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名校志向塾特别策划的名校City Walk第二弹顺利举行。
在名校志向塾.大学院理科资深建筑班主任的带领下,同学们沉浸式的欣赏了日本建筑名家们留在这座兼容并蓄的城市中的“宝藏”。
开启本次旅途的第一站是日本考学最高峰东京大学。
作为知名高等学府,东京大学值得称道的地方不仅仅只有严谨的学术氛围,对于建筑学研究者来说,东京大学本乡校区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材料。
东京大学的校内有很多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古典建筑与现代建筑完美融合,交相辉映。
东京大学本乡校区的校址建立于原加贺藩的前田家族宅邸。
而大名鼎鼎的东大赤门原为加贺藩前田家族的御守殿门,赤门最早建于1827年,比东京大学的建造还早了半个世纪左右,所以看上去非常有历史的厚重感。
在日本江户时代,藩王娶妻建赤门是一种习俗,这道门就是1827年江户时代藩主迎娶德川家康将军女儿所建。
“赤门”为御守殿门的俗称,这是因为御守殿门皆漆为朱红色之故。
赤门中央有一扇大门,大门两侧各有小门,屋顶样式属于悬山顶式,日本称为切妻造。
门的主体两侧有日本传统建筑技法设计的唐破风式警卫所,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再继续使用。
因为日本素来有御守殿门损毁后不能重建的传统,东大赤门也成为了唯一留存至今的御守殿门,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这得益于赤门的结构可以有弹性地承受地震的压力,现在已经被日本政府指定为重要文物。
现如今,这座赤门已经成为了东京大学的代表建筑,时常被误以为是东京大学的正门,而在日本报刊中也常用跨入赤门指代入学东大。
这座赤门现如今仍然静静地屹立在东京大学门口,守护着这所世界院校,迎接莘莘学子和来访的游客,向路过的每一个人展现日本独特的建筑美学。
安田讲堂建成于大正14年,由日本知名建筑大师内田详三及其弟子岸田日出刀设计,由安田财阀投资建造。
经历了日本关东大地震,战后重建等等,俨然已经成为了东京大学的历史地标。
为了适应当时的时代需求,设计过程中,设计时加入了欧洲的建筑元素,使得建筑结构更加科学,空间更加合理,在外墙部分采用了砖石结构,增强了建筑本身的时代感。
走进大门,可以看到建筑内部高高的圆拱形天花板和巨大的木质讲台,充满着厚重的文化氛围,被东京建筑师会选为建筑遗产50选之一。
独特的哥特式建筑,以正中央的时钟塔为中心左右对称的结构简洁大方,让人只要站在它的面前,就能感受到它沉淀下来的独特气质,也体现了岸田日出刀对建筑美学的独到见解。
作为东京大学的象征之一,安田讲堂现如今被用于一些学术研讨和高水平会议。
安田讲堂融合了现代建筑风格的特点,体现了日本现代化的进程,风格沉静古朴。
漫步在这里,你能感受到漫长岁月的厚重感和历史的温度,一种文化艺术的碰撞和交融。
内田详三建筑群包括独具匠心的第二食堂和御殿下纪念馆,采用了内田详三的标志性设计元素,把这位知名建筑大师的建筑美学展现在同学们面前。
内田详三曾经是东京大学的校长,在建筑构造、防灾、都市计划、文化财产修复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
并且曾经担任过东京大学营缮部的部长,在关东大地震之后主导了东大内部的建筑的修缮。
他以东京大学的代表物银杏树道为轴线,建设了被称为内田建筑群的一系列建筑物。
这些建筑典型的特征就是尖顶、尖拱门和尖角墙壁,具有浓厚的西洋风格,在具有沧桑感的同时,低调从容。
曲线流畅的拱门和石刻方柱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内田式哥特建筑」的独特魅力。
同时,他也非常重视建筑内部的细节和功能性设计,他所设计的东京大学第二食堂为东京大学的学生们提供了舒适的用餐环境。
内田详三教授的建筑不仅仅拥有岁月沉淀下的饱满,还有一份兼容并蓄的豁达感,古新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正是东京大学在风雨飘摇中蜕变升华的写照。
东京大学本部栋的设计者是丹下健三,他是东京大学的名誉教授之一。
站在本部栋前,你能明显感受到建筑风格的简约和现代,这就是丹下健三本人的建筑风格。
他于1987年获得建筑学界的最高奖项普里兹克奖,作为日本战后经济腾飞时期活跃起来的代表性建筑师,他的设计也影响了一代日本建筑大师。
他的设计风格显得更加现代主义,是一种创新的建筑技法,特别是对玻璃、钢筋混凝土和钢材的使用,强调建筑物本身的功能性和极简主义,成为了曾经风靡20世纪的建筑风格。
随着建筑材料的发展,人们开始建造更轻更高的建筑物,而丹下健三设计的这座东京大学本部栋无疑是日本建筑与世界建筑潮流接轨的标志,体现了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对功能性和简约美的追求。
建筑外观也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金属结构,看上去现代和透明,位于四角的巨大立柱也是对东京大学另一位建筑大师内田的致敬。
东京大学理学部化学东馆由建筑大师山口孝吉设计,从外观上看是一座轴对称的砖红色建筑,建筑结构的线条简洁,采用了建筑学中常见的玻璃幕墙和金属结构。
这是东京大学所有的建筑物中第一所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
大面积的砖红色配上白色的装饰,与建筑门口两颗大树互相衬托,成为了东京大学建筑群中独特的风景,即使看上去非常古典,但是也给人一种很时尚的感觉。
玻璃的铺设则让整个建筑看上去更加的开放和透明,充满美感。
理学部化学东馆建立于大正年代,一共有两层,是一座红色炼瓦建筑物,代表了近代建筑的风格,也是东京大学本乡校区最古老的红色炼瓦建筑。
理学部化学东馆的建筑不仅满足了科学研究的要求,也展现了建筑的美感和功能性。
理学部化学东馆的设计较为古典主义,和内田式的哥特建筑不同,风格不同的建筑却能够和谐的存在在同一所校园里,东京这座城市的兼容并包的特性可见一斑。
ダイワユビキタス学術研究館是东京大学本乡校区的情报研究所,设计师是大名鼎鼎的“头脑派”建筑学大师隈研吾。
研究馆的表面是一个斜面,在铁骨造的建筑表面铺设大量的玻璃,并且在这之上随机使用了大量的杉树板。
因为杉树板是使用电脑设计的,设置非常随机,因此杉树板之间的缝隙相差较大,但是路过这栋建筑物,哪怕什么都不做,也能感受到一种流动感。
这栋建筑的设计主题是电脑、建筑、自然的结合,建筑大师隈研吾无疑对这道难题献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建筑本身很现代化,但是通过杉树板等等设计,又让人感受到了日式的美感。
灵活运用多元的建筑材料,将日式的美感渗透到每一个角落,让人很容易就发现他对建筑材料出神入化的运用。
同时,科学的结构设计和考究的材质又让他的作品的功能性极高。
隈研吾是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设计师,他主张当代的建筑仍然需要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探求新的思路。
就像这个研究所一样,隈研吾的设计纯净、严谨、细腻,将东方底蕴和日本的传统美学融入到现代的建筑技法之中,创新的同时兼顾美感,给观者极好的视觉体验。
从东京大学古典沧桑的建筑风格中离开,学生们跟着老师的脚步,来到了上野,感受上野独有的艺术氛围。
上野博物馆群中的每一个建筑仿佛都在讲述一个关于日本和世界,古典和现代的故事,在这里,同学们聆听到了一曲“世界建筑的交响乐”。
在诸多的建筑大师中,日本对勒.柯西布耶有着一种别样的情感,认为他是现代建筑三巨头之一。
的确,日本建筑史上闪亮的名字都与他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前川国男,丹下健三,还有安藤忠雄都曾经受到过他的影响。
而这位传奇建筑师本人却只在日本境内留下了国立西洋美术馆一个作品。
这是他和自己的三位日本弟子联合创作的,被柯西布耶本人称作可生长美术馆。
一层中央天窗采光的通高大厅,柯布将其命名为“19世纪大厅”,头顶的三角形天井透出神圣的光,加上巧妙的由建筑结构所组成的“十字架”,让来访者的视界立刻得到净化。
在这里,柯布完成了一系列元素的统合:建筑、光、矮墙、坡道、柱、不规则的天井、人……
同时,他在二楼设计了露台,让人能够感受到建筑空间丰富的层次。
2016年,包括国立西洋美术馆在内的17处由柯西布耶设计的建筑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而国立西洋美术馆作为柯西布耶在功能和形式方面的美学经典,至今仍然收到了不少建筑爱好者的顶礼膜拜。
上世纪20年代,柯西布耶的风潮席卷日本,前川国男深受其影响,在东京文化会馆的设计中可以窥见他对柯西布耶式美学技法的熟练运用。
所谓现代建筑,简单来说就是追求合理的空间,几何学的抽象美与机械美。
前川国男在师承柯西布耶期间,持续吸收这种思想,讲求空间构成的规则性,忌讳装饰。
建筑内有大厅、大小音乐厅、音乐资料室等等空间。准备室后台、排练室埋藏在地下,会议室设置在屋顶上。
进入室内,挑高宽敞的大厅由蓝色天花板和清水混凝土柱子构成。错落安置的灯光隐喻着“天上的河流”,混凝土柱子则象征森林里的树木。
巨大的曲线屋顶向外延伸,将建筑内部和都市空间串联。
出挑的水泥屋顶由户外混凝土柱撑起,形成了类似底层挑空的开放空间。室内的挑高大厅强调流动的空间感;内部装修鲜艳的配色也看得出现代建筑的线索。
对比一旁的国立西洋美术馆,东京文化会馆少了围墙的设置。
邻近美术馆的东北侧并非正面入口,却表现出极度开放的空间感。由此可见前川对于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理念。让使用者轻松、自然地使用的空间是他对都市建筑的理想。
同学们有任何在日考学及生活相关问题,都欢迎随时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名校志向塾Insights公众号~
这里有:
比公众号更风趣的考学格言,
更贴近在日生活的趣事,
更接地气的名校志向塾……
欢迎大家点击关注名校志向塾Insights B side ——
MEKO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