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文源——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文摘   2024-10-08 10:26   河南  

● 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之寒露 ●

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

今日寒露

 露气寒冷 将凝结也


晨雾缭绕,寒露凝霜,

是大自然最诗意的画卷。

秋意渐浓,寒露微凉,

那一抹露珠,滋润了岁月的沧桑。

节气特点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一个承上启下的节气,前有白露和立秋,从字里行间就能渐渐感到秋的凝重和凛然;后面有霜降,露水不再消失,而是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秋霜,昭示着冬天已经叩响了大门。从气候特点上看,寒露时节,南方秋意渐浓,气爽风凉,少雨干燥;北方广大地区已呈现冬天景象。

寒露传统习俗主要有赏枫叶、吃芝麻、吃螃蟹、饮秋茶等。

诗词共赏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关于寒露节气的诗歌,整首诗将寒露时节的秋色,写得独具韵味,有着水墨画的意蕴,也有着悲壮雄浑的气势,全诗如下:

《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这首诗通过寒露时节的自然景象,如菊花渐黄、风吹落叶、大雁南飞、蛤蜊因寒气而变色以及农民忙于收割害怕早霜等,展现了秋天的深邃与农事的繁忙,因为了解松柏的生命力和坚持,无论冬天还是夏天风采依旧。这首寒露诗,以其大气磅礴,悲壮雄浑的气势,描写了寒露时节景物的独特之美,给人以很高的艺术享受。

文字演变

本期,我们来了解“寒露”中的“寒”字。

从“寒”的古文字形看,像人垫着、盖着草待在屋子里,外边有冰,本义即寒冷。其中的“人”以草蓐覆垫过冬,足见生活之贫苦。故“寒”引申有贫寒困窘义。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寒冷使人不适,所以“寒”字引申指悲伤、畏惧、害怕。“寒”字还有卑微、低微的意思,也用来表示冷清。“寒”字还用来形容很难看,或表示不体面,丢脸。如:寒碜。“寒”字在近代还用来表示谦词。如:寒舍。





关注我们

安阳市文源小学


安阳市文源小学
我校创建于1950年,位于安阳市殷都区钢一路中段,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现有26个教学班,1360名学生。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现有省特级教师1名,省名师2名,市名校长1名,市学科带头人5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