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牧之,靠卡片笔记「轻松日更2个公众号」。
在本公众号后台发送“666”,送你一份卡片笔记写作入门大礼包🎁
( 牧之的第179/200篇读写文章 )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写作矛盾,一边喜欢着写作,享受写作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和蜕变;另一边又想放弃写作,每次写完一篇文章都是一次痛苦体验,让自己的脑子饱受折磨。
我想说的是:作为一个长期写作者,前期就要做好规划,让自己的写作越来越自由,而不是越来越束缚。
过去像我写文章,总是会被各种写作技巧、写作框架、写作题材给束缚住,还要现找素材、现查阅资料,本来就只想写一篇文章,但是格外多出来很多烦恼和任务,不琢磨这些东西,好像一篇文章就写不出来;琢磨了这些东西,又给自己增加了很多写作之外的工作量、消耗了很多时间和精力。
于是我就在想,能不能把写作变得自由一点儿,我们很多人刚开始萌发写作的念头,都是从向往写作的美好开始的,想在文字的世界里任由自己畅想、主宰,但现实是,被各种写作问题束缚,没有写作灵感、没有写作素材、不知道如何更好地表达,没办法很好地享受写作的过程本身。
这时候要是有一个写作宝库多好,我们既可以从里边得到很多的写作灵感,也可以给自己提供很多直接可以拿来就用的写作材料,不用担心侵权、洗稿,就好像给自己的写作插上了一双翅膀,让自己写作更自由、更充实。
其实,打造专属于你的卢曼卡片盒,就可以给你这样的写作自由。
那什么是卢曼卡片盒呢?
申克·阿伦斯说:卡片盒是学术界的集装箱,不必将不同想法分开,所有内容都被标准化成相同的格式后存到同一个卡片盒中。
卢曼在29年半的时间,完成了《社会的社会》,这本书包罗万象、极其复杂。包罗万象是因为这本书的讨论范畴分别涉及了法律、政治、经济、传播、艺术、教育、认识论、爱情;极其复杂是这本书的每个章节都被独立出版成一本书,每本书讨论了一种社会制度。
有人问卢曼,他的主要研究课题是什么?
卢曼说:“我的研究课题是社会理论,持续时间是30年,成本为零”。有人可能get不到这个回答背后蕴含的能量,因为在社会学中,社会理论是所有课题之母,需要很多人研究的课题,被卢曼自己一个人就搞定了。
从他的著作中就能看出,普通学者都是从一个想法尽可能衍生出多个出版物;而卢曼从一本出版物中展现尽可能多的见解和看法。
卢曼的助手说,他只能帮忙在卢曼的手稿中找一些错别字。而其他普通学者,恨不得助手完成主要工作,团队写完论文,再署上自己的名字。
很多人困惑卢曼为何如此高产,他超出普通人的底气来源于哪里?卢曼都是这样回答的:“我并不是什么是都自己想。它们主要是在卡片盒里发生的。”
普通人写作获得创意、灵感,都是靠自己的大脑想,而卢曼说,卡片盒就像人的一个对话伙伴,只要你愿意,总能从中碰撞出一些火花,收获一些想法。原来,他比普通人多了一个能够产生思考的“第2大脑"。
现在想想卢曼30年,出版58本著作和数百篇文章,甚至在他离世后,根据快完成的手稿,又被整理出七八本关于政治、教育和政治等不同主题的书……这人生产力太变态了。
我想卢曼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这些著作,更值得许多人研究和践行的是那一套高效生产知识的工作流程——那就是他的卢曼卡片盒笔记写作法。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