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知识讲堂

旅行   2024-09-27 19:31   江西  

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的含义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症状或疾病,而是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精神和与社会相适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美、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提出的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被公认为是“最经典的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作恰当满足;

10、在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自己的个性。


对照以上 10 条标准,你认为自己符合几条呢?


心理健康与心理问题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是一组相对应的概念心理健康特指处于动态心理平衡的心理过程,涵盖了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


严格来说,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如将心理正常比作白色,将心理异常比作黑色,那在白色与黑色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缓冲区域--灰色区,大部分人群都处于这一范围内。


正常和异常心理的识别与应对


若一个人经历了工作失误、领导批评、夫妻争吵等挫折性事件,并因此出现情绪低落、失眠烦躁、回避社交等心理问题。这属于正常的心理适应过程,而并非“心理异常”的表现,需要进行区分!




那么,该如何区分心理正常和异常呢?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因为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应,所以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必须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性。


例如,如果一个人坚信他看到或听到了什么,而客观世界中,当时并不存在引起他这种感觉的刺激物,就可以认定,他的精神活动不正常了。最常见的,就是幻觉和妄想。


2、精神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


知、情、意、行协调一致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整体性表现,各种心理过程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如体验到开心就会笑,体验到悲伤就会哭。


而心理异常者则相反,其情感反应与外界刺激的性质及内心体验不相符合。如遇到悲哀事件,却非常高兴愉快;或碰到高兴事件,却痛苦悲伤。或者外表上流露出喜悦的笑容,内心却是悲伤难过的,而本人却并无察觉。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在人的成长中,最终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格心理特征。这种人格心理特征一旦形成,便会相对稳定,在没有重大外界变革的情况下,一般是不易改变的。所以,人格相对稳定性也是作为区分心理是否正常的标准之一。


例如,一个人一直都很开朗热情,却突然变得沉默寡言,并且我们在他的生活中找不到足以使他发生改变的原因。这种明显的人格改变,我们也可以判断他出现了心理异常。



依据以上三个原则,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区分一个人的心理表现是正常还是异常,当出现心理异常的情况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师的帮助,及时进行诊断干预。


END


来源:国家公务员心理健康应用研究中心

编辑:彭博

初审:杨铭鸣

审核:刘燕


南昌客运段
南昌客运段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