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育人方式转变与新教材实施策略
携一缕初冬的阳光,时光恬淡;拾取一抹教研之辉,岁月馥郁。为深入落实新课标、新教材,准确把握教学方向,优化课堂教学,转变教学模式,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西渡学校各教研组在近期开展主题教研系列活动。
集体观课
初中化学组的老师们听了由乌迪迪老师执教的《实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一课。乌老师引导学生应用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拓展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批判性思维。利用身边的物质,进行家庭小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组员评课
吴彬:
一、优点
1. 情境导入有效
教师通过展示碳酸饮料,提问气体产生原理,引出二氧化碳制取课题,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吸引注意力,为教学打下基础。
2. 知识讲解清晰
教师对比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为何选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从多个角度深入阐释,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 实验教学注重探究
教师演示实验,规范操作,学生分组体验二氧化碳制取。教师指导,纠正操作,鼓励思考解决问题,培养实验和问题解决能力,体现化学实验基础和探究学习。
4. 课堂互动积极
教师与学生互动,提问引导思考,鼓励回答和发表见解。小组讨论热烈,教师参与点拨,营造活跃氛围,提高参与度,培养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二、建议
1. 时间分配可优化
原理讲解时间过长,导致学生实验时间紧张,未能充分总结反思。建议精简原理讲解内容,为实验和讨论留出更多时间。
2. 拓展延伸需加强
教学中二氧化碳制法应用拓展较少,局限于教材内容。建议课程结尾介绍工业应用或改进实验装置,拓宽知识面,增强学科与实际联系。
3. 评价方式需丰富
课堂评价主要为教师提问和实验操作评价。建议增加学生自评和互评,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能力,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学习“双新”
在完成听课评课环节之后,化学教研组组长吴彬老师与组内其他教师共同参与了对《初中化学教学中育人方式转变与新教材实施策略》的学习与探讨。在此过程中,不仅对新教材的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在持续学习与实践育人方式的转变,并通过案例学习,深化了对新教材及新课标的理解。
主题教研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交流教学经验与思想的碰撞,更是深入传递与提升教育理念的平台。它为教师们创造了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的机遇,同时探讨教育的新趋势和策略,推动思想的火花碰撞,激发创新思维,促进育人方式的变革。
撰稿:吴 彬
图文:吴 彬
编辑:洪逸文
审核:张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