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三新”教学设计
探索“三好”教育路径
在教育不断发展与变革的背景下,为了提升教师基于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学的教学设计能力,为了探索让教师教得好、学生学得好、教育发展得好的科学教育路径,初中科学90学分培训于2024年10月28日在宁海县桃源初级中学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初中科学教师们带来了一场知识与技能的盛宴。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讲座、上课、听课、评课以及实践基地考察等多个环节,为教师们的专业成长搭建了坚实的平台。
10月28日上午,培训正式拉开帷幕。开班仪式上,此次培训的班主任——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葛宏明老师向参与培训的老师们介绍了培训课程安排,强调了培训的相关事宜。宁海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杨尧飞老师希望参加此次培训的老师能做到“三心”、“三全”,即静下心来学习、沉下心来听课、潜下心来研究,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身心参与。随后,宁海县教师进修学校俞岚老师带来了思政课《将改革进行到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让教师们深刻领会了时代精神与教育改革的紧密联系。
下午,宁海县科学教研员阮小娟老师带来了讲座《以素养为核心:初中科学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实施》。阮老师先从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省科学教研员沙琦波老师提出的“融通·融汇·融创:奏响科学教育的三部曲”以及省教育厅教研室课程部副主任喻伯军老师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例式解读》中提到的《以素养目标推进大单元设计》为前言指出以素养为核心的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再从对核心素养的解读、以素养为核心的初中科学教学策略的介绍以及实例剖析这三方面展开讲座,让教师们对基于新课程的教学策略有了较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10月29日上午,先由宁海县桃源初级中学的叶校老师进行《化学复习》课堂展示。叶老师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胃痛经历为主线,从药物治疗、食物治疗和钡餐诊断三个环节展开教学。接着,星海中学的陈昕斓老师带来《细菌和真菌的繁殖》。陈老师带领学生观察霉菌菌落,引导学生对比细菌和真菌的结构特点,使学生对食物储存的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下午,先由上午执教的叶校老师和陈昕斓老师就自己的课堂展示进行了介绍和反思,再由参加培训的第一组成员派代表对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最后,正高级教师、宁海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杨尧飞老师带来讲座《科学教学评一体化研究》。杨老师以上午的课堂展示为例,为教师们在教学评价方面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并从教学评一致性与一体化概述、教学评一体化践行原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评一体化实施策略、如何做到教学评一致性以及教学评一体化指导意义这六个方面让大家对科学教学的一体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0月30日上午,先由茶院乡中心学校的尤海涛老师带来复习课《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尤老师展示校园周边一大片菊花的照片,提问引出生物与环境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接着,岔路镇初级中学的童伟强老师带来课堂展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童老师通过观看科普视频、拼接消化道图片以及现场品尝馒头等有趣的环节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让学生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有了更深的认识。
下午,先由上午执教的尤海涛老师和童伟强老师就自己的课堂展示进行了介绍和反思,再由参加培训的第二组成员派代表对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最后,奉化区科学教研员汪国善老师开展讲座《基于新课标的初中科学有意义学习》。汪老师提及学科育人目标的升级与何为学科核心素养,并指出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培育与发展的基本途径。随后引用奥苏泊尔对学习的分类,对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进行了概念介绍,引发了教师们对有意义学习的深入思考,让大家明白了如何在新课标下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科学学习。
10月31日上午,先由岔路镇初级中学的余晨怡老师带来课堂展示《机械运动——参照物》。余老师以网球运动员郑钦文的参赛视频引入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根据所学知识自行编写题目,描述三列高铁的运动状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随后,跃龙中学的王珂珂老师带来课堂展示《自制酸碱指示剂和应用》,王老师充分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以微项目的形式展开对学生掌握有关酸与碱相关知识的复习教学,并通过评价量表使得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可视化。
下午,先由上午执教的余晨怡老师和王珂珂老师就自己的课堂展示进行了介绍和反思,再由参加培训的第三组成员派代表对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最后,市骨干、宁海县岔路镇初级中学校长周绍杰老师带来讲座《新课标、新教材、新课堂——怎样上好科学课》。周老师从学科核心素养谈起,并通过对教学取向改变的思考,让教师们对新课标、新教材下的新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为教师们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1月4日上午,先由潘天寿中学的钱坤老师带来课堂展示《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钱老师通过模型建构、资料阅读、实验探究、解释现象、生活应用等环节展开教学,并结合评价量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评价。接着,星海中学的周影老师带来课堂展示《压强复习》。周老师让学生体验自制简易取水器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有关压力压强的相关知识,也通过评价量表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产品进行分析与优化改进。
下午,先由上午执教的钱坤老师和周影老师就自己的课堂展示进行了介绍和反思,再由参加培训的第四组成员派代表对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最后,县名师、宁海县缑城中学副校长伍金莹老师带来讲座《以学生为中心,追寻教育本源》。伍老师通过诸多实例让参加培训的老师了解到以学生为中心的重要性,引导老师们追寻教育的本源。让教师们更加清晰且坚定地明确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进而为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稳稳地奠定了扎实基础。
11月5日上午,先由缑城中学的胡晓莹老师带来课堂展示《像工程师那样实践》。胡老师借助本堂课学生动手实践制作身边的椅子,让学生体会工程师的实践过程,了解工程实践的一般流程以及工程实践与生活的关系。接着,一市镇中心学校的吴怡梦老师带来课堂展示《杠杆复习》。吴老师通过标注杠杆五要素、判断霹雳车杠杆的类型、分析并计算相关的杠杆数据等环节展开复习,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组装和改进霹雳车。
下午,先由上午执教的胡晓莹老师和吴怡梦老师就自己的课堂展示进行了介绍和反思,再由参加培训的第五组成员派代表对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最后,县名师王亚利老师带来讲座《谈谈新课标中我对教学建议的理解》。为教师们深入理解新课标中的教学建议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1月6日上午,宁波市科学教研员刘东晖老师带来讲座《从<大气压>教学设计看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刘老师以亲身经历的教学历程为例,讲述了《自然科学》对大气压相关内容的教学案例,到后来随着2001年、2011年以及2022年课标的不断更新,教师对课堂教学理念与方式的转变。刘老师指出早期教学多是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随着新课标的到来,课堂教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课堂形式有了新变化。与此同时,刘老师也从浙教版和华师大版教材对大气压内容的呈现,分析各自的特点,归纳课堂教学要注重寻找证据、设计实验、解释现象等。
最后,宁海县科学教研员阮小娟老师进行了活动总结,鼓励青年教师们多学习、多阅读、多思考,不断提升教学水平,让经典的课堂变出新意。
经过几天的理论学习和课堂实践,11月9日上午,教师们来到了十里红妆文化园进行学习考察。在首席导师杨尧飞老师和班主任葛宏明老师、王锦春老师的带领下,教师们亲身感受了艺术与科学的完美融合,拓宽了视野,为科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灵感。
11月11日上午,桃源初级中学的胡紫艳老师带来课堂展示《机械运动(第一课时)》。胡老师以多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对研究对象运动或静止判断的影响。并以风洞和空中加油这两个例子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意义。接着,黄坛镇初级中学的洪嘉迎老师带来课堂展示《人体的呼吸》。洪老师通过模型建构,将不可见的身体内部构造用外化的模型来呈现,并利用模型探究呼吸运动的原理,促使学生从被动探究转变为主动探究。
下午,先由上午执教的胡紫艳老师和洪嘉迎老师就自己的课堂展示进行了介绍和反思,再由参加培训的第六组成员派代表对两节课分别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最后,市骨干、宁海县缑城中学副校长陈菲菲老师带来讲座《“探索技术与工程的世界”的教材解读与教学建议》。陈老师从6项学习内容和两大主线展开对新教材中涉及到的技术与工程内容的解读,帮助教师们更好地了解新课标中新增的有关技术与工程内容,让教师们对技术与工程领域的科学教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次初中科学90学分培训,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让教师们在交流与合作中不断成长。相信通过此次培训,教师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专业的素养,投身到初中科学教育教学中,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END-
编辑|桃源通讯组
审核|桃源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