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owman》是Snowman首张专辑。
二十五年前的今天,Snowman推出了首张专辑《Snowman》,由年代唱片发行,钟定一担任制作人。
Snowman就是后来“Swing”的前身,由Eric Kwok(郭伟亮)和Jerald Chan(陈哲庐)组成,取这个名字是因为两人都酷爱滑雪。他们叫“Snowman”的时期跟梁咏琪同属EEI(年代国际)旗下。而Snowman为梁咏琪创作的《我钟意》(国语版《中意他》)是他们这一时期最有名的“做嘢”代表作。Snowman时期只有一张专辑,就是今天介绍的这一张。后来改名的原因是老东家EEI退出市场,Snowman签约英皇娱乐、然后更名“Swing”。虽然两个时期的名字不同,但音乐同样精彩,粉丝们也没有把他们两个阶段分得太细。
Snowman同名专辑一共10首歌,两位成员各自贡献了5首创作、然后共同编曲。这张专辑和黎明的《眼睛想旅行》同一天上市,风格不同、影响力也是两个层级,但这两张唱片的共同点都是在今天回听都不会觉得它们过时。如果说黎明是用电音引领潮流、那么Snowman则是另类的“涩谷系”风格。其实时至今日Snowman、或是Swing都是很难界定风格的团体,我之前说过Swing是香港主流乐坛能够做出另类、但却不过,始终坚守“Pop”阵营的艺人,比一般普通Pop歌手风格多变、却又比身处地下的“硬地”音乐人言之有物。
有人总结了几点“涩谷系”的特征:往往是另类的编曲、有气无力的人声,但是歌曲本身的旋律很流畅,跟流行歌的分界点非常模糊。“涩谷”是指日本东京的涩谷商业区,那是全日本的时尚中心,不少热爱新潮事物的年轻人都聚集在那儿。你可以听到“涩谷系”音乐里时髦的一面、又觉得他们和普通流行歌有区别。
“涩谷系”音乐可以看作是City Pop的延续,属于日本泡沫经济末期特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这些音乐在网络时代重新受到关注,并非年轻人喜欢怀旧,只因年轻人喜欢的东西永远是面向年轻人的。
Eric Kwok在Snowman时期就形成了日后标志性的抒情曲风,无论编曲如何前卫,都会更加注重旋律感,比如《新歌》和《不用认同》就是这类作品的代表;《啰命》是非常富有“千禧年”色彩的舞曲。个人感觉专辑里这张Eric Kwok的作品更偏向“另类”、“个性”的风格,虽然这一时段Eric Kwok的提供曲也大多数以个性化作品为主,但终归还是在自己的专辑更玩儿得开一些。
Eric Kwok在这张专辑里的《打者爱也》后来被改编成《Number Nine》送给了陈冠希。
全碟由Trance舞曲《下一站...》开启了“港乐”的下一站,这是Jerald的作品、林振强填词。像是预告了接下来整张专辑的精彩内容,伴奏中采样了香港地铁的提示音,好像这么多年香港地铁的提示音都没变过?
Jerald给我的印象更多是比较个性的一面,可能是有Eric Kwok的对比,显得他比较“另类”一点。但在Snowman首张同名专辑里面,Jerald的表现还是比较中规中矩(非贬义),有R&B抒情曲风的《开始到最后》、民谣风格的《风里长街》、New Jack Swing风格的《吐苦水》,专辑最后也在Jerald的Jazz小品《无中生有》中结束,这是周礼茂填词,用“无”和“有”作为对比。
看了一下歌词,跟Snowman合作的除了周礼茂、林振强,还有一位钟志荣(《风里长街》《吐苦水》),都是8、90年代活跃的词人。上一代词人的文字表达与Swing新潮的音乐,结合成为了这张专辑的亮点之一。
虽然我收藏了Swing叫“Swing”时代的全部专辑,但唯独没有收藏到Snowman同名专辑……也是个遗憾。
好了,今天先讲到这儿吧,下课。如果这张专辑勾起了你的回忆,欢迎私信跟我交流。如果讲到了您不知道的故事,那是我的荣幸;倘若有哪里讲的存在疏漏,欢迎留言反馈。乐评无声,留言有情,我是绝对不会给您拉黑的。
℗&©愚人音乐坊 2024
图片素材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