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建】思茅区西园路社区:以新赋能 焕发活力

文摘   2024-10-25 22:48   云南  

近年来,思茅区思茅街道坚持党建引领,以“老旧小区”改造为抓手,以“月光小区”改造为切入点,逐步盘活小区闲置资源,新建老年幸福食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健全小区公共体育设施,完善小区“一老一小一青”服务设施,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15分钟创业就业圈”“15分钟健身圈”,持续增强老旧小区活力和“造血”功能。有效改善居民环境,提升城市品位,让“老居民”享受“新生活”。

做到“三个注重”,凝聚小区改造合力




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作为老旧小区改造的基础和主体,广泛组织发动辖区内党员群众,实现共同协商、共同参与。

注重调研摸底。在改造前期,瞄准月光小区存在的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及环境差的“四老一差”特点,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排水难、停车难、消防难、休闲难、出行难的“五难”等难点痛点问题,社区党委及实施方深入小区,摸清小区的基本情况和居民改造意愿,设置5种意见反馈方式充分征求党员、居民意见,支持率达到95%以上。

注重规划引领。社区党委对改造方案反复进行研究论证,结合月光小区的特点、群众的意愿、小区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设计,重点保留了历史建筑的结构和肌理,着力提高网红店等新兴业态、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注重功能完善。结合月光小区的实际情况,新建老年活动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老年幸福食堂,拆除围墙,连通周边托育资源,实施“五线”入地、路面改造、停车场扩容、绿化提升、污水管网、化粪池改造、篮球场提升等,完善小区配套功能,以新质促高质,塑造共建、共享、共治新格局。



做实“三个突出”,释放创新发展潜力




探索“老旧小区改造+创业”模式,实行“微改造、精提升”,利用小区生活场景和别致空间,实现共建共创共融。

突出共建。打造公共创业服务场景体验中心,“社区+运营公司”实施“7+N”全链条跟进创业服务,实行双向服务和价值交换,创业者可以用价值型产品或服务置换租金。同时,针对潜质型创业者和团队提供个性化服务。

突出共创。基于市场的可持续供需模式,在创业服务中心实现产、学、创、展、销的完整系统。整合周边广场资源,联合品牌市集,满足联合办公、创客咖啡、创业实践、大学生就业实习、创业培训、活动路演等功能。

突出共融。串联月光小区已有的别致小店、文创空间,持续引流,定向活动邀约,放大月光小区潮流文化微阵地、“普洱文艺聚集地”效应,创造一种新的创业及生活方式,在市场业态、文化体验、“人”与社交中创业;引领年青人就近就地创业,提升城市文化质感,丰富城市生活,激发老旧小区活力。



做好“三篇文章”,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坚持党建引领,引导群众积极支持、主动参与,共同维护改造成果,建立健全月光小区改造后续治理长效机制。

做好共建共享文章。通过拆临拆违、拆除柴房等方式,提高空间的通透感,盘活利用闲置土地资源,打通相邻小区之间的“隔心墙”,以“口袋公园”形式进行互联互通,将月光小区打造成既保留原有建筑、老城格局尺度,又延续城市特色风貌,充满“老思茅”历史记忆的“活态博物馆”。

做好长效机制文章。采取“改管一体、长效运营”的工作模式,逐步构建“党建+物业”“楼栋党员挂钩责任制”等机制,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延伸组织触角,成立业主委员会,做到小区改造完成后期管理及时跟进,不断夯实改造成果,形成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物业管理为一体的小区治理新格局。

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月光小区改造后的“创业空间”,以“行署大院”文化为主题,通过人社部门设置创业服务空间站,实现创业服务前端嵌入,引入茶叶、咖啡类文创企业,将行署大院、红旗广场、红旗会堂历史文化与茶咖文旅等融为一体,形成特色旅游打卡点。目前,月光路小区汇集41家创业实体,带动就业120余人,既带来了人气、又增加了居民收入。


来源:思茅党建


普洱党建学习时
传播党的声音、弘扬普洱精神、宣传普洱党建、交流工作经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