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杀死”燃油车、奥迪重构4S渠道、新能源主机控盘售后…盘点8大影响2025后市场走势的大事

汽车   2025-01-03 06:57   上海  

站在2025年新起点上,汽车后市场将会迎来哪些变化?

作者丨流意
投稿请加微信:18001896570
转载请注明来源:AC汽车(ID:acqiche)



回顾跌宕的2024,汽车后市场的从业者们会是怎样的心情?


这一年,市场无序竞争乱象抬头,进厂台次与单车产值双降常态化,行业两级分化趋势明显,新能源重构后市场提速……众多曾经的佼佼者黯然离场,昔日欣欣向荣的汽后赛道面临行业洗牌。


历史不会重演,但往往惊人地相似。


AC汽车盘点2024年行业发生的大新闻,选出影响2025年后市场走势的8大事件,与行业见证者们一起看清未来的发展趋势。



“价格屠夫”比亚迪直击燃油车心脏
2025车企迈入“大淘汰年”?


2024年初,比亚迪以“电比油低”的震撼口号,掀起了价格风暴。随后30多家车企纷纷跟进降价,一场价格混战就此拉开帷幕。


比亚迪为实现更大的规模,枪口必定瞄准燃油车市场。毕竟,2023年数据显示,燃油车的市场份额仍接近70%,这是一块“大蛋糕”。


比亚迪的手段也很多样,如上线车险推出“买车送保费”活动;调整售后质保政策,“三电质保”不再强制4S店维保;为合资品牌车主提供99/199保养的活动,瓦解合资车企的堡垒。


在比亚迪迅猛攻势下,2024年累计销量有望达到425万辆,再次拿下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


“以价换量”成效显著,比亚迪没理由在2025年放弃价格“利刃”。不出所料,比亚迪、特斯拉已然打响2025价格战,在其带动下,已有约20家车企相继官宣降价,最大降幅甚至超过四成。


这场大战不仅将深刻改变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更将对整个汽车产业链条上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2025年,谁能在价格战的硝烟中屹立不倒?



汽车以旧换新、报废补贴政策持续加码
加速调整车辆结构


2024年我国“以旧换新”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为拉动汽车消费增长的重要引擎。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13日零时,汽车以旧换新带动乘用车销售量超520万辆,其中报废更新超251万辆,置换更新超272万辆。其中,以旧换新补贴申请中超过60%是新能源汽车。


从整个行业来看,2024年前11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90.3万辆和27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7%。


该政策不仅刺激了新车消费,推动了新能源转型,还促进了汽车产业链的升级,涵盖了汽车生产制造、零部件供应、金融服务、二手车交易、汽车回收拆解及再制造等多个关键环节。


据最新消息,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仍将持续,力度或更大。随着政策出台,您认为还会带来更大的市场增量吗?



“工时费50索赔6000”引深思
车主和门店都想避免“火花塞”事件?


“工时费50索赔6000”,杭州“火花塞”事件对汽修行业造成的冲击可谓强烈。


不少修理厂虽认可“网购配件客户一律不接”的做法,但也不能忽视现实的尴尬:一面是修理厂进厂台次急剧下降,一面是选择网购配件的客户比例持续攀升。


从车后消费趋势看,车主对透明化消费需求日益增加,线上决策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然而,这也为电商平台上的不法商家提供了可乘之机,进而引发了诸多次生灾害。


如今充斥在各大电商平台的“白牌”,以及价格低至10元/支的火花塞多如牛毛,车主在出现产品质量纠纷时,维权难度并不低。


不容忽视的是,2024年行业的价格内卷已经接近失控,在用户端,尽管消费者明知道网购配件的风险,仍坚持下单,因为网上配件真的太划算了。


正是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给诸多三无产品提供了可乘之机,它们以“低价平替”之名谋取暴利。其中,油电轮和白包膜成造假重灾区。


由此可以推断,2025年,“火花塞事件”还会继续上演,不会保护自己的修理厂,麻烦远远没有结束。



狂卷售后、倒戈新能源
中升集团引领经销行业加速变革


车企价格战进一步吞噬了新车利润空间,卖车难赚钱,传统经销商们的经营思路也在变化。


中升作为经销商行业的“领头羊”, 从三个维度采取了应对之策,引发了行业的广泛关注:


一是对集团旗下的弱势品牌4S店进行优化,2023年有5家日产4S店被改建为钣喷中心。


二是加码售后布局,打造100家钣喷中心强控事故车业务,开出24家洗美门店,再到近期开辟非原厂件的“第二车间”。


三是中升大规模切入新能源市场,并拥抱华为系,不仅优化了代理的品牌结构,剥离了不良资产,提高经营效率,也为未来发展铺路。


中升的这一系列转型举措,或将激发更多4S集团调整战略,加速网络优化,加大对新能源和售后业务的投入。


由此可推测,2025年,预计将有更多的经销商主动关店或“叛逃”新能源,这将进一步加剧与车企之间的裂痕,行业加速变天。



奥迪、保时捷等多家合资车企重构渠道
“简政放权”是大势所趋


日前,一汽奥迪两家标杆4S店终因销量、利润、经营等问题最终转投新能源,这一转变深刻反映了传统车企当前面临的挑战。


面对这一形势,主机厂积极调整渠道战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汽奥迪开发卫星店模式,支持同一投资人在辖区内进行多店协同经营,协同降本。这种轻量化终端策略相较于传统大型4S店,在成本投入上实现了70%的优化。


一汽大众为经销商提供更宽松的售后政策,允许经销商可跨品牌维修、鼓励老经销商建立社区“服务店”,用更灵活、更低成本投资方式入局售后。


保时捷则主动淘汰优化网络,将现有的经销商规模缩减三分之一至约100家,以保证整个销售网络的健康。同时实施集中库存计划来支持经销商的现金流,减轻其压力。


整合渠道、放宽售后管控,合资车企“简政放权”背水一战。2025年,合资车企或将开启渠道重构元年。



6家4S集团遇困、超4000家退网
4S售后竞争力在快速下降吗?


今年,汽车经销商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动荡,从永奥集团打响破产第一枪,到广汇集团退市,再到宝利德、GA等经销商陷入困境,这一系列事件清晰揭示了车市结构重构期的一个残酷现实:经销商的兴衰已不再单纯取决于规模大小。


AC汽车整理了10家上市4S集团的半年报,净利润全下滑。其中厦门信达净利润降幅高达663.6%,广汇宝信、美东汽车、和谐汽车的净利润降幅也均在100%以上。


头部经销商集团尚且活得如此挣扎,处在腰部以及尾部经销商加速离场就没什么意外了。据行业协会数据,今年将有超4000家4S店退网或转投新能源,“5年淘汰1万家4S店”已成事实。


在行业大洗牌中,越来越多的4S店选择跑路、暴雷、退出网络,导致消费者售后服务问题日益严重。

同时,4S店过度依赖售后服务盈利的模式也引发了恶性循环,欺客、宰客行为屡见不鲜,进而加速售后客户流失到独立售后体系。


2025年对于4S体系来说,想要继续守住现有的市场份额,越来越难。


4S加强掌控事故车业务
修理厂的机会越来越小?


车险进入全面禁止返佣时代,加速事故车维修业态重构。


2023年以来,事故车赔付波动加剧,4S店虽将售后作为压舱石,但是保养和机电等业务遭遇独立售后企业的围追堵截,因此对利润大头的事故车业务重视程度空前提升。


AC汽车观察到,保司给给4S店保险业务的返点降低了;但降低的渠道费用,换个马甲以“赔付”方式仍要给到4S店。


而且,更多4S店通过直接返现等方式,花钱买事故车业务。由于定价等方面的差距,导致很多售后企业难以与之竞争。

今年36家维修协会控告保司事件,正是修理厂在事故车业务上盈利艰难的真实写照。在此背景下,修理厂对保司的态度也产生分化。


有门店直接砍掉事故车业务;有门店只做钣喷,大事故车推给4S店;也有依赖于事故车的门店与保险公司加深合作,进入其维修网络。


不出意外,4S店在事故车业务上的争抢势头,会延续到2025年。搞不定保司,又玩不转流量的修理厂将会慢慢放弃这块业务,或转型做更轻的喷漆业务。



新能源车企全面控盘售后
后市场加速分化


今年,新能源售后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变革,主机厂已成为该领域的主角,全面掌控售后市场。


在罗兰贝格的报告中提到,洗美精品、事故钣金与三电维保将构成新能源售后的主要价值支柱。然而,修理厂涉足这三大业务领域均面临严峻挑战。


小米汽车上市后,直接锁死了三膜、轮胎、保养、喷漆等业务;小鹏、极氪、特斯拉等推出官方定制改色车衣等产品;蔚来旗下品牌乐道上线了洗车服务。


更为关键的是,主机厂在事故车业务与三电维修业务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通过掌握技术、配件供应、客源等核心资源,主机厂构建了难以逾越的市场壁垒。


此外,特斯拉、理想等新势力车企收紧授权政策,独立售后企业想要分羹的希望更加渺茫。


叠加终身质保政策以及延保政策,新能源主机在售后端编织了一张更全更密的网,涵盖洗美改、到事故车及维修业务,全面掌握车辆的全生命周期运营。


对于独立售后市场而言,这种趋势将引发新一轮的资源分配调整,也将加速后市场两级分化进程。

 文末互动:

您认为2024年还有哪些行业大事件,足以影响后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欢迎在下方留言区交流。



-END-

关注AC汽车视频号
获取行业新动态


往期热文回顾

❶ 继极氪后,问界推3880套餐抢事故车业务,主机控盘售后加速后市场洗牌?

 今年4家新势力车企停摆、4家月销量不足2000,下一个倒下的会是谁?

 4000家经销商退网背后:“汽车买手们”迎来春天,加速4S体系崩塌?


AC汽车
为汽车零售与服务领域专业人士,提供专业、优质信息服务。连续8年遴选发布《中国汽车后市场连锁百强》榜单、举办千人以上规模“汽车后市场连锁发展论坛”,发布《汽车后市场连锁发展趋势报告》,并关注造车、零售和出行新势力带来的汽车服务业变革和投资机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