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能源转型与生物多样性保护论坛”在第十六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COP16)期间成功举办。国家电网公司多项案例入选《能源转型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案例》。
为宣传展示国家电网公司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电网头条从案例背景、实施成效等方面,对公司相关单位的入选案例开展新媒体报道。
今天向大家展示的是来自国网青海电力的实践案例:
“生命鸟巢”
守护三江源头生态和谐
(国网青海电力)
三江源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中国面积最大、世界高海拔地区中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自然保护区,享有“中华水塔”美誉,大型鸟类如乌鸦、老鹰、鹰隼、金雕等在此栖息。2011年至2016年,青藏联网、玉树联网等电网工程相继投运,大电网逐步延伸到青海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输电线路铁塔是整个地貌中最高的建筑物,于是成了当地鸟类停留栖息和筑巢的首选之地。部分鸟类因此遭受高压电击等伤害,鸟类活动也带来电线腐蚀、电网跳闸等电网运行风险。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研究分析三江源地区鸟类习性的基础上,在输电线路铁塔上搭建人工鸟窝、招鹰架等,将传统电网维护中的防鸟、驱鸟转变为招鸟、护鸟,建设“生命鸟巢”。
▲输电铁塔上的人工鸟巢
这些举措给鸟类正常的活动和休息提供更多选择,避免鸟类在输电线路架空导线上休息停留,保护鸟类免受高压电击的伤害。同时,通过引进高科技观鸟设备,该公司对青海省内不同海拔、不同气候环境下输电线路沿线鸟类活动情况按月统计登记,以三年为一个单位建立鸟类筑巢、繁殖、迁徙等活动规律档案,并为每个人工鸟巢设置“门牌号”,开展监测管理。
截至2020年3月,国网青海电力在青藏联网工程±400千伏柴拉线(青海段)共安装人工鸟窝168个、鸟窝托架20个、栖鸟架46个,成功引鸟筑巢56窝、孵化幼鸟138只;在青海玉树、果洛鸟类活动频繁的10千伏及35千伏电力杆塔上,共安装人工鸟窝3280个、招鹰架16只,运维过程中发现570个鸟窝有栖息筑巢痕迹,成功引鸟筑巢242窝、孵化幼鸟436只,有效保护了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区鸟类的良性发展,同时也让因鸟类导致的线路跳闸次数同比下降98%,大大降低了线路运维成本。项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实地调研和专家评估,因地制宜推广至内蒙古、四川、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等省份的高原草原地区。
责编|陆旻
执行审核|张越越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