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以知促行——2024年宁海县初中语文90学分研修培训活动

文摘   2024-10-15 10:12   浙江  

学思践悟,以知促行

            

         ——2024年宁海县初中语文

           90学分研修培训活动







培训目的

为提高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发展,2024年宁海县初中语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教学策略研究90学分研修培训于近日在桃源中学开班。本次培训由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主办,县中学语文教研员王启运老师、特级教师钟海平老师、宁波市名师袁聪莲老师等齐聚一堂,为参加此次培训的40位学员教师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

培训内容

9月24日上午,宁海县名师、跃龙中学书记陈绍武老师带来以《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策略》为题的讲座,陈老师从课程标准的变革与创新出发,聚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实质,提出群文视野,专题视角;活动驱动,方法引领;提升思维,强化主体这三个教学策略,引发学员们对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思考。


下午,宁海县语文教研员王启运老师带来了题为《建构结构化,让学习任务群教学发生》的讲座,强调任务群教学的思路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把文本解读、知识学习、分解训练和综合实践转变为完成学习任务。灵活运用三类型六任务群,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25日上午,宁海县名师朱慧卿老师先是上了一堂《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展示课,这堂课以借这首词增加对苏轼的认识为核心任务,同时设置了三个学习任务,引发学生的思考,推进课堂的开展,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朱老师引导学生们学会运用品析景物、解读形象、联系作品这三个路径去尝试走进苏轼以及其他词人的内心世界。然后再做了题为《以“本”为本——我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的讲座,以展示课为例,强调语文学习要根据“学习任务群”和统编教材再结合学生学情去统筹规划,一点一点去落实。

下午,宁海县名师胡瑛老师,带来题为《班主任专业视野下的语文老师的角色与修炼》的讲座。胡老师分享了大量班主任育人故事,比如曾经的问题学生在她的温暖关怀下变得阳光开朗,体现合理利用班级教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安全感、存在感和价值感,引领学生成长。胡老师倾囊相授,不同阶段进行班级管理的“四大招式”,提供班级文化建设专业路径支架等,为学员们提供了丰富的班主任宝贵经验。

26日上午,宁波市名师袁聪莲老师带来了题为《思辨性阅读任务群视域下的议论性文章单元教学》。袁老师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分享了演讲稿和读后感的学习支架,强调任务群就是课堂教学,重点分享了“少年思想闪耀时”这个议论文写作教学实践,分三个任务、四个子任务展开教学,明确学习议论性文本的最终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敢于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教学策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将这些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26日下午,宁海县名师杨丹妮老师带来一堂展示课《昆明的雨》和讲座《培养审美力:“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学习路径探究》。课上,杨老师从“美文进校刊”这个真实情境入手,围绕四个任务展开教学,引导学生们感受汪曾祺先生“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和他的为人,进一步从文中探寻文化美,最后完成美文鉴赏评价表,环环相扣。讲座中,杨老师用清晰的图表展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之间的关系,建议以多种语言实践活动为桥梁连通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和审美力,提升学生的理解、分析、评价、创造能力。

27号,有幸邀请浙江省特级教师、现任萧山区河上镇初级中学书记、校长的钟海平老师给大家带来题为《文学类文本的解读与设计》的精彩讲座。钟老师提出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前提,文本解读决定课堂的深度与广度,可以通过文本细读、知人论世、体验感受这三个方法进行文本解读。还提出教学设计与课堂实施决定课堂效度,钟老师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分享了大量课例,让学员们感受讲授式课堂、提问式课堂和活动式课堂这三种不同风格的课型设计,以及备课要重视导入、朗读指导、语言品读这几个细节设计,另外课堂教学实施应预设充分、指令明确、应对有序和引导得法,让学员们受益匪浅。

29号上午,三位老师带来了三堂精彩的课堂教学。首先由来自长街中学的寿泽昊老师面向兴趣盎然的初一学生,呈现了一堂《皇帝的新装》,寿老师通过把握故事情节、概括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结合创作背景分析百姓、大臣、皇帝的举动来一步步揭示主题,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安徒生先生笔下童话的魅力。来自未来学校的胡慧琳老师,带来了一堂《昆明的雨》。胡老师由从语言文字中寻雨迹、从人间情味里品雨美、从时代背景中悟心境这三个任务着手,带领学生们体会这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西店中学的吴幽萱老师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写作课《雨——用多重感官进行景物描写》。吴老师围绕认识五感,创作初评、利用五感,初评创作、巧借五感,修润文段这三个任务展开教学,借助评价量表指导学生们更加细致得描写环境。

下午,宁海县名师娄豪进老师带来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研讨》讲座,娄老师通过课标让学员们理解“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涵和价值,接着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实践,让学员们体会“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教学策略,提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应设计阅读、讨论、探究、演讲、写作等多种学习活动,在具体的思辨性听、说、读、写活动中, 根据不同的学习目的、文本类型及活动类型, 选择最合适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30日上午,由梅林中学的赖琴琴老师、力洋中学的吴昊老师和未来学校的华凯泉老师进行教学展示,三位老师都选择了新加入教材的课文《往事依依》,进行同课异构。赖琴琴老师通过给于漪老师写一封明信片这个情景,围绕默读课文,悉“依依”往事、细读课文,品“依依”之思、再读课文,寄“依依”之语这三个任务进行教学,通过师生问答、小组合作等形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之美。吴昊老师通过帮于漪老师给回忆相册写留言这个情境,围绕概括往事,写得准确真实、雕琢语言,写得动情深刻、学以致用,写自己的相册留言这三个任务展开教学活动,吴老师循循善诱、层层推进,利用评价量表,构建学生中心课堂。华凯泉老师首先带领学生们细读文本,用不同符号圈点勾画重点字词句,然后围绕把握全文、体会作者、透析视角这三个任务进行教学,让学生们在此过程中体会到主动接受文学作品,就会得到人类最好、最美、最宝贵的东西。

下午,宁海县名师徐俊晓老师展开题为《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研讨》的讲座。徐老师分享了多个基于活动体验的微任务群教学课例,强调要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切入点,以文学阅读为核心,借助工具、手段进行有体验的活动,最后生成学习成果。写作是需要有明确目标的,是需要有真实体验的,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总结经验、加以修改。

10月8日上午,未来学校的甘霖老师和桃源中学的吴碧娜老师分别带来了《行路难》和《智取生辰纲》的精彩课堂。甘老师整堂课以任务为导向,围绕结合诗句,联系材料,收集“行路难”的证据和结合诗句,联系材料,探究李白为克服“行路难”做了哪些尝试这两个任务展开教学。甘老师基于扎实的文学功底,给学生们提供丰富的学习支架和助读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吴碧娜老师通过公众号“桃源心”发起《水浒人物周刊》连载的活动这个真实情境,引导学生们完成“好汉那些事”、“好汉本色展”和“我对好汉说”这三个模块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们在字里行间感受“智取队”和杨志的人物风采,并追根溯源,体会官逼民反的主题。

下午,宁海县名师俞娇娜老师分享了题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认识与探索》的讲座。俞老师指出学习任务群是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语文学习任务设计由学习目标、真实情境、活动过程、学习支架、评价工具和实践反思这六要素组成,缺一不可。

9日上午薛静雅老师开展《方言》讲座,薛老师分享了多个宁海方言,通过表格,让学员们直观感受到宁海话与普通话的区别,宁海话保留了全浊音和入声调还有中上古声母。薛老师多年潜心研究日常宁海话的发音来源,还喜欢整理古典名著中的吴语,探究语言发展的历史,让学员们沉浸在方言的魅力中。陈绍武老师最后做培训小结,给青年老师们提出了三点要求——学会自我规划、学一位名家和成为一名热爱读书,还能师生共读的语文老师。

培训总结

至此,为期8天半的培训取得圆满落幕,为推动初中语文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习任务群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次培训活动,既有理论引领的高度,又有学科实践的厚度。活动过程中,老师们在仰望中追寻,在体验中感悟,在思考中践行,大家都收获颇丰。今后,我们将更为积极地探索实践路径,不断完善教学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END-

编辑|桃源通讯组

审核|桃源办公室





桃源心
心有所向,行有所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