能源场站,集中连片的风机点缀在大漠戈壁、崇山峻岭之间,为古人口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增添了现代科技的注脚。这让我更加理解了可靠电力对于一座城乃至一个区域的意义。我希望自己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能够不忘初心,用一次次的学习、观察和记录打磨出更优秀的作品,成就更好的自己。
2月6日,《国家电网报》记者张又今在郑州铁路调度中心采访供电员工。
作者|英大传媒集团《国家电网报》编辑中心
张又今
责编|肖莎 曹翌昕
执行审核|陆旻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