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牧之,靠卡片笔记「轻松日更2个公众号」。
在本公众号后台发送“666”,送你一份卡片笔记写作入门大礼包🎁
( 牧之的第188/200篇读写文章 )
01 让写作适应大脑
很多人写作,是让大脑适应写作的任务,而非让写作适应大脑的工作节奏。
比如,“这篇文章我今天必须要写出来”,给大脑下达死命令、完成期限。很多次这样的情景告诉我们,只会适得其反,因为大脑从不妥协,写不出来就是写不出来,硬逼也没用。
正确的写作方式,是大脑控制写作,而非写作“挟持”大脑。只有大脑思考,产生各种想法、看法、灵感,写作才变得顺利。所以,我们该思考——如何让大脑愿意提高运转效率、产生源源不断的想法!如何让大脑处于积极参与写作的氛围!
那就是让写作滋养大脑改变,而非倒逼大脑改变。
比如,遇到写作阻力,放弃挣扎。另辟蹊径,给大脑喂点儿新鲜的观点、案例,先让它吃饱喝足;用脉络梳理的方法让大脑重新启动思考,对要写的话题想的更明白些。
申克·阿伦斯揭示了一项对成功人士的研究证明:成功不是源于强大的意志力和克服阻力的能力,而是源于高明的工作环境事先避免了阻力。高效率的人从不与不利阻力做斗争,就像巴西的柔道冠军,会转移对手的阻力。
像超常高产的卢曼大师,他之所以能够在不同的任务、思维层次间灵活切换,不仅是源于卢曼卡片盒这个高明的工具,还有他学术上的聪明才智、使用工具的正确心态和流程。
能够把卢曼卡片盒,聪明地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和写作流程中,清晰地记录和组织自己的思想、观点,还有收集论据。从而避免了在写作阻力中过多拖延、变得高产。
02 灵活调整写作任务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一群科学家们承诺要找到治疗癌症的方法,但中途却跑去研究别的,而且还意外地发现了DNA的结构。
要知道,其实科学研究也是很痛苦的,如果在一个方向一直没有突破,尤其是希望渺茫,继续坚持原定计划无异于大海捞针,很快就会让人泄气。但这群聪明的科学家,根据实际情况和直觉,重新换了一个最有希望的研究方向。
Rheinberger说:如果继续坚持最初的目标,不仅可能找不到治疗癌症的方法,也绝不会发现DNA的结构,更有可能的是,他们会丧失对工作的兴趣。
写作也是如此,要对写作的内容进行控制,而不是朝着自己懵逼的方向前进。
在有必要的时候,随时改变写作的方向,就跟小说家一样,故事的结局不满意可以再换一个。当我们越是能控制自己的写作,就越能引导我们朝着我们认为有趣、相关的方向发展。
第一,掌控自己写作的内容。根据兴趣挑选信息,只有写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在兴趣的驱动下更有动力完成写作任务。
第二,对写作遇到的卡点进行详细阐述,也就是展开描述。不知道的可以搜资料,这样能够挖掘出我们以前不知道的新想法,从而延伸自己的兴趣。
第三,适时地改变写作方向。没有任何一项计划是一成不变的,都是根据实际情况、直觉和兴趣走的。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