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狮舞和荡口舞龙
不仅是锡山节日庆典中的必备环节
点亮了每一个欢庆时刻
更是锡山非遗文化中
闪耀着独特光芒的瑰宝
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甘露狮舞因每年举办烈帝庙庙会而产生,传承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2010年8月,甘露狮舞被列入第一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
甘露狮舞在明、清时期特别兴旺。改革开放后,甘露文化站在站长曹耀棠的带领下,组建了甘露舞狮队。当时的队员有陈文忠、毛佳平、薛双龙、薛小弟、朱永军、华锡明、薛方明等;鼓手:陈洪德,大锣:薛小弟,小锣:华素珍,钹:谢长生。舞狮队除了保留传统动作之外,还根据传统杂技创编了一系列新动作,其中有出场、过桥、爬坡等等。从此以后,甘露狮舞成了逢年过节、庆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表演节目,深受群众欢迎。
1985年 薛方明和薛双龙在甘露元宵灯会上表演
2019年 甘露庙会中的狮舞表演
甘露狮舞表演主要是表现狮子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形态,代表着喜庆、吉祥之意。演出形式多样,有双狮、多狮舞等;动作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有抱绣球、上梯、翻腾、跳跃等。
舞龙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祈求五谷丰登的一种仪式,后来逐渐成为一种文娱活动。到了唐宋时代,舞龙已是逢年过节时常见的表演形式。荡口舞龙自明清以来一直在民间流传不衰,表演时间主要是在春节、灯会以及庙会期间。后来舞龙已成为喜庆活动、企业开张仪式上的必备项目。
2010年8月,荡口舞龙被列入第一批无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名录。
荡口舞龙之“龙”,以竹篾扎成龙头、龙身和龙尾,俗称“灯笼壳子”,外面包裹饰以手工彩绘龙鳞的绸布。舞龙时,一人手持彩灯(象征夜明珠)在前领舞,其他多人分别持龙头、龙身和龙尾下所撑木柄随舞,故称“调龙灯”。
荡口舞龙最基本的表演形式分为单龙舞和双龙舞。单龙舞以腾升、下潜、游走等形式,表现喜庆吉祥、蒸蒸日上的情绪;双龙舞则以双龙抢珠、盘旋双进等技法,表现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姿态。
目前,荡口舞龙以金文钧为传承人,每年在春节、重大庆典活动受邀表演,广受好评。
作为锡山的一张文化名片
甘露狮舞和荡口舞龙
是千百年来盛行的民间习俗
象征着幸福、吉祥和欢乐
它们以独特的艺术形式
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绽放着绚烂的文化光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