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科技创新之“笔”,绘美丽南京画卷

政务   2025-01-10 18:40   江苏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科学技术要打头阵,科技创新是必由之路。1月2日,新年第一个工作日,南京召开“新年第一会”,聚焦科技创新,推进落实产业科技创新工作,进一步构建贯通式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工业、环保、医疗、教育……记者采访发现,作为科教名城,南京的科技创新已经融入各行各业。尤其是这几年,科技创新对于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作用得以凸显,从精准治污的前沿阵地,到智慧管理的中枢系统,再到企业创新的澎湃引擎,处处彰显着科技的魅力与担当,为这座历史名城的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科技治污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曾经,南京的生态环境治理依赖大量人力巡查、经验判断,效率与精准度常遇瓶颈。如今,生态环境部门积极借助高科技手段,推动污染防治从人防向技防转变,让治污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在鼓楼区西干道,有一条名为草场门的隧道,这是南京首条“生态隧道”。然而,过去这条单向733米、双向六车道的隧道,曾一直是鼓楼区交通源污染的重点区域。行车高峰时期,每小时可以产生近50万立方米的污染空气。


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正高级工程师谢放尖将隧道形象比喻为“一根根横放在城区的排气筒”,他解释说:“隧道空间狭长,相对封闭,加之行驶车辆容易怠速,更容易造成污染的累积,其健康损害与环境影响需引起重视。”


为解决上述问题,2022年,经过前期评估、设备研发和部门协调,鼓楼区最终决定在草场门隧道安装24台隧道空气治理设备,利用自主创新的碳纳米管模块,在设备周边形成特殊高压电场,高效过滤颗粒物PM2.5、PM10、氮氧化物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净化率达70%—90%。




从黑臭河到“绿丝带”,江宁百家湖也有了大变化。去年初,在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技术支持下,江宁开发区采用“基于生物完整性提升的底栖生境原位修复技术”,改变了百家湖透明度较低、生物多样性较差的现状。




“通俗来说,就是激发出水体自身‘免疫力’,让其能够抵抗污染物的入侵,即使遭遇极端天气也能快速‘康复’。”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副所长周艳文说。根据最新观测数据,百家湖内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由6种提升到14种,沉水植物覆盖度达66%以上。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获悉,近年来,我市持续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科技支撑,开展减污降碳协同控制、大气污染成因与治理、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土壤污染防治等重点领域科技攻关,加强臭氧控制路径研究。同时整合各类生态环境科技优势资源,打造“政—产—学—研—用—金—介”深度融合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让科技治污、精准治污的路子越走越宽。


智慧监管

环境问题“一网打尽”



“网红”木屋?不!这是江宁区彩虹桥大气管控重点区域,一座木质小房子里,一台台精密的设备有序排列,PM2.5、PM10、NO₂、SO₂、O₃、CO以及气象五参数指标数据在监测屏幕上不断跳动,通过仪器自动分析,实时传输至监管平台终端。



“彩虹桥监测站于2021年9月搬迁至现址运行,用于实时监测江宁区空气质量。”站房内,江宁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汪炘介绍说,“空气中的污染物都逃不开自动监测设备的‘火眼金睛’。通过实时监测,可将第一时间发现的大气污染源自动发送至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进行处理,有效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的‘精确监测、精准预测、精密溯源、精妙控制’。”



大气污染源怎么发送至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南京市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平台功不可没。




1月7日上午10点,在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生态环境执法指挥调度中心,南京市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平台的数字大屏上,实时显示着全市各个监测站点的大气、水、土污染源在线环境质量监测数据,企业排口废气、废水排放监测、污水处理厂排放、断面水质、加油站VOCs治理,重柴油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危废固废储存等污染源也被“一网打尽”。

“你看,通过这个大屏,重点企业在线监测数据一目了然,数据异常平台会自动预警,我们可以立即联系企业环保专员。”市生态环境综合行政执法局综合支队副支队长李海民通过操作平台,某重点石化企业的排放在线数据立即跳了出来,轻点鼠标还能立即和企业环保专员隔“屏”对话。

据介绍,南京市生态环境非现场监管与精准执法平台设有大气环境、水环境、指挥调度等多个板块,对全市3976家排污单位、233227个加油站、386453.6万辆重型柴油货车、118104家机动车检测机构、113处空气站点、42处省考以上水质站点、11处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监管监测要素实时动态监控。“有了强大的数据支撑,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轻点鼠标,就能实时了解全市各个角落的生态环境状况,精准调度资源,及时处理问题。通过让数据‘多跑路’,人员‘少跑腿’,实现了对守法企业的‘无事不扰’。同时,借助大数据我们提升了问题发现水平,确保了执法‘无处不在’。”李海民说。


企业创新

激发环保产业活力





在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有一家专业从事危废处理的企业——南京长江江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2014年正式投产至今,企业已先后申请近百项发明专利,固废资源化率达88%以上,成为全省危废综合利用企业中自主知识产权丰富、装置规范、管理先进的龙头企业,并于2023年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10年时间,江宇公司如何顺利站上危废处理行业的“C位”?“近年来,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公众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企业唯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该公司董事长唐斌说,为此,公司每年投入4000多万元用于核心技术研发,还与中国科学院等合作,汇聚了一批“最强大脑”。




在唐斌眼里,危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是可以变废为宝的,他举了一个例子:一家台资企业有处理废有机溶剂的需求,经江宇公司处理后,废有机溶剂可做成电子级溶剂产品,其纯度在99.9%后面还有“11个9”。就这样,对环境有着特别危害的危废品,神奇地变成了资源性产品。




在南京,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江宇公司一样,选择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助力生态环保工作。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累计投入超100亿元,独创或率先引用多项先进技术,持续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获评全国首家“长流程钢铁”绩效A级企业;大唐南京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聚焦火电行业大气污染治理难题,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设备,融合超净电袋复合除尘、高效喷淋脱硫等创新技术,在燃煤电厂中广泛应用;苏舜集团钣喷中心引入全自动化水性漆喷涂生产线,搭配智能机器人精准作业,配套建设高效的废气处理系统,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全过程绿色管控,为汽修行业环保转型树立标杆……




“未来,生态环境部门将持续加大对生态环保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携手并肩,全力攻克更多环保方面的难题,同时借助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进一步优化智慧应用平台,实现生态环保决策的智能化、科学化。”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外,还将不断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培育壮大更多环保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促使环保产业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及其他公众平台,文中图片、文字、音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私信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来源:紫金山新闻

编辑:刘梦洁

空气质量预报

1月11日空气质量良-轻度污染
AQI范围84~104
首要污染物PM2.5
往期推荐:





青蓝携手,薪火相传——南京市生态环境局召开2025年老干部迎新年座谈会

南京首个规范化水生生物放流平台正式启用


2024年国内国际十大环境新闻发布!   
策划:石勇张健
审核:王振坤、唐伟利
发布:沈茜煜

南京生态环境
来吧!让我们在美丽南京的共建共享中,有你的声音和身影、有你的支持和参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