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入职《国家电网报》编辑中心已一年有余。在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与指导下,我在一次次做版实践中成长。
目前我负责新闻4版和视野周刊7版编辑,已经添加了近两百名通讯员的联系方式,每天都会收到大量投稿,需要准确判断稿件的新闻价值,在文字的海洋里挑选出那些璀璨夺目的珍珠。最开始,这于我而言并非易事。在收到某公司投来的关于电网数字化建设稿件时,我第一反应是将其作为倒头条刊发。“倒头条是个分量很重的位置,稿子要能撑得住。文章中提及的数字化手段在其他报道中已经出现很多次了,在选用一篇稿件时,要考虑内容的独特性、代表性。”同事雷博涵对我说。之后,我边干边学,不断熟悉挑选稿件的标准,积极与通讯员联系,共同挖掘适合报道的新闻线索。
编辑是新闻的舵手,引导着信息的流向和节奏。9月,我第一次做专题策划。看到“国网数字化部关于发布2024年上半年大数据应用优秀成果的通知”后,我意识到里面蕴藏着极具新闻价值的电力数据应用成果,很符合视野周刊内容定位。我根据成果类型将其分为专题和头条进行约稿,拟写出一份策划方案。虽然我在以往的新闻专业课堂上写过不少策划方案,但实操还是有着不少区别。现在,重点是如何准确、清晰、简洁地向非新闻专业的电网员工表达约稿要求。通过汇报、请教,一遍遍与通讯员沟通,我在脑海中勾勒这块版面诞生后的样子。
电力专业初稿往往较为晦涩难懂,结构不符合新闻报道的要求。但作为企业报编辑,应将电力专业知识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新闻报道。我们不仅是文字的搬运工,还是内容的整形医生,要把句子拉直,让臃肿段落瘦身,让文章看起来既健康又美观。
改稿首先是逻辑,这是编辑老师反复对我强调的事。改稿时,我反复问自己:这两段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句话能接上一句吗?在反复琢磨中,逻辑顺了,骨架有了,文章就立起来了。其次是标题,标题是新闻眼,是文章的半条命。在部门每周五常态化开展的“读报鉴报”活动中,许多老师分享了自己关于起标题的心得感悟,我都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并不时翻看复习。我做的8月27日7版,倒头条原标题是《电力大数据守护丹江口水库水质》,读起来比较生硬,难以激起读者阅读兴趣,后改成了《电力大数据守护一库碧水》。最后是字句,是“M形弹簧销”还是“M型弹簧销”?是“分布式光伏用户”还是“客户”?“第一”“最”等表述有没有核实清楚?我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一遍遍审阅、修改。
还记得刚进入部门时,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被各种颜色的笔改得密密麻麻的报纸大样。大样上的每一篇稿件都经过了严密工序、逐级把关。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更深刻体会到了编辑工作的严谨性与创造性。每一次的版面设计,每一篇稿件的打磨,都是对新闻价值和传播效果的深刻思考。如今的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通讯员沟通,如何更精准地把握新闻脉搏,如何在繁忙的工作中保持冷静和耐心。作为一名青年编辑,我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秉承“出工必出力、出手必出彩、完成必完美”的工作态度,生产出更多有价值、有力量的新闻作品,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国网新闻人。
谢雨竹在编辑稿件。
作者|英大传媒集团《国家电网报》编辑中心 谢雨竹
责编|马玉凤
执行审核|张怀雨
点亮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