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背诵!彭兰老师著作笔记更新(7)!

文摘   教育   2024-10-24 15:58   江苏  


冲刺背诵笔记
直接背诵!


《新媒体用户研究

——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

这本书主要讲解了什么呢?有三条线✍️《新媒体用户研究》观照新媒体时代的人,探究人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新媒体作用下人与人的关系。


全书从三个关键视角来观察新媒体时代的用户其一,节点化的用户。作者将新媒体用户视作新媒体的传播、社交关系、服务这三种网络的节点,以此洞察新媒体时代传播的新意涵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塑。
其二,媒介化生存的人。移动时代新媒体用户的数字化生存,也是一种典型的“媒介化”生存,媒介与现实生活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映照、相互生成的关系。理解这些新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新媒体时代的人。
其三,赛博格化的人。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在促成人的“赛博格”化,也使得人-机关系成为未来重要的传播关系。
人既是新媒体的用户,也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更是复杂的生命体。《新媒体用户研究》既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察视角,更呈现出面向未来的研究意识。
每期都有PDF笔记,无需任何转发,任意门公益资料星球持续更新,同学们直接公众号后台回复【新媒体用户研究7】获取本期PDF版本笔记。


第七章:新媒体用户的“表演”与“媒介化”生存


一、章节简介


表演是社交互动的本质之一。作为节点的新媒体用户,有了更大的表演籍台也有了自拍、美图、表情包、视频、红包等各种新的表演手段,借助这些手段,们在新媒体中的存在感也可能因此而提升。以上这些表演手段,也促进了人们的“媒介化”生存。本章给我们介绍了新媒体用户的诸多表演手段及媒介化生存表现。


二、书本内容


(一)自拍:一种纠结的“自我技术”


1.自我技术

自我技术是存在于一切文明中的对个体进行建议或规定的一系列精施,为的是按照某些目的,通过自我控制或自我认知的关系,去确定个体的身份、保持这种身份或改变这种身份。


2.自拍的要素选择

通过自拍完成社会性表演或印象管理,往往会考虑以下几种要素的选择:


自身形象:包括脸部表情、身体姿态、化妆、服饰等;合拍对象:能一起进行自拍的合拍对象,往往是关系较亲密的,或者自拍这个行动便传达了彼此对拉近关系的意愿。当然,也有些时候,合拍对象是被强迫的,是被自拍者利用的“道具”;时间:这既包括自拍本身的时间,也包括发布在社交平台上的时间。两者有时并非是一致的;环境,拍摄地点,空间环境等,这也是表演的前台;其他道具,道具不仅可以为表演带来更加丰富的内涵,也可以成为表演的延伸。某些时候仅仅拍摄这些道具,如自己做的美食,自己的手工作品等,也能成为另一种形式的自拍。


(二)美图:幻象与自我


1.颜值即正义”时代的技术赋权

带有美图功能的直播视频软件的流行也带来了一批在直播或短视频平台靠颜值走红的网红,虽然他们不像靠文字和思想取胜的大v那样具有公共话语权和影响力,很多网红也引发了争议和质疑,但至少对于草根来说,这给他们提供了另一种获得社会关注的途径


2.幻象与现实

美图不仅可能提升人们的存在感,也在一定意义上帮助人们描绘出心中“理想自我”和“理想生活”的幻象。虽然很多人生活并不如意,但他们极力在社交平台上美化自己的生活,在社交互动中,人们更愿意展现出良好的一面,也会在表演中美化自己,因为这更有可能带来积极的回馈,通过美图软件对生活场景进行美化,也是为了将其中那些不尽如人意或不想展示给别人的后台部分淡化,而突出那些自己更在意或者希望被别人欣赏的部分将之展示在前台。


3.镜像与凝视

尽管很多时候美图是一种经过修饰的幻象,但它依然有着现实的基础,折射着人们对理想的自我形象的认知。从人们的心理需求角度看,对个人形象或个人生活照片的美图,是自我期待的外化,也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美图的照片在一定意义上承担起了镜像认同中的镜像装置角色,个体对图片的美化方向一方面是表达了理想自我的设计,另一方面假想的他者的眼光时时会干扰着个体,他总会自觉不自觉的在美图中设想如何去迎合他人的评判。


4.文化消费与驯化

美图也是今天一种典型的文化消费方式,使用美图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参与一种大众文化消费竞赛,但这种竞赛的结果未必是个性的锐化,反而可能是个性被磨蚀,美图与晒图变成了个体的文化趣味,接受大众文化洗礼的过程,在这种洗礼中,越来越多的个体在不断向集体的趣味和取向妥协,被之驯化。


(三)表情包:密码、标签与面具


1.表情包的意义生产与多重密码


社会热点十群体文化:表情包生产与使用中的编码与解码

表情包的生产与使用是一对编码与解码的关系,表情包中每个元素的选择,不同元素间的组合方式都是生产者的编码过程,解码者也会按照一定的解读规则进行解码。近几年来,表情包生产的一个主要变化在于大量表情包伴随社会热点而生,也因此成为社会热点的一种记录方式。热点事件话题转化成了表情包中的视觉符号,表情包也不再仅仅用个人的表情,而是从一个侧面反应社会的表情。


心境与情境:表情包发出与接收中的编码与解码

表情包的发出与接收组成了一对编码与解码关系,这体现在每一次的表情包使用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起作用的更多的是个人化的编码规则,从发出者的角度看,作为表情包的使用者,他们会根据不同的心境和情境选择表情包,并赋予表情包实时的意义,这是他们对表情包的在编码过程而在接受者那端也有一个对表情包的解码过程,在不同的语境下对同样的表情包解读会产生差异,交流双方的熟悉程度,双方的关系性质,双方所属的群体等这些更大的交流情境都会影响到表情包的解码。


■从编码、解码到加密、解密

综合而言,表情包的意义生产是在表情包的生产者与使用者,表情包的发出者与接受者两组编码与解码的过程中完成的,编码与解码中参照的具有一般的虚拟表情的编码规则,也有阶段性或群体性文化的编码规则,而在每一个使用情景中,使用者个体也会在其中加入个人规则。


2.作为标签的表情包


■“中老年表情包”:代际区隔的标签

表情包的使用具有显著的代际区隔性,因此也成了一种反映代际特征的标签在表现包使用方面,不同年龄的人群会有不同的模式。90后以下的年轻人与60后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之间,更是形成了清晰界限。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选用的表情包更偏向于人像、动漫人物、动物等元素表情包使用也像换衣服一样,会因时因情境不断变化。年轻用户赋予了表情包多元的意义,也会有表情包的多种“玩法”。而对于中老年人群(特别是老年人)来说,表情包仅仅是表达心情的。日常交说中,他们多数会使用常规的表情符,节日是他们使用中老年表情包的高峰期,这时发出的表情包具有旧时的“明信片”“贺年卡”的功能。他们的“表情包库”也会保持较高的稳定性。


■小众表情包:群体认同与群体文化的标签

即使是90后、95后、00后这些同属年轻人群的群体,在使用表情包时也会有差异,而不同文化取向的群体,也会有不同的使用偏好。在一些群体也会出现自己独有的小众表情包。


■表情包大战:政治态度与政治行动的标签

在一些时候,表情包也成为年轻网民的一种表达手段,成为恶搞、抗争的方式其中也不乏政治性意味的行动。例如在“帝吧出征”的事件中,表情包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表达方式,得到淋漓尽致的运用。在粉丝民族主义的其他集体行动中,表情包也成为一种新的“武器”。


3.作为社交表演面具的表情包


■柔化性表演

在日常交流中,文字交流会更多呈现个人的棱角甚至锋芒,有时这也是引发冲突的缘由。而表情包可以将人们的校角柔化,就像拍照时的柔光滤镜一样,这也是一种自我形象的“美颜”。对于那些在他人眼里一贯严肃、高高在上的人来说,表情包的使用有可能瞬间让他们变得亲和、接地气。


■夸大性表演

相比文字输人,表情包的发送更为简便,因此,人们在使用表情包时会显得十分大方,常可以一口气抛出一连表情符,从表面来看这代表使用者情绪饱满,但有些时候它或许是真实情绪的一种夸大。表情包的数最未必与使用者的情绪成正比,也未必与使用者的用心程度成正比。


■伪装性表演

作为面具,表情包在某些时候不仅可以弱化自己的锋芒,还可以掩饰人们的真实心情,对心情进行“美图”。在私聊、群聊中不断弹出的各种“积极正面”的表情包背后,或许隐藏着大量负面情绪。


■敷衍式表演

使用表情包的另一种可能,是对交流没不经心但又不想得罪对方,抛出表情包可以延续互动,这是一种敷衍式的表演。相比文字表达,表情包不需要动太多筋,可以用低成本维持交流。


(四)网络视频:新生存方式与新文化运动


1.视频时代新的平民权利


■影像全创作记录权向民间下放

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将影像表达和传播门槛降低后,视频制作才真正成为一种新的平民权利10多年前兴起的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开启了第一轮平民化视频生产运动,而移动时代带来的拍摄工具的随身化,加工工具的傻瓜化以及传播平台的社交化,使得视频的生产与传播进一步日常化,也促成了新一波的草根化食品生产波浪。多数普通用户使用视频甚至不是为了创作,而只是为了记录记录美好生活,记录世界,记录你这些口号虽然是由视频是要平台的运营者提炼的,但他们的确回应了网民使用视频手段最朴素,最常见的动机。


■个体表达权、存在感的增强与“变现

虽然数字技术带来了用户的虚拟化生存,也推动了普通用户在公共空间的表达,但以往人们在公共空间的表达主要是基于文字的意见表达,多数人表达产生的影响仍十分有限,甚至很多时候只是自娱自乐。他们在公共空间里的存在感很。更缺乏将虚拟空间表达权转化为现实空间权利与收益的“变现”能力。但当个体的表达手段从文字转向视频之后,人们在公共空间的表达内容和式大大丰富,表达的素材可以直接来源于日常生活,不需要见识与思想打底,拿起手机就可以拍视频。表达的力量不一定来自于技巧,而更可能来自于生活本身。


2.视频化生存:移动时代日常生活的“媒介化


■在视频世界里展现与改变“活法

对多数短视频生产者和视频直播者来说,进人视频平台的起步之初,他们创作意识与能力,只能是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素材。因此,他们的视频记录大多会呈现简单、朴素的生活质感,有时就是生活的原样展示。但对看惯了电影戏剧化表现及套路化创作的人们来说,在视频平台骤然涌现的生活的原生态,反而带来了新鲜感,一些人也会受到鼓舞,开始模仿他人展示自己的生活。


■既远又近的陪伴

网络视频不仅是记录与展现方式,也是一种社交,基于视频的相互陪伴,也成为视频化生存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视频直播对于视频化陪伴尤为重要。社交性的视频直播有很多是无事件、无主题的,主播只是靠不停地说话、与观看者互动来维持直播,但是,很多时候仍会让人乐此不疲。


■生存即创作,创作即生存

网络视频的发展赋予了普通用户创作权与创作能力,虽然多数用户一开始并不懂创作,但是当视频应用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时,即使是普通用户生产的视频,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创作”成分。视频化生存不断模糊了创作与生存的界限,一些创作者,也会逐渐走向专业化。


■从“文字化生存”到“视频化生存”

虽然从传播角度看,网络视频是一种新的传播手段,但是,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生活在视频世界,其意义不仅仅在内容的生产与传播,而是获得一种新的生存方式。


3.直播:从个人化表演到群落性亚文化

在网络视频的发展中,视频直播的兴起尤为引人关注,除了承载着视频化生存的意义外,直播还在创造自己独有的文化。


■基于“真身”活动的表演

视频直播的流行,给人们提供了自拍、美图和文字“表演”等之外更多的表演舞台。视频直播中的表演,不只依赖个人形象或身体,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活动,如:聊天、日常生活、才艺展示、旅游、美食(包括吃播)、美妆、游戏、实用教学、购物等。活动的丰富性大大延展了人们的表演空间。


制造属于个体的媒介事件

但媒介事件有两个重要特征,仪式性与表演,对于个体来说,一旦将日常生活置于公众暴露之下,被他人围观时,也会具有某种神圣性,一致性和表演性,从这个角度看,它也具有某些媒介事件的特征。


4.二次元”:视频世界里的另一座文化城堡

不同群体使用视频的诉求不同,方式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从视频中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和文化归属。人们不同方式的参与和贡献,也使得现实世界在视频平台中呈现出五光十色的面貌。


三、真题


1.网络直播(2023年兰州大学专硕334名词解释)

2.网络直播(2021年四川大学专硕334名词解释)

3.直播带货的利弊(2022年兰州大学学硕839简答题)

4.谈谈对微信表情包的理解(2022年郑州大学学硕625简答题)

5.分析短视频新闻的弹幕满足了受众的什么需求?(2022年华南师范大学学硕334论述题)


四、拓展内容


(一)网络直播

网络直播是基于互联网以视频、音频、图文等形式向用户持续发布实时信息的活动网络直播改变了原有的媒介生态,可视性交互性、实时性、沉浸性越来越强,从内容生产来看,网络直播的特点包括:减弱“拟态现实”的影响,增强了信息传播的真实性;传受之间的互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共时性;直播内容以UGC为主PUGC和PGC为辅。网络直播存在的问题包括:内容低俗同质化,盈利模式粗放简单,违法侵权时有发生。网络直播按内容来可以分为游戏直播、秀场直播泛娱乐类直播、电商直播等。


(二)直播带货

直播带货也称为直播营销或直播电商,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以视频、音频、图文或多种直播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营销的商业活动直播带货实质是“内容+电商”的结合,是对内容的全新组织形式,通过主播与粉丝之间建立的密切关系,重塑“人、货、场关系,相较于原先的图文、短视频方式实现了及时性、增加了互动性。目前,直播带货平台已形成短视频平台抖音、快手和电商平台淘宝、京东、拼多多的两类平台对垒之势,前者有用户流量、大量主播等前端优势,后者有供应链、品牌商资源等后端优势。


(三)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学和人类学概念,指的是由亲属关系和地缘关系所决定的有差等的次序关系。费孝通认为,差序格局是以个体为中心像水波纹一样推及开愈推愈远,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缩的社会格局且它随自己所处时空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的圈子。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熟人社会”的概念,此概念是理解差序格局的重要社会文化背景。费孝通认为中国传统的社会结构基于血缘、亲缘和地缘,源自于中国农耕文明自给自足的特性。


每期都有PDF笔记,无需任何转发,任意门公益资料星球持续更新,同学们直接公众号后台回复【新媒体用户研究7】获取本期PDF版本笔记。




◀往期回顾▶
《新媒体用户研究》背诵笔记01
《新媒体用户研究》背诵笔记02
《新媒体用户研究》背诵笔记03
《新媒体用户研究》背诵笔记04
《新媒体用户研究》背诵笔记05
《新媒体用户研究》背诵笔记06






新传考研任意门
专注新传考研。拿下全国25所新传院校第一名,超50所新传院校前三名,连续五年考研成绩优秀。获评新传考研年度机构、年度人气讲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