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学习“共生体”㊴
——“分享快乐”班主任工作室专题学习系列活动
抑郁是一种很常见的负面情绪,各个年龄的孩子都有可能出现。如何预防、识别与应对,非常重要。11月30日晚,我们走进“家长慧”家校共育大课堂,一起聆听了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张劲松医生带来的专题讲座《儿童抑郁的预防、识别与家庭关照》。
01 工作室成员
杨春连老师:
我们对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不止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还要拥有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就如张医生所说:这三者就像三角凳似的三足鼎立。
作为老师,尤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会因为和朋友的一言不合、早上起不了床等各种因素产生情绪波动。在学校里,他们的这种情绪波动并不明显。这时,就需要老师多关注,及时疏导,正确引导,避免长此以往,造成焦虑,甚至抑郁障碍。
班级是个小集体,在班级中创造和谐的氛围非常重要。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学习上,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班级氛围好,情绪稳定,对儿童抑郁的预防能起到一定作用。
韩林燕老师:
张劲松主任关于《儿童抑郁的预防、识别与家庭关照》的讲座,让我们了解了儿童抑郁的早期征兆和识别技巧,以及家庭环境对儿童情绪状态的影响。“情绪消极”“易激惹”“注意力难集中”“难入睡”等都是抑郁的表现特征。
家庭是孩子稳定的基地,安全的港湾,作为家长要关注孩子生活学习的点滴,做好五项管理,放手让孩子去实践体验,在实践中鼓励孩子,给予成长动力,家校携手培养有适应力、有耐力的长跑者。
02 青年班主任
韩英老师:
张医生主要从“儿童抑郁的预防”“儿童抑郁的早期识别”和“基于家庭的应对措施”三个方面介绍了儿童抑郁的预防、识别与家庭关照。
在讲座中,我学习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如:抑郁不等于抑郁症,关键是不要去怕它,我们要去预防、要学会早期识别;抑郁的产生是生物学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特点和家庭的稳定是预防儿童抑郁的有效方法;儿童抑郁的典型表现和不典型表现。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运用讲座中学到的知识,更准确地识别出孩子的情绪、可能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指导家长进行家庭教育。
钱怡晖老师:
张医生从专业的角度向家长分析了导致抑郁的原因,将教养方式进行分类,详尽分析了教养方式与孩子情绪调控的关系,引导家长意识到在教养孩子时注意方式方法,优化照养环境,营造一种积极稳定的亲子关系,这能让孩子有安全感与依恋感。
作为家长,要保持情绪稳定,做孩子的榜样,努力成为亦亲子亦朋友型的家长。在平时的教育中,家长还应意识到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将孩子培养成心态积极、有自我的人,这些都能够有效的预防孩子抑郁。张医生还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及时识别并及早进行有效的干预。
让我们不断学习,帮助孩子驱散心中的雾霾,让阳光洒满孩子心间,为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03 我们的家长
周逸宸家长:
儿童抑郁是一个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聆听完张主任的专题讲座后,内心满是触动和思考。首先,要和孩子多沟通。足够重视抑郁的早期迹象,当孩子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不愿社交等现象时,我们要警觉,要以倾听者的身份,鼓励和引导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帮助他们疏导和减轻心理压力。其次,给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和理解的家庭环境。一个温馨的成长空间,能让孩子的内心被爱充实,而不是被各种压抑的负能量所充斥着。我们要培养孩子具备抵抗风雨的韧劲和风雨后重生的勇气。
当孩子需要治疗时,我们不要感到羞耻,而应该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关心,帮助他们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轨迹。希望所有孩子都成长在温暖、明亮的阳光下。
吴天瑜家长:
现在的抑郁情绪抑郁症状早龄化,甚至连幼儿园的孩子都在其中。当然,这与敏感孩子的生理性因素有一定关系,但是大部分孩子还是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多。
我也不算是情绪特别稳定的家长,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但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我要学会从自身开始改变,正确地引导孩子。平时多倾听孩子的想法、感受,能够给予回应,建立安全的依赖关系。多多鼓励,多多肯定,也应该适当地放手让孩子为家庭付出努力,培养起孩子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产出积极正面的情绪能量。
对于抑郁,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做到预防,出现症状及时干预治疗,以免发生不可挽回的结果。
何梓轩家长:
聆听了张医生的主题讲座,我感触颇深。首先,积极营造和谐的亲子关系。当家庭成员有分歧、有矛盾时,多一些耐心,多一点交流,共同处理问题。平时,我们应该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其次,尊重孩子,多鼓励。有时,我们会被分数围困,总喜欢通过对比来评定孩子,而疏忽了孩子的学习过程。以后应多鼓励,多表扬,纵向比,肯定孩子的同时增强他的自信心。最后,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家长。情绪具有传染性,家长的坏情绪可能会加剧孩子的焦虑和压力。
在教育孩子这条路上,父母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自己不断地努力学习,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特质,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用行动影响孩子,同孩子一起成长。
曹睿扬家长:
预防儿童抑郁,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与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需要留意孩子的情绪变化、行为表现和学习情况。家庭关照在儿童抑郁防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和感受,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缓解压力。
总之,关注儿童抑郁,从预防、识别到家庭关照,每个环节都不可或缺。家长要努力为孩子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顾皓呈家长:
张医生的讲座让我们重视起平时忽视的孩子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问题不是一下表现出来的。
当张医生讲述孩子情绪和行为表现时,我不由自主地对照了自己孩子的表现情况,有几条能对上号。原来,孩子的情绪表现跟我们的教养方式有关的。平时,我们比较关注结果,孩子成绩不理想或者作业完成情况不佳时,没有探究原因在哪,更多的是责怪和埋怨,可能这也是孩子一碰到困难容易退缩、没有自信的原因吧。虽然孩子已经五年级了,但现在注意起来应该也不晚。特别是跟孩子发生冲突时,一定要冷静,等他情绪稳定下来后再沟通。同时,我们也要重视自己的情绪管理,注重家庭的氛围的营造,跟孩子相关的事要征求他的意见或建议,和孩子一起成长。
吴俊贤家长: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孩子的身心健康、快乐成长是父母的心愿,作为家长我们经常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往往忽视孩子的身心健康。今天听了张博士的“儿童抑郁的预防、识别与家庭关照”,使我认识到了很多在教育孩子时所犯的一些错误,如不要打压孩子、不要因为成绩总是埋怨孩子,带情绪和孩子说话,没有给孩子安全感……
张博士详细地介绍孩子的一些常见的焦虑心理问题,教我们如何去识别孩子的这些心理问题及如何处理这些心理问题,让我收益匪浅,也得到了启发。家长自己要调整好自身的焦虑问题,避免情绪的互相传递,多沟通,缓解彼此的压力,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及控制电子产品等。良好的家庭氛围能造就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
陈蔚韬家长:
课上,专家列举了诸多真实案例,我才惊觉抑郁这“隐形杀手”离孩子竟如此之近。曾经,我只关注成绩、衣食,忽略了他内心微妙情绪。孩子面对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困扰,若长期憋闷,负面情绪便会筑成心墙。
如今我明白,日常要营造宽松氛围,家庭不该是“战场”。耐心倾听代替敷衍指责,多给孩子表达空间,一个拥抱、一句赞赏,或许就是心灵“避风港”。同时,我也会继续坚持周末带孩子户外运动,让快乐多巴胺驱散阴霾,通过运动提升孩子意志力。
这堂课给我们家长敲响警钟,守护孩子心理健康,我将从点滴改变,愿孩子内心满是阳光、无惧风雨。
李心澄家长:
当看到“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秀、能力出众时,我们会焦虑。其实孩子更焦虑,因为她是直接参与者。“为什么同学默写全对,我却错了那么多?”“为什么我腿长,但是跑步最慢?”她的一声声疑问也问到了我的心里。是的,孩子在努力,但老是追不上。
后来,我们改变了自己,不追别人,和自己竞赛。每当周末,我们会根据孩子的表现,满足她的小小心愿,和她一起开展亲子活动。虽然,她的进步不是很大,但我们看到了她的点滴进步。
讲座中,张主任提到的目标“强心健体”,我很认同。拥有健康身体、良好情绪、积极心态……这才是我们应该培养的方向。“每个孩子都是一颗花的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细心呵护,看着长大,陪着她沐浴阳光风雨,这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待花开。
戚宜佳家长:
当今社会,孩子和大人压力都很大,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弱,很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听了讲座,我学到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和技巧,也深刻地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才能防患于未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而是更要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做好早期的关照和预防。欲速则不达,对孩子一定要有耐心,要更多地理解宽容孩子,让孩子有足够的安全感和信心,不要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孩子,先要想一想、问一问孩子是否愿意。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吕杺霏家长: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身心合一。结合我们自身的情况和张医生讲到的实例,发现我家孩子基本情况较好,但也存在“在家容易发脾气和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我们或多或少还存在保姆型、比学赶超型家长的现象。二是作为家长在培养孩子积极情绪管理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今后,我们应更好地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营造好稳定的基地和安全的港湾,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少责备多鼓励,进一步优化照养环境和家庭功能,积极配合好老师,努力做温暖助手型、相伴发展型的家长,使孩子更好地强心健体、调控好情绪、独立自信、友善合作。
周裕深家长:
“预”防在前、教育为“先”。家庭作为孩子的港湾,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能给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促进其形成健全人格和稳定情绪。家长应学会破解孩子的情绪密码,陪伴孩子面对挫折,勇于接受生活学习中的各类挑战;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鼓励孩子合理表达自己的感受;积极参加文体活动,寻找释放压力、陶冶情操的“绿色”途径。
作为父母的我们,也应和孩子一起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孩子成长的需求和挑战。
杨益铭家长:
“我们为人父母,生怕不能给孩子最好的,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殊不知,过度期待造成的焦虑,不断地把孩子往悬崖上逼。”其实孩子的成长像一场马拉松,不是看谁跑得最快,而是看谁坚持得最久。
让我们做一个情绪稳定回应型的父母,营造稳定基地,安全港湾,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和孩子形成共情,不仅关注学习,也要注重心理健康。建立积极的亲子关系,避免做保姆型,居家托儿型,自由散养型,比学赶超型,导演指挥型的家长。努力做温暖助手型,导师教练型、相伴发展型的家长。
孩子并不是缩小版的成人。不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需要密切关注孩子日常遇到的压力,培养孩子的心理弹性,让每一个孩子都在阳光里成长。
学习不止步,我们的活动还在继续,敬请期待哦~!
组稿丨王 燕
编辑丨陈昊柱
审核丨王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