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体位法的瑜伽练习部分,特别是传承不走样的体系,都是符合特定的“规律”的;这和一些其他非物质文明传承差不多,比如说武术、书法、甚至古典的舞蹈和音乐;这些都是有一定之规,不会乱来的。在瑜伽体位法练习中, 每个举手投足,一举一动,每一个小小的动作均可被细分成肌肉和关节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协调起来的“行为” Action。而人类的身体提供的各种身体行为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 在每一个活动中,在身体凹出的每一个“型”中;无论是什么样的规则和技巧,最后落实到细微之处的身体语言却完全是一样的。你和他人不一样的只是运用这些身体语言的自由度和技巧,而这些可能来自基因(就是天生),也可能来自后天的训练 (练习)。
就这样,一个瑜伽练习者的柔软,力量和耐力和她对身体和头脑的内在感知和洞察力在瑜伽练习的过程中是被同步地开发的。在练习中,掌握一个复杂和挑战体式身体所需要的各种动作技能是通过简单的体式来开发的;反之当你能够做到复杂和挑战的体式之后,前面铺垫的简单体式也会变得内容更加丰富。
Vinyasa传统的瑜伽流派-比如阿斯汤加瑜伽,是用一个类似“编舞”的顺序来编排和组织体式的,这样身体的位置和造型从前面的一个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一个。呼吸,把整个的体式的流动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整合的完整体式练习, 从一个身体造型到下一个身体造型, 让练习在身体,能量和灵性开发层面上的效果得以叠加。身体运动的是外面的型,但是每一个vinyasa参与的有无数的身体行为。 而艾扬格瑜伽的方法则是让学生在一个体式到另一个体式的过渡更简单,更有效率;但是同时要停留在每一个体式中去更深地探索这个体式的内在行为,从而加深对这种身体内在行为的体验。
在这个过程中,练习者的觉知是随着神经系统的优化(戳这里读主题文章)而变得更加敏锐,这样就可以让身体内在的行为变得更加细腻和精微。这样随着练习的时间和深入,体式的觉知和控制就会越来越精妙。掌控身体精细的行为是瑜伽体式的精髓,而不是掌控外表看上去高难的体式 - 正是这样内在精微的体验将瑜伽和其他的身体运动区别开来,让瑜伽成为一个工具 - 净化身体,优化能量流,最终升华意识 - 带我们从短暂到永恒,并最终超越幻象和苦痛。
我们有一个物质的身体,包括一个完整的神经系统,各种收集和解读着身体的信息的感官,组织信息的大脑,控制信息的意识 - 而这些统统在一个体式的身体行动中被打包在一起,这个“包” 在瑜伽习练的过程中被处理,净化,梳理,整合....直到有一天一个新的觉知升起不再成为这个打包的一部分,而是作为一个观察者可以观察物质身体的“包”,观察者和被观察的身体分离,一个练习者就成为了真正的yogi - 这就是瑜伽练习过程要达到的: 练习者的练习从外到内,从肢体到躯体核心,从粗矿的身体动作到精细的身体行为...在这个过程中,主动控制和被动牵制的边界开始模糊,身体和大脑的边界开始贯通,神经系统网速提速,能量流动被优化... 这些都是为了最后的“蜕变”做铺垫。
所以任何一个体式的基本形状 (就是照片可以晒出来的那个什么什么体式)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支撑这个形状的身体行为是怎样构成的,这就是我们练习一个经典的瑜伽体式接着另外一个经典瑜伽体式在做的事情 - 比如站立前屈手放在地板上,或者是前屈头去碰膝盖这些都是基本形状,但是在这样的形状背后有着全身各种肌肉,筋膜,神经系统等等无数个组成部件的相应的行为,而这些行为才是瑜伽练习要精进和优化的最重要的一层。
换句话说,盖楼重要的不是这个楼外表看上去多高多复杂 (运动),而是楼的每块砖和每根钢筋 (行为)。运动不等于行为,一个运动涉及到身体的不同部分在空间中的活动,而行为涉及到身体内部肌肉,骨骼,其他软组织,身体系统,和能量流动。比如,手放在身体两侧然后抬起指向正前方 - 这个是一个运动,可是这个运动涉及到很多很多身体的行为:手臂从肩膀到手指的延长,手臂外侧肌肉的收紧和内侧肌肉的延长,手肘从微弯屈变成伸直,和肩胛骨的移动..所有这些还只是在比较粗的解剖学层面来总结的行为,还没有提到更加精细的神经控制甚至能量层面的加入配合。
身体的行为可以有无数种,但是瑜伽开始的时候只要遵从一些简单的规则,这样在实操层面练习者可以有一些简单的关注重点。一个典型的方法是从根基开始,从根基一路向上来关注,比如
脚:分开,踩实
腿:伸直,弯屈
髋:转进,转出,折叠,打开
胯:前倾,后倾
躯体:稳定,延长,打开
肩膀:向下向后,连接手臂,锁骨打开
手臂:延伸,折叠
手:打开,压紧
瑜伽练习者练习的精进程度就体现在对身体行为的掌控上。
身体行为本身有各种难度和复杂性,但是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简单的、低级的行为和高级的行为是一样重要的。这就是说一个关注“基础”体式,把基础体式做的很好的练习者也是一个“高级”的练习者,不亚于一个掌控高难体式的人。所以“级别”这个概念实际上是很武断的,有的时候还会混淆,比如一个瑜伽机构的所谓level II/中级课、level III/高级课,可能和另外一个瑜伽机构同样level水平的完全不能放在一起比较。我下面也武断地从身体行为的角度来带大家看一下体位法练习的level,请注意这个完全是一个参照意见,不代表什么具体的标准 - 下面这些级别不是为了给练习者分类,而只是想为练习者进阶和精进瑜伽提供一些指导性的意见。
这些基础的身体行为可以看成是身体外部运动的动力,或者是外部运动的结果,或者是外部运动背后的身体内部动机。比如,脚向下踩扎根是身体向上直立的动力,即使人已经处在一个站立的位置,比如说在山式中,也有可能有意识地将脚更加稳地踩在地板上,同样伸直腿和打开上提胸口也是站立这个运动的多个行为的组成部分。
接下来就是身体行为相互对抗共同发挥影响,身体的动从来都不是孤立的。一个肢体可以灵活运动是因为身体的另外一个地方给它提供了根基和稳定性。有的时候讲解剖学讲一个孤立的身体组成只不过是一个高度简化的方法让初学的人能够更好了解这个特定的人体组件。但是如果要求你有意识地去控制两个相对但又彼此分开的身体行为却非常非常难, 就像人们做的游戏用一只手画圈,另外一只手上下 - 简单的双手协调都特别难;控制组合起来的身体行为本已不是人的天性,需要通过很多的训练才能达到,同时也需要瑜伽练习中可以开发出更多的觉知,多行为的协调控制在一个稳定的心念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发生,换句话说如果你的头脑和神经系统如果可以将多个行为协调在一起的话,它基本就不会游荡和走神。
当练习者处在开发优化我们身体行为和行为组合的能力的时候,通常练习者的问题会是“我做的对吗?”;“我这样做对吗?” - 当这个问题问出来就有一个假设,就是我可能做的“对”,或者“不对”;也就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二元化的答案。但是当练习者熟悉了体式练习中的身体行为,这时候的挑战就会变成保持一定的新鲜感, 否则练习就变成了机械式的重复而失去了活力。这里就进入了身体行为优化的阶段,比如当你的大腿在髋关节向外转出的时候,你重点觉知的是大腿的哪一个部分有行为,这个行为是从哪里发起的,怎样才可以保证这个外旋的稳定性?达到这个程度的练习者就具备了匠人水平 - 等同于艺术家,可以用很多种角度和方法来调动任何一个简单的身体行为。
在这个阶段的练习者已经不再更多关心身体行为的物理和机械力学方面,这个时候她们的觉知进入了能量的层面;基于身体行为和组合协调运作的强大的掌控,这样的练习者已经把重点放在能量的导向,和体式更深层面的意图上了。这时候大腿在髋关节向外转出这个问题就变成这样做对整个这条腿有什么影响,这样的练习会如何影响能量水平和整个人的状态,甚至这个一个动作对人体脉和气做了什么...
最后练习者又回到了最基础的体式和最简单的身体行为,经历了前面的阶段,这些简单身体行为也都有了全新的做法和意图,在一个整合全面的觉知中,这些最基础的东西都有了新的含义。这时候,她们可以把整堂课练习和观察放在一两个基本的身体行为和身体部分,这里这样会对体式有什么影响,这里那样会对体式有什么影响.....这些微行动对呼吸和练习顺序产生了什么影响?
是的,看到这里如果你联想到了宋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参禅的三重境界: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 你真的就懂了一点点.....参禅如是,拜佛如是,修行如是,人生如是.....瑜伽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