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西频道以《汇聚流动党员“星”力量》为题,报道了我区亮点工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全文如下
“小朋友,下车慢一点,注意安全......”每周一到周五的上、下学时段,在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坪山实验学校小学部,余江区洪湖乡天马社区流动党员李波,这样暖心叮嘱背着书包的小朋友。在流入地开展“我是余江人”志愿服务活动,正是余江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星链心”行动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余江区针对新形势下流动党员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开展“星链心”行动,推动流动党员与组织相连、与群众相连、与家乡相连,汇聚“星火”力量。
搭平台建载体,让流动党员心链组织
“这么多年了,组织没有忘记我,我心里热乎乎的,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有色金属行业的流动党员罗强在余江区工业园区党工委党务干部找到他时激动地说。
针对像罗强一样没有联系到组织的流动党员,余江区充分发挥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联盟作用,大力推行“1+N”结对帮扶制度,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的“三找”活动,成立“小个专”综合党委,外卖送餐和快递物流行业党委,加强与党员流出地沟通对接,做好流动党员双重管理。
黄庄乡全域9个村(社区)党组织通过入户走访、电话咨询、家属了解、邻居反馈等形式深入开展摸排工作,明确外出党员流出(入)时间、地点、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建立流动人才信息库,让党员动态纳管,“流”得有数。
邓埠街道社区干部、网格员、楼栋长等主动履职,通过张贴归队码、流星码、开通线上申报通道、建立党员联系分组、入户走访、电话联系等方式,做到全员覆盖、一个不漏。
截至目前,全区共摸排出流动党员1455名,跨省流动1270名,省内市外135名,省内区外50名,流动党员底数清、情况明。
“现在成立了商会党支部,我在外地也能参加党组织活动了,再也不会觉得自己是‘孤雁’了!”在成立余江区驻广州流动党员党支部揭牌仪式上,流动党员胡胜耀深情感慨。
像这样的驻外流动党员党支部,余江区依托商会,按照“成熟一个、组建一个”的方式,县乡两级共成立8个,乡镇同步建立106个流动党员服务之家、服务驿站等,着力搭建共建共管的服务平台。
重引领聚力量,让流动党员行连群众
四年前,56岁的流动党员童火才还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经商,如今他回村当选上了中童镇乘龙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同样,今年28岁的叶国政以前在外务工,现在回乡当选为锦江镇光荣村支委。近年来,像童火才、叶国政这样回乡当选村干部的流动党员在整个余江区有22人。
在推动宅改过程中,春涛镇滩头村充分发动流动党员、在外乡贤,引导在外经商党员吴新卫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积极投身宅改事业,带领滩头村打了一个翻身仗,滩头村也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余江区突出政治引领,从流动党员中吸纳一批能力强、业务精、肯奉献的优秀分子充实到村级后备队伍,并择优推选为“两代表一委员”、村(社区)“两委”干部候选人。目前,全区共有134名流动党员列为村级后备力量,22人到村(社区)“两委”任职,其中10人担任党组织书记。
“这次在家乡领了《流动党员活动证》,我回上海就可以去那边的党支部报到,还可以参加党组织活动了……”日前,平定乡会上社区党支部的党员张书鹏,在接过村干部发放的《流动党员活动证》时高兴地说到。
全区13个乡镇(街道)坚持推行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双向服务”模式,开展“双融双促”活动,在驻外流动党员党支部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广泛开展“我是余江人”主题活动,引导党员融入当地、融入社会,做到在外“展形象”。围绕全区宅改、城市创建等重点中心工作,引导流动党员积极参与,做到与在家党员群众凝心聚力拧成“一股绳”,共同实现回乡“添力量”。
平定乡组织149名流动党员签订《流动党员党性承诺书》,流出后持《流动党员活动证》到流入地党组织报到,接受流入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中童镇绘制流动党员分布图,提供网格化管理服务;邓埠街道在主城区设置了5个流动党员服务驿站,引导流入党员就近入网入格提供志愿服务……
献良策促发展,让流动党员情系家乡
“真没想到组织没有忘记我们,这么重大的活动还征求我们这些在外务工党员的意见和建议,我们一定为家乡的发展建言献策!”6月20日,锦江镇灌田村在外务工党员洪志刚收到镇党委寄去的《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后,在回信中这样写道。
“现在村里的环境好了,相应的休闲设施也要配套好,我们在外的都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端午期间,潢溪镇渡口村返乡座谈会上,10余名流动党员积极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
通过《致流动党员的一封信》、返乡座谈会等方式,及时通报村(居)建设、集体资产处置、宅基地制度改革等重大事项决策,邀请在外流动党员对家乡发展提意见建议,是“我为家乡献计策谋发展”活动的具体做法,目前,已经收集“承诺践诺晒诺”事项1000余件,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1552条,并鼓励在外经商办企业的流动党员回乡创业,当好推介家乡的“宣传员”、经济发展的“助推员”、服务群众的“勤务员”。
据了解,余江区自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星链心”行动开展以来,全区13个乡镇(街道)同步打造“星系列”品牌,着力推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切实解决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最后一公里”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