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谈到希腊民主的起源,慕之以为理想化的政治文明之楷模,惊叹雅典城邦作为一蕞尔小邦,其思辨及文化,何以如此深刻、卓越、灿烂。但真的是这样吗?
当代著名学者何新通过系统研究世界史发现,所谓古希腊历史与古罗马历史、古印度历史,其实全部是欧洲人于文艺复兴后有组织而系统大规模人工粉饰和制造的伪历史。
今天,让我们来看看他的主要论点:
希腊:19世纪以前不存在所谓“希腊”国族
◆ 历史中从来不存在一个以雅典为中心(都城)的希腊国。
现代的希腊共和国、希腊王国在世界历史上本不存在。19世纪初,有希腊半岛人在乌克兰敖德萨建立秘密组织“友谊社”(从属于共济会大东方会社的分支),策动希腊独立运动。1821年3月25日,希腊半岛爆发反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独立战争,同时宣布建国独立。于是由英、法、俄、德根据西方政治和文化的需要,共同扶植建立起了一个新国家——希腊国。
◆ 历史中从不存在一个雅典为中心的希腊文明或者文化区域。
◆ 历史中从不存在一个古代雅典人为核心族群的希腊民族。所谓多利安人是伪托的荷马史诗中的神话虚构。
◆ 历史中从不存在一个雅典为首府的大希腊殖民地。
▲根据伪托的荷马史诗虚构的史前古希腊殖民帝国
在西方史学中,古希腊民族是所谓的“多利安人”。据说前1120至前950年左右,居于希腊北部和西北部的多利安人,发起一次席卷地中海周边的大移民运动。这次民族大迁徙称为多利安人侵略。但是所谓多利安人完全是一个神话虚构(荷马的多利安人是一种独眼巨人)。所谓多利安人的地中海大移民运动,则更是荒谬无稽的连篇鬼话。
◆ 历史上现在的希腊半岛并不叫希腊,而叫格里斯Greece,等等。
◆ “希腊”地区之名,本来来自爱琴海\地中海东岸的小亚细亚半岛(安纳托利亚)。
换句话说,小亚细亚有地区故名“希腊”。而那里的悠久古代文明,近代文艺复兴以后被西方文人移花接木给了雅典为中心的格里斯半岛,于是这里被冒名顶替而称为古希腊,改造和转嫁了许多原产于小亚细亚地区的神话、哲学以及古文明。近代西方人伪造了雅典卫城、包括某些可疑的考古发现和文物(例如克里特岛的牛头王——米诺斯神话考古)。
于是,这个伪造的雅典希腊,就被谎称为欧罗巴(欧洲)文明的起源地和曙光区域,而写入了近代西方人编撰的世界历史。
◆ 荷马史诗以及书中宙斯体系的所谓希腊神话,其原型实际来自现在土耳其地区的小亚细亚半岛,本与雅典希腊无关。那个著名的女神“雅典娜”,则是文艺复兴以后近代西方文人虚构出来的一个怪异神灵。
荷马其人本身也是一个来历不明、年代不明甚至性别不明的传疑或者伪托人物。所谓荷马史诗本身也来历不明。现代西方学术界不得不承认,该史诗所述传说其实与雅典希腊无关,来源可能是今日土耳其所在的小亚细亚地区的一些不可信的传说。
◆ 希腊哲学起源和繁盛于地中海东岸的小亚细亚地区。大多数所谓“希腊哲人和智者”都是小亚细亚地区人或者意大利半岛人。
◆ 所谓“希腊”的历史,主要是小亚细亚地区的传说和历史。著名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一位传疑人物),也是小亚细亚地区人。
◆ 大多数希腊式样的建筑和古代雕塑作品,例如著名的多利克柱式Doric order、爱奥尼克柱式 Ionic order、科林斯柱式 Corinthian order等——其原型并非来自雅典或者格里斯Greece半岛,而是来自小亚细亚地区,即今天的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叙利亚和土耳其,并且至今仍可在那里保存着的大量古代建筑奇迹遗址中见到。
◆ 著名的亚历山大征服故事和所谓“亚历山大帝国”,完全是文艺复兴以后近代欧洲人根据一些神话传说虚构的伪史。
◆ 历史中根本不存在所谓希腊化过程Hellenistic process,即所谓的雅典文化向东方、亚洲地区的传播。
罗马:两个罗马及其后继者
第一个罗马是意大利罗马——欧洲罗马,人们所熟知的西方罗马。
第二个罗马是坐落在小亚细亚与欧洲交界处的君士坦丁的罗马——东方罗马,这个帝国领土涵括地中海东岸的今日土耳其、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和北非利比亚。
公元330年,罗马军事强人君士坦丁大帅在罗马帝国遭遇内忧外患的危机时代,于小亚细亚地区建立了新罗马城——即今日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从此罗马帝国的政治中心东移亚洲,此是东罗马帝国成立的标志。
◆ 东方的君士坦丁堡罗马帝统实际上存在了1000年以上,比短暂的西方意大利罗马的历史存在要久远得多,更要富庶得多,强大得多,历史影响也大得多。实际上,中国古史书中所说的罗马——大秦、黎轩、以及拂菻国,都是指君士坦丁堡的东方罗马。
但是,多数中国精英(包括历史学家)却普遍不了解这两个罗马帝国的存在和历史纠葛关系。
这是因为,近代以来的西方历史学希望人们忘记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的存在,极力抹黑它、污名它,目的是抹杀它、黑掉它。
为此,近代西方史学甚至为这个东方的罗马改了名字,给它制造了一个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假名字——即伪托的“拜占庭”帝国。
◆ 西方的那个意大利罗马帝国,于公元5世纪被来自东方的匈奴人所摧毁,后来被日耳曼蛮族灭亡。(详细记述见于英国18世纪著名史家爱德华·吉本的巨著《罗马帝国衰亡史The History of 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
公元2~3世纪,罗马帝国内乱频仍。293年,罗马帝国皇帝戴克里希将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半,由四个执政官分头治理,此后帝国分分合合。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位儿子,罗马帝国分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首都在拉文纳,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在君士坦丁堡。
公元4世纪后期,来自亚洲的匈奴人大举入侵欧洲,导致蛮族大规模迁移。此后一百年间,罗马城多次被匈奴和蛮族围困、攻占和血洗,最终灭亡。
◆ 公元5世纪,罗马帝国实际上已经崩溃。匈奴人在匈奴大王奥克塔尔、卢加兄弟和儿子阿提拉的统帅下,军事力量日益强盛。匈奴人一度征服了东、西两个罗马,使他们称臣纳贡,占据了罗马的土地,统治其人口,建立起一个时间短暂然而幅员广大,横跨欧亚的匈奴族世界帝国,历史上称为匈奴阿提拉帝国。
▲匈奴阿提拉建立的世界帝国
◆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彻底亡国。西罗马皇帝被日耳曼蛮族的哥特人废黜。西罗马帝国宣布不复存在,所有领地及附庸区域均自行独立。
此后,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成为唯一的罗马帝国,并且被当时的全世界公认为是罗马帝国政治遗产的继承者。这个东方罗马,即后来西方伪史所诬称的所谓“拜占庭帝国”。
◆ 东方的罗马帝国,于1204年被威尼斯银行家以教皇名义组织起来的来自法兰西和德意志地区的第四次十字军所摧毁和分解。
威尼斯银行家雇佣的共济会雇佣军,不仅摧毁了东方罗马帝国,后来他们雇佣的文化十字军一直抹杀东方罗马帝国的历史存在,而以伪造的拜占庭伪史取代它。
◆ 公元1453年,来自东方的突厥人部族攻破君士坦丁堡,继第四次十字军之后,突厥大军再度屠城并洗劫了这个伟大而著名的文化古都。此后东罗马帝国宣告灭亡。
突厥人建立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存在千年的东罗马帝国被亡国灭种,并且罗马的文化和宗教也随之而灭亡。在东方罗马这块土地上出现的一个新国家,是延续至今的突厥人的国家——土耳其。
◆ 在东方罗马帝国灭亡后,争夺罗马名号和政治继承权的纠葛,贯穿了几乎整个欧洲中古和近代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这种纠葛甚至一直延续到近现代。
东罗马帝国遗产最主要的争夺者,一是作为近代法兰西国家前身的法兰克帝国(墨洛温王朝,加洛林王朝,查理大帝),二是作为德意志前身的日耳曼人的神圣罗马帝国(德意志第一帝国,腓特烈大帝),三是由俄罗斯人建立的沙皇帝国(沙皇这个奇怪名号,实际就是来自罗马凯撒皇帝的称号)。
◆ 这里有必要着重谈谈俄罗斯帝国与东罗马帝国的关系。
俄罗斯帝国的开创始于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一直认为自己是君士坦丁堡罗马帝国政治和宗教遗产(东正教)的合法继承者。今天俄罗斯的国家标记双头鹰——仍然承袭着东罗马帝国的国家标记。
▲左为东方罗马的双头鹰标志,右为莫斯科国伊凡大公的印章
▲俄罗斯国徽
◆ 俄罗斯帝国创立于蒙古金帐汗帝国治下的莫斯科公国。莫斯科公国最初仅仅是以莫斯科镇为中心的一个小政权,于1283年至1547年存在。
当13世纪中期蒙古帝国入侵基辅罗斯的时候,莫斯科仅是从属于基辅罗斯地区的诺夫哥罗德公国的一个不起眼的边陲小镇。
莫斯科公国的建立者,是蒙古金帐汗帝国治下莫斯科镇的大公丹尼尔·亚历山德罗维奇。在丹尼尔之子尤里·丹尼洛维奇的时代,他逐渐控制了整个莫斯科河盆地。他和蒙古金帐汗国的罗斯国王公月即别结成同盟,并迎娶蒙古金帐汗大汗的妹妹,随即宣称成为整个诺夫哥罗德地区的大公。
但是在丹尼尔的时代,莫斯科公国仍然仅是俄罗斯中部无边的森林中的一座木造小城。
◆ 尤里·丹尼洛维奇的继承者伊凡一世(于1325-1340年在位),继续实施表面上臣服蒙古金帐汗国的策略,从而得到了弗拉基米尔大公的头衔,借此拥有向罗斯地区其他公国收取贡赋和税金的权力。伊凡一世因之成为当时罗斯地区最富有的贵族。他利用金钱维持和金帐汗国的密切关系,从而为其扩张势力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伊凡一世运用财富向其他罗斯公国购买更多的领地,并在莫斯科建立了克里姆林宫。1327年,东正教的大主教彼得由基辅迁移至莫斯科,进一步提升了这个新兴公国的威望,奠定了后来建立俄罗斯帝国的基础。
◆ 在伊凡四世时代,莫斯科公国已经从蒙古帝国手中获得大量领土,实力大大增强,因此便宣称自己为蒙古金帐汗帝国的继承者,其后又宣称自己为东罗马帝国的继承者,并且自称沙皇——即凯撒大帝的俄语之名,于是莫斯科公国更名为“沙皇俄国”。
伊凡四世即伊凡·瓦西里耶维奇(1530年-1584年),号称伊凡雷帝,他是俄罗斯大帝国的开创者、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位沙皇(始皇帝,相当于法兰克帝国的查理大帝)。
在1533年至1547年时期伊凡还是受封于蒙古金帐汗帝国的莫斯科大公。但利用蒙古帝国的衰落,伊凡于1547年至1584年继承罗马皇帝凯撒的称号而自称为沙皇,从此开始了俄罗斯帝国在欧亚结合部地区之领土不断扩张的事业。
◆ 现在作为欧美宗教主流信仰的基督教并非起源于欧洲,而是起源于亚洲西部的古叙利亚地区。
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传播过程中发生了分化。在意大利和法兰西的西方罗马帝国,基督教成为教皇统治下的天主教(宗教改革后演变出基督教新教)。
◆ 在君士坦丁堡和亚洲、北非以及东欧、南欧,基督教的东方教派即东正教。其领袖称为大牧首。天主教、基督新教和东正教三者之间,一直争夺着信徒和宗教的主流正统地位。
15世纪君士坦丁堡陷落后,东方罗马帝国不仅亡国灭种,也彻底亡失了宗教信仰。东罗马中心区域的土耳其、巴勒斯坦、叙利亚、伊拉克的民众都改信了伊斯兰教。
◆ 实际上,欧洲的三个所谓的后罗马帝国——法兰克帝国、神圣罗马帝国与俄罗斯帝国,与东、西两个原初的罗马帝国都并没有任何承继关系,都只是对于罗马帝国冒名顶替的产物。建立这三大帝国的民族日耳曼民族、高卢民族以及俄罗斯民族,都不属于罗马人所属的地中海民族或者拉丁民族。相反,在罗马人眼中,日耳曼人、高卢人以及罗斯人都不仅是敌人而且是讲罗马人不懂的鸟兽语的野蛮人——蛮族。
对于日耳曼人引为自豪的神圣罗马帝国,法国近代历史家伏尔泰(Voltaire)曾讲过这样名言———“这个帝国既不神圣,也不是罗马,更不是帝国。”
◆ 必须了解罗马帝国的上述真实历史,我们才能理解近代以来欧洲主要大国关系的形成和演变——例如所谓“欧盟”,不过是西罗马帝国的现代版。而当前俄罗斯在中东与东南欧的霸权角逐,则在某种意义上仍然也承继着东方罗马帝国皇帝和沙皇当年的帝国事业。
直到今天,欧洲的所有国际关系和宗教冲突,可以说仍然映现着往日罗马帝国竞争时代的深刻的历史阴影。
印度:西方史学对两个印度的移花接木
正如存在似是而非的两个希腊、两个罗马,也存在似是而非的两个印度。
历史中出现了两个印度:一个是喜马拉雅山西南麓的西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另一个是人们现在所说的南亚印度。但后者,实际却几乎是没有任何悠久古文明存在的蛮荒印度。然而二者却经常被似是而非地混淆,被移花接木,被指鹿为马。
▲古印度河文明的起源地巴基斯坦,与南亚印度根本没有关系
◆ 19世纪以前的南亚次大陆并不存在一个叫“印度”的国家。古印度次大陆大部分时间处于小国林立的分裂状态。印度并非国家名称,而是唐僧玄奘命名的区域名称。古代印度人从来没有这么叫过自己。所以泰戈尔也说过,“印度”之名从来就不是一个国家。
◆ 印度一名的由来,有两个说法:一是玄奘所说,得名于月亮,“印度者,唐言明月”。但另一说法,则谓得名于梵语之Sindhu,即印度河。折衷二说,则印度河可能本来是明月河的意思。
◆ 印度河主要流域是中国西部和巴基斯坦。印度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经巴基斯坦而入阿拉伯海。在印度河流域有一块肥沃的平原即印度河平原。历史上所说的古印度文明,就是以此平原为中心的区域。然而这块地域,在地理上归属于与中国接壤的巴基斯坦。这块被称为印度河平原的地区,即古印度文明的起源地。印度河平原文明长期是一个独立的政治及文化区域。印度河古文明的继承者不是今日的印度,而是巴基斯坦。
所以,印度河流域的古文明并不在南亚印度 ,而在西南亚的巴基斯坦,印度河古文明与南亚印度根本无关。所谓古印度文明其实主要是西亚阿富汗和西南亚巴基斯坦地区存在的古文明。
18世纪在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地区发现了数千年前大古城残址。旁遮普即五河平原,是印度河流域的上游地区(巴基斯坦境内)。印度河流域文明又称哈拉帕文明(Harappan Civilization),是远古世界最伟大的人造建筑奇迹的所在地,主体位于巴基斯坦。
这个文明包括著名的古代城镇遗迹摩享约达罗(Mohenjo-daro)。考古证据证明其数学、工程学和原牙科等技术水平非常先进。它的设施完善、技术先进,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卫生系统。印度河文明持续了800年左右,没有人知道它是如何灭亡的。两个古城遗址出土大量印章,但印章文字至今无人能够解读。印度河实际上也是中国之河。它的源头在中国的青藏高原。
塔尔沙漠将印度河平原与恒河平原分割开,形成两大政治文化区域。印度河平原是世界大冲积平原之一,约占巴基斯坦国上面积的1/3。印度河流域的五河之地乃是所谓的“古印度”(即巴基斯坦)文化之胜地。
◆ 在中国历史书中,对印度的早期记载见于《史记》(身毒)。身毒即印度河之梵文Sindhu的对音。地域在四川之远西2000里。《山海经》记载有“身毒国”。《后汉书》则称之为“天竺国”。
这些古籍中所说的身毒或天竺也都不是南亚印度,而是巴基斯坦。
印度这个名称实际上是唐僧玄奘所勘定的,而所指的主要地区正是今日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的古国。
◆ 至于恒河平原,即今日南亚地区的印度和孟加拉国,在古代称为“婆罗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梵文吠陀史诗的《摩诃婆罗多》及《莲花往世书》。印度古人亦称印度次大陆为南瞻部洲(Jambudvipa)。佛经及《西游记》中提到的南瞻部洲即指此地。
这个地区并不存在任何历史久远的古代文明。
◆ 印度河流域虽然早有古国,却无信史,也没有留下文字记载的可信历史。唯一记录了印度河文明古国的可信历史是玄奘著作《大唐西域记》。这部伟大的著作是中亚和南亚考古史学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
名声赫赫的各种吠陀经文和所谓的印度史诗,其实许多是子虚乌有的传说,长期口耳相传,至18——19世纪以后才有英国人制作的所谓文字写本。但是,文艺复兴以后西方学界惯于伪造文物和历史。因此,根据这种传说建构的所谓印度古史,正如希腊古史一样不可信。
例如《梨俱吠陀》,西方人说其成书时间是在公元前2000至1500年之间(其实是无稽之谈)。但是由于印度人没有文字记述,所谓《梨俱吠陀》据说是靠婆罗门祭司们代代口耳相传,尔后才有手稿的。直到19世纪欧洲人才第一次记录和刊印了《梨俱吠陀》,有德、英、法等译本。但是这些记录非常缺乏历史可靠性和作为文物的可信性。
◆ 雅利安人(aryan)是一个人类学的虚构。这个词据说源于梵语,意为光荣的,可敬的、高贵的。在佛教和印度教、耆那教中,ariya是圣的意思。雅利安人则是圣人的意思,即证悟四圣谛的人。
在佛教和印度教中,雅利安人的概念本来无关于族群或人种。但是18—19世纪的欧洲学者凭空炮制了一个“雅利安人”人群。据说就是这些出自白色人种的雅利安人创造了古代的印度文明。
在19世纪,马克斯·穆勒提出了白色雅利安人入侵印度的假说。他们通过语言学虚构假定日耳曼语言与古代梵语有某种亲缘关系,然后通过这个语言学虚构而对印度“雅利安人”的概念进行了扩大。把这个概念,扩大到原始印欧人和日耳曼人同属于一个白色种族。由此而建构了关于印度古代历史和日耳曼民族关系的一系列伪史。
◆ 古代佛教文化并非兴起于南亚印度,而是起源于巴基斯坦以及尼泊尔所在的印度河流域,后来盛行于今日阿富汗的喀布尔河流域以及巴基斯坦的旁遮普地区。
那些前往南亚印度寻找佛教圣地的国人,可谓缘木求鱼,拜错了庙门。古代佛教起源地和圣地地域都不在中国人印象中的南亚印度,而是在印度河流域的巴基斯坦以及尼泊尔、阿富汗。
◆ 近代西方虚拟了一部以歌颂雅利安文明为主的伪造和夸大的印度史。 其伪造印度史之目的是论证英国人统治印度作为殖民宗主国的合法性。印度史学界基本照抄英国人制造的印度史,因其夸大印度古文明也。
中国史学界也一直对西方伪造历史照抄照搬,包括季羡林等知名学者。
◆ 印度的历史编年,主要都是根据玄奘的游记和佛教史虚拟的。印度本来无文字史也无历史纪年。
目前世界史学中的印度史纪年主要出自佛经中的佛经纪年。佛教纪年一般常以佛涅槃亦即释迦牟尼身死的一年作为计算的标准。但是,关于佛祖的诞生和涅槃年代,历史和佛经都没有留下确定的记载。
国际间较流行的一种计算是根据我国《历代三宝记》(卷十一)所记传说,认为涅槃年可能是在公元前486年。然而西方历史学者竟然据此而推算印度重要人物、政治和事件的年代。但所有这些计算,都只是一种模糊的推算,基本上没有历史的任何可信性。
我研究印度伪史后,总结得到以下八点结论:
◆ 以历史学而论,印度无信史(指成文史)。关于唐代以前印度的历史,都只是传说而非可信历史。而且这些传说大部分来自唐玄奘的随笔式游记《大唐西域记》——也非信史,不足作为构建历史真相之工具。
◆ “印度”一词来自印度河,但是,印度河却不在人们所说的今日印度。所以,今日的南亚印度被人们称为印度,实际上是历史的误会。而据玄奘说,印度地区古代多婆罗门,所以曾称“婆罗门国”(Bharatavarsa,婆罗多,印度古名)。
《大唐西域记》卷二:“印度种姓族类群分,而婆罗门特为清贵。从其雅称,传以成俗,无云经界之别,总谓婆罗门国焉。”
◆ 印度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地在中国青藏高原的冈底斯山脉。
印度河流域的主体部分在今日巴基斯坦。而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流域,与恒河流域的南亚印度,历史上并不是一个国家(直到18——19世纪英国人进入后才把它整合为一个大印度殖民地)。
事实上,西汉以来中国古代人所说的身毒、天竺、印度,都是梵语之“Sindhu”的对音,所指地乃今日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而并非指被印度大沙漠(塔尔沙漠)所隔开的遥远恒河流域(印度大平原)及其以南德干高原的南亚印度。
◆ 以地理而论,南亚次大陆可约略分为三大版块,见下图:
▲图中,左右区域的两块大平原被一个大沙漠(塔尔沙漠)隔开而一分为二。
一、以塔尔沙漠为界,西部与中国和中亚以及西亚相连的印度河版块,即今日的巴基斯坦,古代的天竺。
二、塔尔沙漠东侧,是恒河大平原版块,地理上也称之为印度大平原。
三、次大陆南部的山地即面对印度洋的德干高原。
现在人们所说的印度,主要指后两部分。
◆ 所以,正如历史中有两个罗马,经常被混淆:一个是欧洲罗马,一个是亚洲罗马(东方罗马,地在今日的土耳其,西人伪造名称曰拜占庭)。后者富强于前者万倍,但被西人洗脑的国人对后者却基本无知。
事实上,历史中也有两个印度,一个是喜马拉雅山西南麓的西南亚印度——今日的巴基斯坦,拥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现。
一个是人们现在说的南亚的印度,这是在古代文明方面几乎一无所有的荒漠印度。
但是二者经常被似是而非地混淆,移花接木,指鹿为马。
◆ 佛教的起源地是在今日的尼泊尔而不是在印度。
历史上(英国建立大殖民地以前)的印度地区——南亚次大陆没有完全统一过。
若干没有确切可信史料而出于主观臆测的一些传说时期——如什么雅利安人的入侵,什么笈多王朝、孔雀帝国之类其实都只是根据一些鬼话或者神话。
没有可信的任何历史证据表明,南亚次大陆在古代曾经出现过任何统一王朝或者统一帝国。
◆ 唐玄奘进入南亚次大陆时所见的印度,也是四分五裂、小国林立,“画野区分,七十余国。”“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本来并没有统一的名称。
但是,玄奘改变了身毒、天竺、信德等来自梵语之“Sindhu”——印度河的本义,而赋予理想化的一种美义,称之为明月之邦,象征光明与明月——佛光普照之地,谓之印度。就是“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
“印度”这个名称其实就是来自唐玄奘。
也就是说,作为玄奘个人意念中之佛教的美好之地,玄奘以“印度”作为明月之象征而用来统称次大陆地区。但是对于他来说,印度并不是一个国名,而是一种泛指性的区域之名。
《大唐西域记》:“详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贤豆,今从正音,宜云印度。
印度之人,随地称国,殊方异俗。遥举总名,语其所美,谓之印度。印度者,唐言“月”。月有多名,斯其一称。言诸群生轮回不息,无明长夜莫有司晨,其犹白日既隐,宵月斯继,虽有星光之照,岂如朗月之明!敬缘斯致,因而譬月。良以其土圣贤继轨,导凡御物,如月照临。由是义故,谓之印度。”
◆ 以考古学而论,古代文化遗址的发现和出土,集中在巴基斯坦境内的印度河流域。
而塔尔沙漠以东的恒河平原,则没有什么史前文化遗址出土,没有什么古老的文明遗迹发现。在这个号称的佛国中,连佛教遗迹都很少见。只是在蒙古人建立莫卧尔王朝以后,才出现了如泰姬陵等少数名胜。
至于作为印度领土主要部分的德干高原,则基本就更是一片文化沙漠。
换句话说,所谓的印度古文明——就印度的本土而论,实际完全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概念。
这也就是去印度旅游者,如果欲寻找那里所谓“悠久的古文明”——必定会大失所望、一无所获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