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不了COP29就没办法谈论气候变化了?来看青年们怎么说!GreenGeek气候议题沙龙回顾

文摘   2024-11-12 19:51   北京  

COP29气候主题沙龙

—记录青年声音—


COP29   

COP29(第29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将于2024年11月11日至22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为进一步了解COP29涉及和连带的气候议题,GreenGeek邀请到三位即将前往巴库现场的青年代表,和对这次会议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探讨和分享关于气候方面的青年想法。





自我介绍环节


郑云潇

“我是Greengeek荣誉骨干,来自北京大学,这次是代表代表科莱美特气候青年前往巴库现场参加这次COP29会议,我曾经有为期五年的模拟联合国经历,并曾担任汇文国际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学术总监。第一次在全国级模联会议当代表就是博鳌亚洲论坛,议题为新能源开发与能源结构调整和优化。”


潘韵竹

“我来自清华大学,这次是以气候变化大学联盟代表身份参加COP29大会,有过和气候相关的实习生经历,同时也参加过清华大学气候相关比赛也获得过奖项,对科学发展感兴趣。”


黎人恺

“我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意大利语专业,这次是以凤凰网实习记者即媒体代表身份参加COP29大会。本身比较重视在气候方面的会议,想为中国在气候方面的声音与地位不太匹配这一现状做一点贡献。”


刘鑫磊

“我来自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碳储科学与工程大一新生,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见面。为了响应国家双碳政策,我校专业致力于培养一批兼具科学家精神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如是我参加了本次沙龙,沙龙提供给不同领域的人共谈气候议题的平台,思维碰撞交汇之余也开拓了我的视野。我加入了校碳中和青年科技协会,目前参与到储能电池的改良项目中,期望能积累经验学有所长。”


冯豆

“我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是广告学大一新生,一直对气候变化议题感兴趣。希望能在这次活动中收获丰富的知识,结交新的朋友,也希望将来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通过广告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唤醒人们的节能环保意识,共同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孟杉

“我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专业,对气候变化议题有浓厚兴趣,因为家乡山西是煤炭大省,意识到煤炭促进经济发展带来红利的同时,给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是巨大的,所以想多了解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这方面的内容。”


Alan Song

“大家好我是来自北京市海淀区的Alan同学,现在于北京读书。平时主要关注SDG、ESG、ML等领域,同样也是入模多年的老模联人,很高兴和各位进行交流探讨,希望有所增益。”


庄依惠

“我来自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对气候变化议题下的国际关系比较感兴趣。”


黄睿松

“我来自外交学院,外交学专业,对国际关系中的国际合作和博弈感兴趣。”


郭世恒

“我来自北京服装学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做的降解聚乳酸纤维项目与气候变化议题相关,项目目的是提高材料的耐热性和韧性,用于纺织领域,可降解,对环境友好。”


张家喻

“我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是一名公共管理学院的大四学生,已保研至本校可持续发展管理专业,有过碳资产开发方面的实习和创业经历。”


杨喧予

“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在深信服公司从事网络安全和云计算。家里在做一些和环保相关的项目,自己对气候变化议题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很大的兴趣,认为环保这件事很有意义,而且环保应该是大家每个人的事情,关乎所有人。”





COP29气候议题的国际博弈点


张家喻:以碳汇为例子。碳汇是指有国家给很多电力企业是或者二氧化碳排放多的企业制定碳配额,然后做得好的企业可以通过出售多余的碳配额来减少减排成本。碳汇机制的设计旨在通过经济手段刺激减排,但在国际层面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资金流动存在单向性,发展中国家的贡献未能得到公平回报。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中的VCS项目,以资金来帮助发展中国家完成在造林和草原项目的修复,旨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减排,但实际上资金流动不平衡,发达国家的资金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和透明度都存在问题。

我觉得碳中和、碳汇不是利益均分的一个机制,而是发达国家在为其早于发展中国家一百多两百年之前的这个工业积累历史支付一定的税。而且越来越多的甲方资金提供者不想再继续这样一种模式了。但是现在的大趋势是机构金融又要推广,很多基金也往里面投钱,但很多西方国家比较反感这种模式,却又不得不被机构卷入绿色金融领域。


郑云潇:碳市场在绿色金融、气候金融和转型金融是很重要的,是金融机构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推动企业进行绿色投资的压力主要来自监管和市场策略。监管层面上,企业需要关注ESG(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而市场策略则要求企业展示其减碳的价值。

COP29设置议程为气候金融议程,我感觉是因为绿色金融相比于气候金融多的是减少污染的东西,而当前减少污染的重灾区其实还是在发展中国家,其背后有西方国家的利益考量,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减少污染的背景下。发达国家绿色转型较早,而发展中国家转型压力更大,所以转型金融更多的是国家相应的一个资产,或者给了他们更多的股票。但在国内,一些主流的环保组织或者相关机构可能更多的强调绿色、转型等。


黎人恺:巴黎协定设定了给发展中国家1000亿美元转型资金的目标,然而根据相关专家所说,到目前它可能更多停留在口号层面,实际落实的可能只有200~300亿,真正到位的资金远低于预期,且缺乏有效的监管和透明度,没有具体的监管体系联合国NCQG体系(2025年后气候资金集体量化目标)是发达国家进行的气候融资帮助发展中国家转型的一个体系,最需要的是中国提供资金。但中国不愿意参与由西方主导的资金分配体系,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体系来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转型。


刘鑫磊:中国在减排方面面临的挑战,包括产业链的不完善和不完整的减碳政策。当前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实现有效的减碳。西方国家在历史上排放的碳量远大于发展中国家,但在当前的气候政策中却对发展中国家施加压力,是一种对历史责任的逃避。






如何落实巴黎协定中

建立更加完善的碳市场”


张家喻:碳市场开发的成本结构,包括咨询公司的费用和国家生态环境部指定的几个认证机构的认证费用,费用高昂且项目的开发成本并不直接影响市场价格,价格更多取决于需求端的紧张程度。企业在碳市场中可能面临隐形阻力,这使得企业在没有问题的情况下也会持谨慎态度。·此外,碳市场供给超发需求,配额分配影响企业在碳汇方面动力,碳资产价格信号无法有效引导市场流动。碳市场开发项目的成本构成包括咨询费用、认证费用等,提出碳市场的交易价格应与CPI结合,交易价格主要取决于需求端而非开发成本。


郭世恒:以聚乳酸项目为例,讨论了减少碳排放项目的成本问题,同时需要考虑可行性,要能够推广到全国甚至全球。此外,例如秸秆的处理,我国习惯的处理方式是燃烧,但会造成大量污染。而利用起来会耗费人力和成本,没有利润,运输成本和人力成本是项目盈利的难题。所以问题在于成本。


潘韵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可能更倾向于关注短期利益,而非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我有点疑问的是在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政府是否还能像以前那样重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投资。中国企业在追求业绩的同时,也希望展现良好的社会形象,以此作为与政府谈判的筹码。企业参与碳市场的动机,更多是为了展示社会责任形象,而非真正追求碳减排。同时,政府发展碳市场可能更多是为了响应国际号召,而非国内实际需求


孟杉:碳市场的自由化发展仍需时间,当前更多依赖政府的引导和政策支持。企业在参与碳市场时,缺乏主动性,更多是执行和完成任务。碳市场的建立需要从政治层面入手,需要从政治层面推动企业意识到碳减排的重要性,政府应先行引导市场发展,再逐步放开让市场自由化。






美国大选结果对国际应对气候变化会有哪些影响


黎人恺:当美国大选结果未出的时候,未来美国的气候政策很难预测,因为政治变化处于比较分裂的状态,气候政策上的连续性很难保证。美国大选结果将影响未来美国的气候政策,特朗普和哈里斯的政策方向可能截然不同。如果特朗普上台,中美气候合作可能进入低谷期;如果哈里斯上台,合作可能会更加顺利。中国的光伏产业占全球产业链份额的70~80%,美国如果需要实现转型无法和中国脱钩,但政治上对抗中国,形成矛盾。中美气候对话形式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仍是积极信号。


刘鑫磊:无论大选结果如何,都会对气候方面产生一定影响。中美气候合作需要磨合,不仅受中美关系影响,还受整体大势所趋。


孟杉:大选前后及COP29会议将调动有话语权的国家再气候领域推动一些合作,提前沟通化解风险。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通过多交流来发展合作关系。


黎人恺:欧洲例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右翼政党势头猛,可能影响气候政策重要性,可能气候政策问题向后移。此外欧洲和中国的电动车、生物柴油和光伏产业的关税问题等等都有一定争议。欧洲和美国在电动汽车等绿色产品上存在关税争议和合作需求。因为欧洲的汽车产业已经到达临界点,需要中国的电动车技术和产业链助力他们转型和发展。所以他们征收关税可能是想逼迫中国把电动汽车产业链转移到欧洲。例如今年7月底,意大利总理梅维尼访华,谈电动汽车的合作。一方面需要和中国的合作,可另一方面再欧盟内部投票时意大利又希望欧盟对中国征收电动汽车关税,想通过合作胁迫中国转移电动车产业链。然后欧洲在汽车行业的困境也是非常明显的。因为我本科学意大利语,大三在意大利交换半年,能明显感受到意大利的电动汽车保有量很少,而且意大利内部南北汽车保有量差距较大,和城市发达程度也有一定关系。


郑云潇:美欧态度区别原因在于资源禀赋。美国能源安全有保障,欧盟依赖俄罗斯天然气,转型动力更强。所以欧盟淘汰煤炭实现绿色转型存在技术断档,是一个潜在风险,所以欧盟的转型动力比美国要强

欧盟面临中国和美国在电动车市场的竞争压力。以德国为首的国家生产出的高端工业品,存在的两大市场被中国和美国挤压,所以采取关税形式保护本土市场,以市场换技术。但是中国得思考这个市场的大小和相应渗透率。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高,对欧洲有技术优势。欧盟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只有10%,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50%。


黎人恺:中国电动车技术在欧洲有市场,但面临欧洲本土品牌恐惧和合作需求。。我曾经和欧洲的同学和老师聊过,他们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态度很复杂,一方面认为如果不加限制的引进中国电动汽车会导致本土汽车品牌的灭亡。所以就导致中国品牌领跑意大利市场,以后没人会开菲亚特,造成汽车工业传统的消亡;但另一方面,只有借助中国的电动车技术他们才能真正实现转型。

中国与欧洲合资品牌合作存在困难,需要时间和布局。产业升级需要至少10~20年的时间,欧盟开始较晚,所以很介意引入外面的技术。90年代的我们也是利用市场和建立合资企业把国外的技术带入中国市场,而这也是欧洲现在在做的事情。


郑云潇:欧盟内部在电动车关税等问题上观点分裂。中国在法国、德国很难布局是因为由直接利益冲突,这两个国家重点在发动机,而新能源汽车从根本上颠覆发动机,二者不是一个技术路径。而捷克、匈牙利等国家重点在做产业配套,例如生产框架、车玻璃、车门,偏向于传统企业。但德法对中过的态度有分歧,更多的是因为德国瓶瓶罐罐比较多,毕竟德国车在中国市场比较普及,相比之下法国车,比如说标致一类的没有那么常见。现在中国也有一些反制措施回应欧盟关税政策,比如猪肉进口税、征收白兰地。因此都不会有顾虑,所以在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税的法案中投的反对,你看中国的反制措施,比如说给白兰地加税,针对的主要也是法国。

中国真正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广告和市场,优质劳动力和产业配套,所以在中国生产成本比在欧洲建厂低,虽然低比不过关税的幅度,但核心竞争力很难被完全限制。另外美国大选结果难以预测,马斯克等企业家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目前民调显示,哈里斯在所有摇摆州都微弱领先,但前两次大选,民主党的实际表现都会比民调低一些,所以现在还不好说,气候变化议题在国际上有广泛认同,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考量。在气候变化这个议题,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年是可以团结和争取的对象。这次COP29的一个看点是呼吁明年各国提交一个更有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报告。虽然未来气候合作和技术发展存在不确定性,但应保持乐观态度。






关注的COP29议题


郑云潇:科莱美特气候青年这边还是比较自由的,我们需要在就15、16号轮流地看着那个展位,但剩下的时候大家是自由围观,当然也有撰写报告的KPI。


黎人恺:我们需要考虑潜在读者的阅读兴趣,像气候融资一类的问题可能就太过于技术性了。我们可能还是会更加倾向于看到会场上各国代表之间的一个矛盾点,从国际博弈的角度入手分析。这次我们应该会采访到那个索尔海姆,他对中国相关政策比较了解。


潘韵竹:我自己的话,对可持续社区和可持续粮食系统比较感兴趣一些。如果可以的话,我其实挺想去看一看美国大选对于气候变化的影响


郑云潇:注意一点很有意思,明年一月之前还是在拜登政府期间,那这个期间内拜登政府会为了这件事情做什么其实非常值得关注。尤其是在特朗普当选的情况下,拜登政府可能会加快落实一些国际合作,短期内对应对气候变化反而是件好事。






中国青年在讲可持续发展故事方面的优势与相应需求


郭世恒:我的项目是一个聚乳酸与龙纹图腾的一个结合,属于传统文化+绿色环保。我觉得青年需要的是平台,让自己的声音被听到,让更多人去关注。


黎人恺:其实很多国家的普通民众可能还有对中国的刻板印象,都2024年了,我在国外还有人在问我是不是北京天天是雾霾天。我们可以花一些时间查一些资料,跟这些外国人讲清楚现在有什么样的变化,什么样的进步。欧洲人无论是普通民众还是像一些媒体,很喜欢揪着一个中国煤炭在能源结构中占比还是超过一半来说事,抨击我们每年煤电厂的这个新装机量还是很多。

事实上在2023年,中国的可持续能源新装机量已经历史性地超过了煤电厂的新装机量。但能源转型需要一个很长期的过程,中国的煤炭产业还有许多的工人,不可能为了这个可持续能源牺牲掉一代人。我们也应该让世界看到中国在可持续能源成本控制方面为世界做出的贡献,比如2008年光伏中国光伏7元一度,今年已经降到了1.2元,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如果要给世界说好讲好中国故事,在面对面交流的时候可以摆出一些核心数据,把事实说出来


孟杉:其实都不仅是外国人,我一个南方舍友的父母都在问北京是不是环境特别差,到处雾霾。


郭世恒:我也是南方人,刚来北京时候我爸妈也在问,对北京还是停留在天天沙尘暴,需要戴口罩的印象。


郑云潇:其实沙尘暴还是有的,因为沙尘暴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蒙古。蒙古森林覆盖率太低,离北京直线距离也很近。如果蒙古沙尘足够大,咱们的防护林也没法防住。


郑云潇:中国讲可持续发展故事有限可能是民族性格问题,也可能是战术问题中国人习惯做多说少,韬光养晦。如果让欧洲都知道中国新能源产业发达,那只会提高它们打压中国的可能性。至于那些刻板印象,脑子里认为北京都是沙尘暴,北京也不会真有沙尘暴,欧洲不具备用意念控制天气的能力。但是我们不可能一直如此,总有一个阶段需要争取国际话语权,那么这个时候就是讲好故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青年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虽然资源、人脉和话语权方面无法同长辈们相提并论,但青年可以成为一根杠杆,用自己的优势去撬动资源。这些优势就是活力、创新性思维,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从另一个角度看,为什么联合国一直在就是气候变化大会都会有青年代表,也会开未来峰会,因为如果人们能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那现在的青年其实是碳中和时代的中坚力量,从现在开始赋能青年也并不早了。






结语


郑云潇:一个大家往往忽略的事实是,如果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它将是人类历史上最热的一年,因为碳排放只是不增长了,但是历史碳排放还在那,他将是最热的一年,之后需要要进一步做到负碳,而这可能伴随我们的后半生。想要把气候恢复到今天的状态,也需要一代一代青年人所不断努力。

毛主席说咱们是八九点钟的太阳,我们也要一起努力,争取在12点的时候看到碳中和的实现

我们今天讨论了很多国际博弈方面的问题,大家讨论悲观情绪还是会确实会比较厉害。但是从人类历史发展角度来讲,如果现在的预期是差一点达成的目标的话,一般来说都是可以达成目标的,因为我们现在所有的预判是基于现有的技术发展预期,但技术往往会出现一些颠覆性的变革。当然,技术的发展并不影响我们作为个体去关注现在的问题,并不影响我们作为集体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去发声。

今天的活动到此结束,非常感谢大家的参与!






文案:GreenGeek传播部 尹丽萍

排版:GreenGeek传播部 尹丽萍

审核:GreenGeek传播部 刘子菡

GreenGeek
GreenGeek是一个关注可持续发展议题的高校联盟环保协会,汇聚了来自国内外上千名公益爱好者及各行业人士。通过信息共享、交流学习、创意实践等方式,为青年提供学习与践行公益理念的机会,携手青年一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未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