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第二届检验医学浦江论坛学术荟萃

文摘   科学   2024-11-05 18:59   上海  


2024年11月1-2日,为期两天的第二届浦江检验医学论坛学术会议落下了帷幕。大家共同见证了精彩纷呈的系列学术报告和热烈的讨论。专家们不仅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最新发现和进展,还就当前检验医学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交流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检验医学前沿知识的理解,也为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在此,简要总结本次学术会议的主要亮点和成果,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的回顾,并激发我们对未来工作的思考和启发。




大会主题报告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王传新教授介绍了DNA甲基化标志物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王传新教授的报告深入浅出,从DNA甲基化的基本机制讲起,逐步深入到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检测特定的甲基化标志物来辅助肿瘤的诊断和预后评估。他分享了一系列最新的研究成果,包括在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特定DNA甲基化模式的发现和应用。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 王传新教授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金春林教授在会上对医改的热点和趋势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他从医改概况及面临形势、医疗供给侧、医保支付改革、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与国药谈判等多个维度,阐述了医改的热点与趋势。金教授的报告为与会人员进一步了解当前医改工作的热点、动态和努力方向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深刻的见解。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金春林教授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王治国教授就临床实验室如何提高室间质量评价项目合格率进行了深入的讲解,他提出了提高室间质量评价一些关键点和策略。


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 王治国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范列英教授在“优化血脂报告,助力血脂分层达标管理”的报告中介绍了如何优化血脂报告以助力血脂分层达标管理。范教授强调了血脂异常缺乏明显症状的问题,以及公众对血脂分层达标缺乏认知的现状。通过优化血脂报告,可以提高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范列英教授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刘善荣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人工智能检测模型与药物性肝损伤”的精彩报告。刘教授介绍了一种结合残差神经网络(ResNet18)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药物性肝损伤智能预测模型—ResNet18DNN,该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均展现出卓越的性能。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刘善荣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李冬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消化道肿瘤筛查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研究”的精彩报告。李冬教授强调了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筛查、诊断、预后及治疗效果评价方面,目前仍缺乏敏感性高的肿瘤分子生物标志物。他指出,外泌体(EVs)中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成为胃肠道肿瘤早期筛查、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效果评估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李冬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王剑教授介绍了多组学技术在罕见疑难病筛查与诊治中的重要作用。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脂质组、表观遗传组等多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基于多组学手段综合诊断罕见病患者成为可能。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 王剑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徐晨明教授做了主题为“核酸质谱及纳米孔测序技术科研及临床转化应用实践”的报告。徐晨明教授介绍了纳米孔测序技术的原理及在基因组及RNA测序中的应用,还介绍了核酸质谱技术,核酸质谱技术以其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的特点,在基因检测和分子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徐晨明教授




大会分论坛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徐锦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再谈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精彩报告。徐锦教授从RSV的病原学特点、RSV的流行病学、RSV感染的临床管理、RSV感染的防控策略为我们提供了RSV感染的全面视角和最新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徐锦教授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侯琦教授做了主题为感染病原体检测路径设计的精彩报告。侯琦教授强调了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设计一个有效的病原体检测路径对于快速、准确地识别病原体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还能减少抗生素的滥用,提高治疗效果。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 侯琦教授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的王敬华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临床微生物检验风险控制管理的精彩报告。王教授的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临床微生物检验风险控制管理的全面视角,其研究成果和经验分享对于提高我们对临床微生物检验风险控制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规范的风险控制管理在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保障工作人员健康方面的巨大潜力。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王敬华教授

上海市儿童医院的翁文浩教授研究团队成员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儿童腺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的精彩报告。讲者为我们提供了儿童腺病毒感染的全面视角,包括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合并感染以及实验室诊断的最新进展。这些信息对于提高我们对儿童腺病毒感染的认识和防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市儿童医院 翁文浩教授(非本人讲课


金域医学的李培教授为我们深入探讨了“NGS在病原学诊断中的发展趋势和挑战”。李培教授的报告指出基于NGS鉴别微生物的主要方式有两种:宏基因组测序(mNGS)与病原体靶向测序(tNGS)。实验室在应用mNGS时,应建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评估体系,包括核酸提取、建库、生物信息学分析等;质量评估包括准确性、特异性、可重复性等;性能优化验证包括检测限、稳健性和变异系数。


金域医学 李培教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的刘维薇教授为我们深入探讨了炎症性肠病精准诊断标志物及开发和应用。报告中对近年来IBD的生物标志物研究进行了总结,包括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领域的新发现,为IB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好的参考。LGR和内脏脂肪素(Visfatin)等新发现的生物标志物。LGR在预测UCCD患者的粘膜愈合方面具有应用价值,尤其是对CD患者更具应用价值。内脏脂肪素作为一种新发现的脂肪细胞因子,其水平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也可以作为诊断UCCD的标志物。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刘维薇教授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的肖艳群教授就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报告规范进行了深入探讨。肖艳群教授的报告为我们提供了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报告规范的全面视角,其研究成果和经验分享对于提高我们对NGS检测报告规范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规范的NGS检测报告在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巨大潜力。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 肖艳群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的王佳谊教授就肺癌精准检验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享。王佳谊教授的团队围绕细胞分子生物学临床检测,积极开展感染性病原体核酸、生殖、药物不良反应等分子、代谢检测工作,为临床诊疗提供丰富的检验检测信息。他们从探究肿瘤发病机制出发,发掘并验证多个潜在肿瘤标志物,满足产学研需求,及时进行转化,已申请并授权多项发明专利。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王佳谊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的侯彦强教授就“区域检验中心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侯教授强调了区域检验中心在实现分级诊疗、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中的重要作用。他分享了“上海松江模式”作为行政区划-城域模式的典型,凝聚了检验医学管理“十年磨一剑”的心血。侯教授从强基层、补短板、建机制等方面响应国家一系列医改措施,面对区域检验中心光明的前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思考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与迭代。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 侯彦强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明基医院的叶盛教授就“肺癌肿瘤标志物五项联合检测-架起检验与临床的桥梁”进行了深入探讨。叶盛教授强调了肺癌肿瘤标志物在临床诊断、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中的重要性。他提到,通过联合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五项肿瘤标志物,可以显著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明基医院 叶盛教授


会议现场




本次学术论坛获得圆满成功



END




SNG检验之声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检验医学分会成立于2020年10月30日,致力于贯彻执行行业质量控制标准及规范,开展规范化培训,推动检验医学学科发展,科普宣传,同行交流学习,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投稿邮箱:xing.yin@jiahui.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