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华
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 健康管理科
骨质疏松症是日常最常见的、多发的骨骼疾病。目前,骨质疏松发病率位居老年疾病第三位,仅次于糖尿病和老年痴呆。6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突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害巨大,是老年患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地威胁着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的身体健康。
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根据发病因素不同,可分为四类:
1.老年人由于年龄过大,衰老过程中营养吸收能力下降,器官功能衰退,维生素D缺乏导致骨量下降,出现老年性骨质疏松。其约占所有骨质疏松症的90%以上。
2.由于女性绝经导致雌激素水平分泌降低,无法有效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导致骨骼细胞被分解吸收,钙物质丢失严重,形成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
3.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骨量增加过快,身体内的营养平衡缺失,会出现特发性骨质疏松。
4.由于原发性疾病和药物影响导致继发性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常见症状
骨质疏松症初期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常在患者骨折或检测骨密度时才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典型临床症状为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
1.周身疼痛:骨质疏松症的最常见的、最主要的症状。以腰背部疼痛多见,也可出现全身骨痛。初期在活动时出现,其后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重。
3.骨折: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患者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患者也容易发生骨折。骨折发生后,再次骨折的机率明显提升。
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是由于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所致。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有年龄、女性绝经、遗传因素、不良生活习惯、营养缺失、药物因素等。
1.年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骨骼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老年人,无论男女都可能患骨质疏松症,建议65岁以上女性和70岁以上男性进行骨质疏松症筛查。骨质疏松预防大于治疗,40岁后应注重骨密度检测筛查。
3.遗传因素: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遗传倾向,如果直系亲属中有人患有该疾病,后代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较高。
5.营养缺失:身体所需的营养元素摄入不足,导致身体缺乏钙元素,会诱发骨质疏松。
6.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醋酸可的松片、氢化可的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能导致钙元素流失,从而引起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
骨质疏松症的早期筛查可以通过骨密度测定、血清钙、血清磷、血清碱性磷酸酶和尿液钙排泄率等医学检查。凡存在骨质疏松症家族史、骨质疏松症脆性骨折史、闭经、绝经、慢性疾病、长期营养不良、长期卧床者均应进行骨密度筛查。
2.血清钙:通过检测血液中的钙含量来评估骨骼健康状况。抽取静脉血样,在无菌条件下送至实验室分析,通常在空腹状态下采样。
3.血清磷:血清磷水平可辅助判断骨质疏松症是否存在矿物质代谢异常。
4.血清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可能与破骨细胞活性增加有关,是诊断佝偻病、软骨病等疾病的指标之一。通常采用抽血化验的方式获取样本检测。
5.尿钙排泄率:该检查有助于了解体内钙的吸收和流失情况。分次收集24小时内所有尿液并计算其中钙含量,正常值范围因年龄而异。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1.合理膳食、保证钙质、维生素D的吸收
2.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3.防止摔倒
4.定期筛查
往期精选
【刊期 | 第1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