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毫不动摇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原则

学术   2024-11-16 12:02   北京  

者 | 李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

来源 | 《法治日报》2024年11月8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贯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等六项重大原则。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原则,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遵循和重要保障,也是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


01
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决定》提出“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的重大论断,明确了法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首先,我国宪法确立了坚持改革开放、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国家根本任务。宪法的明确规定,为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法律依据。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充分发挥宪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的根本法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其次,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一个现代化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法治保障。法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作用,是多层次、全方位、制度化、法律化的。例如,弘扬法治蕴含的民主平等、公平正义、尊严安全、和谐美丽、文明大同、和平发展等价值理念,对于在全社会形成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法治共识,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又如,加强民主科学立法,把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基本原则、重大关系、重大利益、重要目标等纳入法律范畴,使之获得法治上的稳定性、合法性和权威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法律遵循。再如,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完善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体制机制,以现代化善治体系和善治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


第三,法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决定》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达到更高水平”的改革任务,强调到二〇三五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而把法治改革的阶段性目标任务纳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第四,法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可或缺的“轨道”。这种“轨道”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保驾护航;二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和法治化;三是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筑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积法治之势,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各项事业依法推进、行稳致远。


第五,坚持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既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改革的作用,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又通过改革加强法治工作,做到在改革中完善和强化法治。《决定》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做到改革和法治相统一,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我们党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予以有力推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实践证明,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全面深化改革就不可能沿着正确方向顺利推进。


02
坚持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要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贯彻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落实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过程各领域。《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大部署,其中无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还是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持续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既普遍关涉相关法律制度的改革完善,也迫切需要得到法治体系的确认、规范和保障。


更好发挥法治在排除改革阻力、巩固改革成果中的积极作用,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确保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应当从以下方面着力。


一要坚持以法治凝聚全面深化改革共识。我们要以法治最大限度凝聚改革的思想共识、价值共识、制度共识和行为共识,为深化改革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


二要坚持发挥立法引领作用,及时制定全面深化改革亟须的法律法规。发挥立法的引领作用,就是要坚持党领导立法,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执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要坚持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积极发挥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的作用,做到改革和法治同步推进,增强改革的穿透力。


三要坚持以立法授权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为了保证全面深化改革的合法性,通过授权来进行改革试点,是我国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一个成功经验。


四要坚持以立法预留全面深化改革空间。对有些正在探索推进改革的领域,虽然确定了改革的方向和重大举措,但某些具体改革措施和制度设计还不成熟,认识也不尽一致,这时立法就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为将来进一步的改革预留空间。


五要坚持以立法破除全面深化改革障碍。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或废止,不能让一些过时的法律条款成为改革的“绊马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律法规修改和废止的进程大大加快,根据已经确定的改革方案,对涉及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进行系统清理;对与改革方案相抵触的条款,按法定程序由原制定机关作出修改或者废止的决定。


六要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一是把改革成果制度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更加成熟定型;二是通过立改释纂等立法方式,把改革成果法律化/法规化,使之提升为国家意志的法律原则、法律规范和法律制度;三是必要时推动宪法与时俱进的修改完善,把最重大的改革成果载入宪法,成为国家根本法的重要内容;四是采取一切法治和政治措施确保始终坚持守正创新重大原则,防止改革改弦易辙、倒退折腾,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顺利推进;五是必须“及时”把改革成果法治化,尽管“迟到的正义也是正义”,但迟到的制度化、法律化往往会对改革成果造成消解甚至损害。


03
坚持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我国法治体系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原则,应当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同贯彻落实《决定》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以改革之力完善法治,进一步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一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协调推进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改革,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二要深化立法领域改革,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制度体系,建立宪法实施情况报告制度,更好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抓紧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金融法、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反跨境腐败法,修改监督法、监察法,编纂生态环境法典;推进立法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完善立改废释纂授权等立法机制;完善合宪性审查、备案审查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加快构建新时代良法体系。


三要深化法治领域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机制;完善行政处罚等领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推动行政执法标准跨区域衔接;健全行政复议体制机制,完善行政裁决制度。健全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监察权、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体制机制,确保执法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深化审判权和执行权分离改革,健全国家执行体制。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律师制度、公证体制、仲裁制度、调解制度、司法鉴定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形成新时代善治体系。


四要加强涉外法治建设。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在法治基础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中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建立一体推进涉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务、法治人才培养的工作机制,形成涉外法治工作大协同格局;坚持立法先行、立改废释并举,形成系统完备的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协同高效的涉外法治实施体系,深化执法司法国际合作,加强领事保护与协助,建强保护我国海外利益的法治安全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以国际良法促进全球善治,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相关链接 —

李林: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

李林:在法治轨道上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李林: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莫纪宏、李林、支振锋文章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大成果

李林:在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2024年年会上的讲话

李林:在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第六届“人工智能与未来法治”学术研讨会上的致辞发言

李林: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书林 | 李林:《良法善治——中国之治背后的法治思想》

李林:在梁柏台与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研讨会上的致辞

李林: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李林: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提供有力法治保障——纪念新中国法治建设75年

李林: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中“法治文化建设”的精神要义

李林:法治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李林: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第九届理事会当选会长讲话

李林:当代中国人权观的世界意义——纪念《世界人权宣言》发表75周年

李林: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全面推进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

李林: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法律学的自主知识体系

李林:在法治轨道上建设更加完备的国家制度体系

李林:全过程人民民主:为世界政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

李林: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须行法治之力

李林:坚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李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人权要义

李林:现代化中华法治文明及其世界意义

李林:建构现代化中华法治文明新形态

李林:做一个追求法治理想的法律人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法学院2022年毕业典礼致辞

李林: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真实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

李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 奋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李林:加快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 | 2022年的中国与世界

李林: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2021年会开幕式致辞

重磅 | 良法善治 同心同行——李林荣膺2021年度法治人物

李林:我国宪法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根本法治保障

李林受邀参加“习近平法治思想论坛”并作大会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重要思想

李林:党领导人民开辟正确法治道路

李林:努力为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体系化构建提供法理支撑

李林:“健全合宪性审查机制” 学术研讨会开幕致辞

李林: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李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法治意蕴

重磅 | 我所两项成果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2020年度重大科研成果

李林: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李林: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推进地方法治的探索和实践——在2020年山西法治蓝皮书新闻发布会上的致辞

李林:第四届全国智能科技法治论坛致辞

李林: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 人民日报

李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

李林:在西南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致辞

李林:“智慧司法与法治中国”2020年高端论坛开幕致辞

书林 | 李林:《中国法治变革》

李林: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

李林: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法治化

李林:新时代中国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的六个向度

李林:新时代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李林:中国法理学的时代使命

李林: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法治三新”

李林:感谢、感恩和感悟 | 法学所60周年所庆大会发言

60年所庆系列成果 李林主编:《中国依法治国二十年(1997-2017)》

李林:习近平新时代宪法思想的理论与实践

李林学部委员再进中南海,讲解宪法和全面依法治国

李林:论“党内法规”的概念

李林:我国宪法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

李林:宪法序言同样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李林:以宪法实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李林:坚定不移树立和维护宪法权威

李林:中国法律制度为什么充满生机与活力——以新一轮司法体制改革为例

李林:司法体制改革彰显中国法律制度的生机与活力

李林:科学定义“党内法规”概念的几个问题

李林: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设计

李林: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李林: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李林:坚持稳中求进原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李林:论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战略(上)

李林:论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战略(下)

李林:2015年中国法治发展成效与2016年展望

李林: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从严治党的辩证统一

李林:从治国理政战略高度把握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李林:迈向社会主义法治现代化强国

李林:“司法防线理念”渊源和实质

李林:中国法治建设的十个期待

李林: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深刻把握“十三五”时期法治建设

李林:关于“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体系”的新思考

李林:我国宪法视角下的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

李林:在法治轨道上保障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沙滩”故事】李林忆作为导师、领导、学者的刘翰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点击阅读原文直达李林学部委员学者文集



欢迎关注

中国社科院

中国社会科学网

中国学派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网

环球法律评论

国际法研究

法治蓝皮书

社科大法学院




中国法学网
中国法学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所主办的法学专业网站,旨在传播法律思想、关注法治热点、共享法学成果。 iolaw,爱法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