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黛瓦 水乡江南
古韵锡山 书香浸润
第七期锡山“书”视界与您相约~
在这里
您将看到
一颗颗坚守文学的初心
一篇篇书香原创精品
锡山之美 阅读之悦
流淌于字里行间……
锡山文脉 温润我心
陈兴龙
经过火热的夏天,现在秋意终于涌上心头。近来锡山区图书馆、区作协联合在“锡山书视界”媒体平台推出部分业余作者的读书感受、阅读推广和作品分享,这是好事,余不才,也应积极响应。
我来自江南古镇张家港市后塍,塍乃“陈”也,据说是明朝时常熟两位陈姓兄弟来到江边开垦定居,遂成市。1980年我十五岁就到扬州读大学,后来留在扬州教了五年书,再后来遇上了锡山美女,便又移砚江南。一晃来锡山已35年,当时还叫无锡县。余躬耕杏坛40年,锡山成了第二故乡。仿东坡先生的话:若问平生功业,沙洲扬州锡州。几十年来一直感受锡山吴文化,感受吴地文明,感受江南人的勤劳、淳朴,特别是感受锡山区作为中国乡镇企业的发源地,前辈们的“四千四万”精神(即“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历经千难万险”),激励自己不敢懈怠,努力前行!
2022年我有幸被评为锡山区优秀阅读推广人,同时我也是东北塘街道的优秀阅读推广人。当然推广人的工作我可能做得不是太好,但自己在工作之余坚持读书思考写作倒是从来没停过,也算是带了一个好头,影响着我周边的人。每年经过我手的通讯、征文和宣讲材料有100多份之多。近十年来我已完成一本散文集和一本家庭教育研究集,完成课件20多个,讲座200多场,受众20000多人,书法也练了整整40年。
我在东北塘街道工作了20年,对街道的经济社会变化有一定的了解。元代诗书画大师倪瓒墓就在东北塘街道芙蓉山下,现建有倪瓒纪念馆,是锡山乃至无锡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名片。每年在纪念馆都要举行多场亲子文化活动,我也多次被邀请去作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宣讲。街道党政重点规划,人文景点多处布点,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呈现出书声琅琅、书香满“塘”的动人景象。近十多年来,我的工作单位一直与东北塘街道图书馆在一起。记得当年街道图书馆是几间破旧的小屋,现在在一幢三层楼的顶楼,面积有400多平方米。图书馆布置得典雅大气,里面点缀着绿植和小摆件,为居民阅读提供了舒适的环境,尤其一到暑寒假,空调开放,阅览室内总是座无虚席。这里藏书种类齐全,还有电子书籍,读者只要扫描二维码,便可在手机或电脑上免费阅读。图书馆入口处摆放着图书杀菌机、移动还书箱,图书流转过程中均进行消杀和处理,阅读的选择方式自主多元。今年五月图书馆顶楼东侧的一个近200平方的露台改建完成,打造了一个三面玻璃墙、玻璃顶棚的景观艺术读书阁,三面草木盆栽环绕,音响投影仪齐全,抬头可望蓝天白云,让读者心旷神怡。今年五月,在露台我主持成立了“过琴芬五老悦读工作室”。
在街道西南的兴塘公园旁,街道建立了“阅·塘”城市书房,书房从空中鸟瞰,宛如舒展于花园的一朵智慧之花。书房设有10个阅读区域,安静闲适。书房四围视野开阔,可以望见草坪、树木、天空,向阳的阅读室,或连着阳台、或设有飘窗,春暖花开,读书观景,悦然美好。书房围绕“留”字开展多彩阅读推广活动,书房在低幼儿中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在青少年中开展绘本剧、诗文朗诵活动,在成年读者中开展读书沙龙、读书分享会等活动。
为营造书香满“塘”的氛围,东北塘街道充分整合资源,创新构建“阅·塘”全民阅读三级服务体系,让图书“跑”起来,新建“阅·塘”城市书房,完善“阅·塘”银龄空间,提升梓旺新村社区“阅·塘”驿站,投放24小时借还书柜,打造“阅塘”文化品牌。街道在商圈、居民区、学校周边等人员集中区域配置特色阅读点,让阅读无处不在,让书香点亮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泰伯“三以天下让”奔吴开启吴地文明,从此无锡成了闻名遐迩的人文之地。锡山自古人文荟萃,人杰地灵。我们锡山区锡北镇张泾在清朝时就出过一名状元顾皋(1763-1832);严家桥村是有名的“教授村”;荡口的华氏义庄,是中国家族家风的典范,孝义文化不仅使华氏家族长盛不衰,也营造了荡口地区民风淳朴、和谐安居的社会环境。锡山还是红色之地,新四军六师师部曾设在锡北寨门诸巷。
“几百年来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在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培育形成规模宏大的优秀文化人才队伍,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文化需要大家推广和学习。让我们以书为友,多一分清静,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儒雅,少一分粗俗;多一分博识,少一分短视。
END
锡山区图书馆
一直在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