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长江南京段的生态环境与水资源状况直接影响到区域乃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长江南京段的生态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但面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要求,仍需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市政协委员沈俊苗建议,沿江各区共同开展江豚栖息地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包括恢复湿地、滩涂等生态敏感区域,为江豚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同时,推动跨区域协作与信息共享,形成共同应对江豚保护的合力。
“优化水资源管理与利用同样重要,沿江各区应建立健全完善水资源管理制度,明确目标和责任,确保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沈俊苗建议,鼓励沿江各区推广节水技术和产品,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并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推动节水技术在工业、农业、生活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此外,还建议通过开展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环保教育与宣传、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途径,深化沿线环境保护与宣传工作,加快推动长江南京段生态保护事业迈上新台阶。
长江南京段不仅是自然风光的瑰宝,更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创新的试验田。为进一步提升南京长江岸线的“标识度”,市政协委员肖晖建议,利用生态大数据平台、智慧生态决策系统、绿色能源微网系统、低碳交通创新示范等科技创新力量深度重塑长江岸线,积极对长江岸线进行生态修复,建设亲水空间,并通过AR、VR等现代科技手段,将南京的历史文化、长江的自然风光与科技创新元素相结合,打造独特的科技文化体验,“‘智’绘长江,我希望能够通过利用前沿技术,将南京的长江岸线打造成一条集绿色生态、低碳智慧、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全新标杆。”
“实施大气治理项目1678个;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85.8%,为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这一系列数据,令人倍感振奋。”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环保专家、市人大代表王慧说道。其中,就有扬子石化的贡献。在市生态环境局指导、支持下,中石化在宁的四家生产企业——扬子、扬巴、金陵石化、南化,均被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评为2024年度省级大气绩效A级企业。
政府工作报告还在推动支柱产业转型升级中提到,开工建设扬子石化乙烯重构和芳烃提质项目。王慧期待,我市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落实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和走访企业制度,完善“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工作机制,指导并推动石化、钢铁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扬子乙烯重构和芳烃提质项目尽早“纳规”并开工建设。同时,继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筑牢安全发展防线,加快推进《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的修订工作。
农业农村环境是整个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意义重大。以“固城湖”螃蟹为特色的水产养殖业是高淳区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和富民产业,然而随着连续多年的养殖,尤其在一家一户小规模养殖模式下,塘口设施严重老化,池塘淤泥沉积,土壤生态受损,不仅影响生态环境,也制约了螃蟹产业高质量发展。
“希望能进一步加大对螃蟹养殖区综合治理的政策扶持力度。”市人大代表邢青松建议,持续将高淳圩区道路建设、池塘清淤、标准化改造、渔业装备更新、尾水治理、河道整治等作为打造产业链生产端的重要举措,重点对螃蟹养殖区池塘清淤、塘埂膜网维护等给予资金扶持,同时在推广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模式、改造池塘生态、发展绿色农业方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优化养殖生态环境,推动螃蟹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2024年10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南京市入选“自然城市”平台,成为江苏省首个且目前唯一获得此项荣誉的城市。“这既是因为南京生态环保工作做得好,也因为南京拥有不可多得的山水资源,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市人大代表陆朝阳建议,要充分利用山水资源优势,打造高品质、生态化新城区。
陆朝阳以老山为例,这是我国最大的市内森林公园之一,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已被列入省级“生态岛”试验区。老山山体和长江平行走向,在森林公园和沿江湿地之间形成了一条风景优美、生态优良的城市廊道。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江北新区产业的发展,该地区已经具备建设高品质新城区的条件。建议进一步完善交通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深度挖掘老山和沿江湿地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擦亮该区域的生态名片,结合生态保护和公园建设,高标准打造品质江景、山景住宅区和高科技产业园融合的新城区。
建设“无废城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022年,南京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积极探索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
市政协委员辛中华建议,深入践行“无废城市”建设理念,将固废处置、资源利用规划纳入市域规划框架,结合“十五五”规划统筹设计,保障生态环境项目用地的合理分配,制定或完善相关法规,从制度层面为“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护航和保障。同时,探索并打造装修垃圾和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推动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向园区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鼓励汽车动力电池、太阳能组件、报废汽车等固体废物的处置和循环利用项目建设。加大对移动式垃圾收集压缩设备、综合利用产线等环保装置设备的引进和使用,以技术革新引领环保事业发展。
朱新华[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理论研究基地(河海大学)研究员]
2024年南京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美丽南京建设持续深入。污染防治深入实施,包括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高效,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高质量推进,土壤环境监管修复及餐饮油烟和噪声污染治理。长江大保护行动深入推进,滁河客水污染得到有效处理,保障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长江生态显著改善。绿色低碳转型力度加大,碳达峰实施方案成果出色,国家级绿色工厂、全省首张农业碳票和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彰显了美丽南京的创造力。
推进2025年的南京生态文明建设,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持续发力:
提升源头控制、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以及区域污染的综合治理能力,加强美丽河湖打造、土壤污染预防的执行力。
坚持推进“4+1”工程、通江支流水质稳定达标行动以及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协同并进,加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国家“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打造绿色低碳经济,稳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运输、能源等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建设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和绿色低碳服务业集聚区,推广和创新绿色低碳的先进技术,引导公众形成生态文明新风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及其他公众平台,文中图片、文字、音视频等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违规侵权请私信告知,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谢谢!
编辑:刘梦洁
空气质量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