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2日,为期两天的第二届浦江检验医学论坛学术会议落下了帷幕。大家共同见证了精彩纷呈的系列学术报告和热烈的讨论。专家们不仅分享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最新发现和进展,还就当前检验医学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这些交流不仅增进了我们对检验医学前沿知识的理解,也为我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在此,简要总结本次学术会议的主要亮点和成果,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个全面的回顾,并激发我们对未来工作的思考和启发。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金春林教授在会上对医改的热点和趋势进行了深入的介绍。他从医改概况及面临形势、医疗供给侧、医保支付改革、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与国药谈判等多个维度,阐述了医改的热点与趋势。金教授的报告为与会人员进一步了解当前医改工作的热点、动态和努力方向等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深刻的见解。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的范列英教授在“优化血脂报告,助力血脂分层达标管理”的报告中介绍了如何优化血脂报告以助力血脂分层达标管理。范教授强调了血脂异常缺乏明显症状的问题,以及公众对血脂分层达标缺乏认知的现状。通过优化血脂报告,可以提高患者血脂异常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刘善荣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人工智能检测模型与药物性肝损伤”的精彩报告。刘教授介绍了一种结合残差神经网络(ResNet18)与深度神经网络(DNN)的药物性肝损伤智能预测模型—ResNet18DNN,该训练集和测试集上均展现出卓越的性能。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的李冬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消化道肿瘤筛查和诊断中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及研究”的精彩报告。李冬教授强调了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早期筛查、诊断、预后及治疗效果评价方面,目前仍缺乏敏感性高的肿瘤分子生物标志物。他指出,外泌体(EVs)中所含的生物活性物质成为胃肠道肿瘤早期筛查、诊断、预后评估和治疗效果评估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李冬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徐晨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的徐锦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再谈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精彩报告。徐锦教授从RSV的病原学特点、RSV的流行病学、RSV感染的临床管理、RSV感染的防控策略为我们提供了RSV感染的全面视角和最新进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徐锦教授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 侯琦教授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的王敬华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临床微生物检验风险控制管理”的精彩报告。王教授的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临床微生物检验风险控制管理的全面视角,其研究成果和经验分享对于提高我们对临床微生物检验风险控制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规范的风险控制管理在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和保障工作人员健康方面的巨大潜力。
上海市儿童医院 翁文浩教授(非本人讲课)
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的肖艳群教授就“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报告规范”进行了深入探讨。肖艳群教授的报告为我们提供了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报告规范的全面视角,其研究成果和经验分享对于提高我们对NGS检测报告规范的认识和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看到规范的NGS检测报告在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巨大潜力。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王佳谊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的侯彦强教授就“区域检验中心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侯教授强调了区域检验中心在实现分级诊疗、推动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中的重要作用。他分享了“上海松江模式”作为行政区划-城域模式的典型,凝聚了检验医学管理“十年磨一剑”的心血。侯教授从强基层、补短板、建机制等方面响应国家一系列医改措施,面对区域检验中心光明的前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好地思考区域医学检验中心的发展与迭代。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明基医院的叶盛教授就“肺癌肿瘤标志物五项联合检测-架起检验与临床的桥梁”进行了深入探讨。叶盛教授强调了肺癌肿瘤标志物在临床诊断、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中的重要性。他提到,通过联合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鳞状细胞癌抗原(SCC)、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等五项肿瘤标志物,可以显著提高肺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明基医院 叶盛教授
本次学术论坛获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