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碎碎念: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我的好多观念和孙教授不谋而合,越看越心惊。最近比较热的学术发表话题,当属某高校教授一年发表多篇C刊的事情,借由这个话题,“学阀”的讨论热度也在不断上升。这个事情不是最近才发生的,一直都存在,期刊需要有成名学者的热度把引用等各项指标拉动起来,可以说“学阀”就是期刊的流量密码,成名学者不是故意要当学阀,而是期刊的需要让他们被动成为人们口中的“学阀”。
在我看来,期刊更应该关注的恰恰不是成名学者,而是青年学者,特别是博士生群体。就像我们经常说,“我自己英语词汇量最高的时候估计就是高三了”,很多人的学术高光时刻估计也就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不要小看博士生,有人的论文确实质量很高,但是因为刊物看重作者的身份才一直发不了。敢给他们放开一个口子,你就会发现,C刊不缺稿了(实际上,很多杂志编辑说自己缺高质量稿件)!
我们反向推理下,为什么不要很去追专家的稿件呢?
公众号评论区的留言都是比较真实的——
1、专家约稿,稿子不一定是专家写的,有可能是手下的博士生写的。
2、大佬自己发这么多文章,难道不用吃饭睡觉?走路上床都在写论文,还是一气呵成的那种吗?
……
专家也是从小透明出来的,现在被拒稿的小透明,以后都有可能是你想追都追不上的专家。不如现在就维护好各个阶段的作者群体,善于引导,这样高源解决了,也还原了编-读-作的和谐局面,多好!
以下是孙江教授在《江海学刊》创刊65周年纪念会上的发言速记整理而成(节选),特此分享。
当下,我们的学术期刊数量之多,刊发的论文之众,堪称世界第一。有多少好文章?平心而论,很少!作言造语,妄称文武的学术太多了。我们有愧于时代,有愧于纳税人。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学术期刊是编辑、作者和读者三者“共谋”的产物,作者是入口,编辑是中介,读者是出口,其中编辑最为关键,决定期刊成功与否。
我对编辑充满敬意,衡量好编辑的准则有三条:首先要“眼光高”,知道论文的优劣。很多编辑可能不写论文,但他们绝对是高级的论文鉴赏者,像文物专家一样。第二要“身段低”,眼光代表的是品味,身段反映的是教养,好的编辑懂得尊重作者。第三点也非常重要,即“骨头硬”,在坚持政治正确的前提之下,要敢于推动追求个性化、特殊性的研究。有些论文可能不合时宜,但可以引导,要爱护有加。
一本好的期刊应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发挥地域性优势,发扬编辑团队的特长,为此一本好期刊应该把重心放在年轻作者身上,特别是青年博士身上。回顾世界学术,成名学者在其成名之际大多成了过去时。我不是危言耸听,试看有多少学者的研究超过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每次开会,总有编辑围着我这个年龄的学者约稿,从“油腻男”处能约到什么好稿子?我孤陋寡闻,好像国外重要学术期刊的主力都是年轻作者。好的编辑要把重心放在对年轻作者的挖掘和培养上,如果你们发表了他们的论文,我可以担保一句话:永远活在他们心中。如果你们草率拒绝一个年轻作者,伤害一颗年轻的心,我也敢说会得到这么一句话:想象的报复——怨恨。
联系我们
微信:zzqklm003,免费发布期刊征稿启示以及作者投稿经验分享
(不歧视身份)辽东学院学报.社科版 | 文山学院学报 |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