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文源——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霜降

文摘   2024-10-23 08:15   河南  

霜降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霜降人间,万物冷冽,经得风霜,才具风骨。

节气简介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进入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天气也愈来愈寒冷。“霜”其实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而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而成。故霜降不是表示“降霜”,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


诗词共赏

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即将到来,此时天气渐寒,草木摇落露为霜,秋冬过渡。今天分享一首写霜降的诗词,感受暮秋景象。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山行》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全诗构思新颖,布局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悦目。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

文字溯源

霜字经历了从甲骨文到现代汉字的演变过程。最在甲骨文中,霜字由“雨”和倒写的“毛”组成。其中,“雨”表示水汽,而“毛”表示植物的枯败,象征低温下水汽凝结成霜,导致植物枯萎。篆文中的霜字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增加了“目”旁,表示霜的白色结晶体是肉眼可见的。这一结构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使用,用于描述自然现象中的霜。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霜降”节气,冬天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

“降”字的演变过程可以追溯到商代甲骨文时期,其字形像两脚交替沿山而下的形象,本义是从高处走下来。随着时间推移,“降”字的字形经历了多次变化,但其基本意义始终围绕“下降”这一核心概念展开。“降”字的字义也经历了丰富的演变。其基本意义是从高处向低处的移动,如“降生”、“降临”等。后来,“降”字又引申出制服、使驯服的含义,读作“xiáng”,这与基本意义“从高处走下来”的“jiàng”读音有所不同。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安阳市文源小学
我校创建于1950年,位于安阳市殷都区钢一路中段,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现有26个教学班,1360名学生。学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现有省特级教师1名,省名师2名,市名校长1名,市学科带头人5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