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条“国家重大决策,华为、格力、TCL等广东十大企业从东部向西部转移”的消息在各大网络平台流传。
网帖中称,广东迁移到四川的十大工厂包括:TCL集团,规模达6.8万人;合科泰电子,规模3.5万人;正威国际集团,2万人;格力电器,7000人;威华股份,6500人。
上述有关企业人士表示,“我们在四川本来就有工厂”“整个企业有7万人左右,我们在四川的工厂主要是企业的一个工厂,人应该不是特别多,网传信息可能是从一个小工厂去看整个企业的人。”另一家企业相关人士表示,没有听说迁移的消息。(“南方+”10月18日报道)
(图为格力成都新津产业园)
“国家重大决策,华为、格力、TCL等广东十大企业从东部向西部转移”网帖主要的问题,其实是想象力不够。
很多产业中,由于讲求垂直整合,用工规模非常大,如果到了广东十大企业的体量,那么招工规模应该每家从10万人起算。
编造网帖的有关用户,对于广东产业界以及东南沿海产业界的了解程度十分有限。所以,名单里居然出现了实际上招工规模只有几百人的企业,以及现在已经陷入财务窘境的企业。网帖中的一些企业,实际上仅仅是因为同时从事消费品制造和营销,所以公众知名度比较高,但不代表产值和用工规模最高。
更有意思的是,TCL和格力实际上已经在成都、重庆等西部中心城市设厂,但用工规模并不是很大。这类企业大量采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
而且,编造网帖的有关用户,对于成都、重庆等城市的现有产业、企业布局了解程度比较低。而且,还有用户在这些网帖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宣称东部、广东企业会均衡搬迁到四川省的每个地级市,声称每个地级市都有重大利好。
基于想象的“龙门阵”,在酒桌上吹下牛皮就可以了,难道还自己当真,当成确凿无疑的事实来传播?
西部大开发成为国策以来,国家层面一直力推沿海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着中西部地区转移。2021年,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也出台了《关于促进制造业有序转移的指导意见》。但这只是一种政策引领,并没有时间表,更不存在强制推进。
这主要是因为,制造业也好,其他产业也好,异地搬迁尤其是跨省长距离搬迁很难生存。笔者在之前的《被传言凭空造出的行情:东厂西迁?天价拆迁?经略西部腹地?》一文已经就此进行了阐述。
最简单的道理,一个企业如果搬迁到异地,如果没有整个产业链、供应链一起转移,即便在异地获得了水电气补贴以及财政奖励,那么运作成本也会高出很多,往往难以生存,除非搬迁时又启动了生产技术的重大革新。
而且,西部地区的用工成本,现在虽然仍然低于沿海东部地区,但是差距比起过去已经大大缩小。这不可避免要缩小企业通过搬迁运作来降低成本的动力热情。
事实上,即便在广东,如果稍稍了解过去10多年里的政策实践,不难发现广深两大都市尤其是省会广州一直在承担带动粤东粤西粤北发展的重任,其中就涉及到转移产能产业和就业岗位。深圳市对口帮扶汕尾市的深汕合作区,也构建很久了。
这种帮扶、转移,肯定有成效,但是跟当初政策规划的目标,差距还是很大的。这意味着,哪怕交通距离仅仅200-300公里,异地搬迁产能和企业,也不是那么容易成功,更何况一千多公里的异地搬迁转移。
说到底,无论是四川、重庆,还是西部其他地区,产业发展起来,当然要继续致力于招商引资,吸引一些企业转移部分产业,完成产业功能的合理配置,最大化地发挥西部地区能源、用工成本、土地空间等资源的优势,但这绝不可能是很多大企业的整体搬迁,更可能的模式是沿海、外资的企业来西部投个厂,承接一些转移的产能和岗位(总占比很低),然后通过实际运作,来印证西部工厂的效率、成本以及市场竞争力。
只有西部工厂的竞争力被证明超过了沿海地区的同类企业、工厂,并且真正意义上完善了供应链和配套产业链,才可能出现大企业重心西移。
快来薅三联羊毛!
▼点击下图, 6折入手三联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