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山书视界|母亲的织机

政务   2024-11-15 17:02   江苏  







青砖黛瓦 水乡江南

古韵锡山 书香浸润


请跟随锡山“书”视界专栏

走进锡山 作家 作品


您将看到

一颗颗坚守文学的初心

一篇篇书香原创精品

锡山之美 阅读之悦

流淌于字里行间

……




本期锡山“书”视界专栏请欣赏

母亲的织机

作者:陈兴龙


江苏张家港市人

客居无锡35年

从教40余年 碌碌一生

少喜文字 亦衷情书法

现为无锡市作家、书法家协会两会会员

锡山区理论宣讲团成员

锡山区关工委宣讲团团长

曾任锡山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教学之暇 有多篇散文、教育随笔

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




母亲的织机  

 陈兴龙 


上世纪八十年代周峰唱的那首《梨花又开放》:“忘不了故乡,我的梨花放;染白了山岗,我的小村庄;妈妈坐在梨树下,纺车嗡嗡响;我爬上梨树枝,闻那梨花香……”。妈妈,梨花,纺车,勾勒出儿时故乡的风景,激起远方游子绵绵的乡愁。每当我听到这首歌,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母亲的织机来了。

故乡,后塍,长江南岸一个普通的小镇,现隶属于张家港市金港镇。按时间推算,母亲的织机(老家叫缟机)应该是公元1985年前后被父亲当作废品处理掉的,那时专门有人上门收购然后拆解。因为村(那时叫生产大队)里集体办起了纺织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所以散落在农户家的脚踏织机便逐步淘汰。在这之前,如果生产大队有大批量的织布任务,会集中叫一批人去织布的。几十台织机在一个楼面上左右摆开,象古代的战车方阵一样,嗒嗒的梭子穿梭声,一里路外都能听到;母亲当然也在其列,我的任务便是给母亲送晚饭。记得那是一个油菜花盛开的日子,夕阳的余晖斜照在菜花上,大地越发金黄。我一手提着装着饭盒的篮子,一手拿着一柄自制的木剑,在春天的田野里舞动。这时,沉睡了一冬的田野刚从冬眠中苏醒过来,土地踩上去,松松的、软软的。田埂上开满了各色的野草花,春风吹来,阵阵花香。当时祖母已逝,我已学会了做饭。在土灶上烧米饭是母亲教我的,母亲教我水要淹没过米一个小手指长;饭烧开后,过十分钟再烧一把稻草,要慢慢烧,不然急火会把饭烧糊的。所以我现在所有的烧饭菜技艺,十三岁时母亲就教给我了。


我不知道母亲是怎样望着她劳作了近三十年的织机被卖掉的,我想她眼中一定是含着泪水的。后来即使织机被卖掉了,家里依然还是那么清贫,母亲依然整天劳作,白天出去挣工分,晚上回家还要养猪、种菜、育豆芽(育好后,上街去买),我们兄弟姐妹五张嘴每天都要等着吃饭,每学期开学的学费都要等着支出。1984年我大学毕业了,家里说起要卖织机的事,总听到母亲说等等,再等等。其实她还想再为家里增加一点经济收入。因为那时农民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每年农闲的织布便成了农家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

家里有三间瓦房,母亲的织机就放在中间的屋内,前面是一张八仙桌,后面放着父亲做木工的作凳。那台织机,占地大概有七、八个平方吧,东西向,织布时面朝东。母亲坐在一条长板上,长板的弹性一定要好,便于迎合左右踩踏时形成的惯性,记得是用老屋后的桑树木做的。织机我也曾经踩过,主要是开始起动时重一点,后来就有惯性了,不过只踩了十分钟,已是小汗接大汗了,这时才能真正理解“挥汗如雨”的滋味!另外基本上两三天就要在转轴处加上润滑油,以减少磨损。母亲有时一口气从下午织到晚上,七、八个小时,衣服湿了换,换了又湿,旁边放着一大盆的凉白开,有时直接喝井水。姐姐也踩过织机。村里的男人基本上也能踩上一段时间,就是换梭子中的纱管不熟练。只要老远能听到节奏明显快于平时的织布声,就可以断定是那家男人在织布了。有时大家好象比谁织得晚似的,织布声贴着河面四散开来,到凌晨都不停。有时为了赶工期,连夜织布也是常有的事。织布成了小村一道独特的风景,那是一道心酸的风景,是农民劳作的风景。


从织机上,织出了孩子的学费、儿子的婚房、女儿的嫁妆。织布踩踏板是力气活,常常看到母亲是大汗出过出小汗,衣服上的汗水一直往下淌……。我少时,总会搓一把毛巾,为她擦擦汗;我大一点了,她就叫我搬个小凳子,坐在她后面,同她一起踩地命运儿,但多半是踩不了几下脚就酸了。以前这种铁木织机,全是人工踩的,后来有装电机的,但不久就全部由机器生产了。

梭子中的纱管,张家港乡下叫芦管,一般是用芦苇杆做的,后来也用车出纹路的木头来做;摇车是用纺车改制的,家里领到生产大队的织布任务后,摇纱管的事情就由我和姐姐俩人来做,每天基本要摇到晚上十点左右,上学期间就少摇一些,假期就多摇一些。要做好翌日一天织布的芦管量,不然就象光有枪,没子弹一样,梭子中没有芦管,织机只能停了。


母亲织的土布,除了上交生产大队规定的任务外,总会剩下一点给我们做汗衫裤头什么的。有时为了改变布料的颜色,还要选个大太阳的日子,烧一锅子开水(那时农村都是土灶大铁锅),在大缸或木桶内,放入染料,加上开水,把土布在里面漂啊漂,染上颜色。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可以说我们兄弟姐妹五人是在母亲嗒嗒的织布声中慢慢长大的。如今江南花雨,又及清明。想着母亲一生含辛茹苦,七十岁不到就离开我们了;十年后父亲又离开我们。追忆母亲的织机,想到上一代人的苦,我们不敢偷懒,还要砥砺前行!

母亲,连同我们家的织机,还有那浓浓的乡愁,只能在梦中相见了!清明节要来了,母亲,我回家去看您!



END

锡山区图书馆

一直在您身边


无锡市锡山区图书馆
锡山区图书馆设综合借阅室、少儿借阅室、综合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播放室、盲人阅览室、自习室、报告厅等多个活动场所。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续借、业务咨询及讲座、展览、培训等各种读者活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