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的预防之道——早期筛查

文摘   2024-09-14 08:18   重庆  
骨质疏松重预防,早期筛查来帮忙

张春华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健康管理科


骨质疏松症是日常最常见的、多发的骨骼疾病。目前,骨质疏松发病率位居老年疾病第三位,仅次于糖尿病和老年痴呆。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的身体健康。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病。


骨质疏松根据发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四类:

1.老年人由于年龄过大,衰老过程中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量下降,出现老年性骨质疏松。其约占所有骨质疏松症的90%以上。

2.由于女性绝经导致雌激素水平分泌降低,无法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导致骨骼细胞被分解吸收,钙物质丢失严重,形成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

3.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骨量增加过快,身体内的营养平衡缺失,会出现特发性骨质疏松。

4.由于原发性疾病和药物影响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常见症状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在患者骨折或检测骨密度时才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典型临床症状为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

1.周身疼痛: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部疼痛多见,也可出现全身骨痛。初期在活动时出现,其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

2.脊柱变形:患者在无声无息中身高缩短,或者驼背等脊柱畸形,是继腰背痛后出现的重要临床体征之一,身高会缩短5~20厘米不等。因此骨质疏松症常被称为“静悄悄的疾病”。



3.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患者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患者也容易发生骨折。骨折发生后,再次骨折的机率明显提升。







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是由于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所致。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有年龄、女性绝经、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营养缺失、药物因素等。

1.年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骼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老年人,无论男女都可能患骨质疏松症,建议65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进行骨质疏松症筛查。骨质疏松预防大于治疗,40岁后应注重骨密度检测筛查。



2.女性绝经:青春期是骨量快速增长的时期,骨量在30岁左右时达到峰值。女性绝经后骨量会快速下降,其中绝经后第一个10年骨丢失最严重,尤其在绝经后前3~5年中骨量丢失更快。因此,女性在快速增长时期和绝经前后应该适当干预骨量变化。

            


3.遗传因素: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该疾病,后代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较高。

4.不良生活习惯:经常卧床或者缺乏运动,平时经常吸烟、饮酒等因素都会导致骨质流失,从而诱发骨质疏松。


            


5.营养缺失:身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摄入不足,导致身体缺乏钙元素,会诱发骨质疏松。

6.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醋酸可的松片、氢化可的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钙元素流失,从而引起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可以通过骨密度测定、血清钙、血清磷、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尿液钙排泄率等医学检查。凡存在骨质疏松症家族史、骨质疏松症脆性骨折史、闭经、绝经、慢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长期卧床者均应进行骨密度筛查。

1.骨密度测定:骨密度测定能够直接反映人体骨骼强度和骨质疏松的程度。利用X射线技术或超声波测量脊椎、髋部或手腕处的骨密度,一般需要30~60分钟完成。骨密度测定对于各种原因所致骨质疏松症,灵敏度高,诊断率高,有助于协助诊断骨质疏松症。



2.血清钙: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钙含量来评估骨骼健康状况。抽取静脉血样,在无菌条件下送至实验室分析,通常在空腹状态下采样。

3.血清磷:血清磷水平可辅助判断骨质疏松症是否存在矿物质代谢异常。

4.血清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可能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有关,是诊断佝偻病、软骨病等疾病的指标之一。通常采用抽血化验的方式获取样本检测。



5.尿钙排泄率:该检查有助于了解体内钙的吸收和流失情况。分次收集24小时内所有尿液并计算其中钙含量,正常值范围因年龄而异。

以上各项检查均应在空腹状态下进行,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至少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及摄入高钙食物,以免影响骨密度测定的结果。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对于患者的健康影响非常大,虽然不能治愈,但也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骨质疏松,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合理膳食、保证钙质、维生素D的吸收

由于钙质流失是引发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而维生素D的缺乏也会导致软骨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因此,想有效预防骨质疏松,就应当及时调整日常饮食,确保钙质与维生素的充足摄取。如牛奶、蔬菜、鱼类、蛋类、豆腐、菌菇、燕麦等,此类食物中均含有大量的钙质与蛋白质。此外,还可以食用海鱼、动物肝脏以及菌菇类等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新鲜食材。需要注意的是,食用含钙丰富的食物时,应避免食用含磷酸盐或草酸丰富的食物,以免影响钙吸收。





2.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日光的照射能够促进人体内维生素D的生成,从而达到补钙的作用。因此,在阳光充足的晴好天气里,在户外适当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等相对舒缓的运动,不仅能增强骨骼与肌肉、韧带的力量,还能补充钙质,从而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3.防止摔倒

跌倒是造成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的常见危险因素,一年内因跌倒造成股骨、胫骨骨折的患者,死亡率高达20%。所以骨质疏松症患者应该提高防护意识,保持家庭走道通畅,地面干燥,卫生间安装夜灯、安全扶手,铺设防滑垫。老人行走时可使用拐杖或助行器辅助。

4.定期筛查

由于骨质疏松患者在患病初期大多无明显症状,致使患者忽视病症并延误治疗。因此建议对骨量变化要引起重视,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了解自身骨质健康状况的同时,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等骨病的出现。

往期精选


【刊期 | 第179期】


全军健康教育中心
全军健康教育中心官方订阅号,由陆军军医大学主办并负责日常运行管理,旨在发布健康资讯、传播健康知识、服务全军官兵、创建健康军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