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背诵!彭兰老师著作笔记更新(9)!

文摘   教育   2024-11-02 12:02   江苏  


冲刺背诵笔记
直接背诵!


《新媒体用户研究

——节点化、媒介化、赛博格化的人》

这本书主要讲解了什么呢?有三条线✍️《新媒体用户研究》观照新媒体时代的人,探究人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在新媒体作用下人与人的关系。


全书从三个关键视角来观察新媒体时代的用户其一,节点化的用户。作者将新媒体用户视作新媒体的传播、社交关系、服务这三种网络的节点,以此洞察新媒体时代传播的新意涵以及社会关系的重塑。
其二,媒介化生存的人。移动时代新媒体用户的数字化生存,也是一种典型的“媒介化”生存,媒介与现实生活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映照、相互生成的关系。理解这些新的关系,才能更好地理解新媒体时代的人。
其三,赛博格化的人。正在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在促成人的“赛博格”化,也使得人-机关系成为未来重要的传播关系。
人既是新媒体的用户,也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更是复杂的生命体。《新媒体用户研究》既体现以人为本的观察视角,更呈现出面向未来的研究意识。
每期都有PDF笔记,无需任何转发,任意门公益资料星球持续更新,同学们直接公众号后台回复【新媒体用户研究9】获取本期PDF版本笔记。


第九章:赛博格化:智能时代的人与人机关系


一、章节简介


目前我们对于用户的研究,更多的是基于人与人、人与内容及人与服务几者关动角,但面对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等技术支持下正在到来的智的就,我们对于用户的认识,需要将智能机器(包括各种智能化物体)作为影响用-个重要因素来考虑。智能时代的人,将因机器的新应用而出现新的数字化生梯态,人与机器的关系,也会发生深层变化。本章便聚焦人机关系展开讨论。



二、书本内容


(一)赛博格内涵

赛博格(cyborg)这个词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1960年,美国航天医学空军李的两位学者曼弗雷德·克林斯和内森·克兰在《赛博与空间》一文中首次提出赛博格这一概念。这两个科学家从“cybernetic(控制论) 和“organism”(有机体)两个词中各取前三个字母构造了一个新词cyborg”,两位学者提出为了解决人类在未来星际旅行中面临的呼吸、新陈代谢、失重以及辐射效应等问题,雷要向人类身体移植辅助的神经控制装置以增强人类适应外部空间的生存能力,由此带来了赛博格这个概念。赛博格后来被定义为人的身体性能经由机械拓展进而超越人体的限制的新身体,也有人将其简称为电子人美国学者堂娜·哈拉维称之为“一个控制生物体,一种机器和生物体的混合,一种社会现实的生物,也是一种科幻小说的人物”。


(二)智能时代新的数字化生存


1.智能设备促进的赛博格化与人的“虚拟实体”化

当越来越多的智能物体(如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存在于人的身体上,它们采集的数据,便成为人的状态、行为、需求等的一种外化或映射。智能设备提高了人的“可量化度”与“可跟踪性”。


在制造业,近年来出现了数字孪生这一概念,即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模型,借助数据模拟物理实体在现实环境中的行为,通过虚实交互反馈、数据融合分析、决策迭代优化等手段,为物理实体增加或扩展新的能力。这一概念启发我们,物理实体的数字化映射模型,也是认识物体的一种手段,对于人来说,也是如此。只不过制造业所说的数字孪生具有唯一性,而对人这样的实体,可以在不同的目标与维度下,建立不同的映射模型。这样的“虚拟实体”,为网络服务者提供了精准、动态认识用户的新方式。


2.可分离、重组与永生的人的“数字化元件”

在人的实体被不断的数字化的同时,基于实体的某些元件进行数字化伪造也就变得越来越容易。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人的某些个人特征可能被转移结合到其他实体中,由此带来了难以识别的深度伪造,对一般个体来说,被数字化伪造的结果可能使他们的名誉形象受损,也可能会带来经济损失等其他问题,而对公众人物的深度伪造则可能带来更严重的社会影响,深度伪造也为媒体进行新闻的真实性判断,更带来了巨大挑战。


当然身体的数字元件的转移技术不仅仅会带来负面的深度伪造,他们也可以被开发者们应用到其他的积极方向,如在给孩子讲故事的软件中植入父母的声音,以增加亲子互动的感觉。中性地说,这些智能技术带来的是人的数字化的重组。人的一些特征,例如表情、声音、身材、语言风格等,可以用数字化方式描绘并复制,也可以被移都到其他对象身上。在数字化世界里,每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成了很多数字化的元件或元素,这些元件、元素可以从个体身上被分离,与其他对象结合。


(三)智能时代新的人机关系


1.回归人本:智能时代人机交互技术的发展趋向


■语音交互技术

语音交互不仅成为人机交互的新方式,也被业界一些人寄予了成为互联网人口的期待。不少互联网企业都开始了这方面产品的试水。亚马逊在2015年推出了智能音箱Echo,它可以与智能手机应用搭配使用,通过Alexa语音助理,用户说话就可以完成播放音乐、设置闹钟、叫车、订餐、购物等操作。在国内,近年也先后出现了科大讯飞与京东合作的“叮咚”、百度的“小度”、阿里巴巴的“天猫精灵”、腾讯的“叮当”等智能音箱。


从语音这一交互手段切入,围绕语音使用的场景来开发智能设备和相关软件,将推动语音交互逐步升级为互联网入口。除了智能家居外,汽车也应是语音交互的一个重要应用场景,汽车与语音交互的结合,也许会带来另一种移动互联网的入口。


■体感交互技术

通过手势或身体动作来与信息终端进行交互的技术也正在成熟。智能家居的一个发展趋势,也是体感交互。在虚拟现实的应用中,体感交互也会是一种主要的人机界面。尽管体感交互技术及应用水平还有待提升,但是,它实现的“隔空操作”效果:为未来的人与机器的关系带来了新的可能,它也将会成为一种主流的人机界面。


■生物识别技术

人脸识别、虹膜、指纹、掌纹等其他人的生物特征的识别,也会成为智能交互的手段。


■视线交互技术

在未来,眼球的运动或者说视线也可以成为人机交互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通过眼睛活动就可以控制电脑或其他终端。2012年年初,专门从事眼动仪研发的瑞典 Tobbi 公司宣布将为 Windows8发布眼控“Gaze”凝视界面,即允许用户通过眼控技术来控制电脑操作,并称通过眼睛来控制屏幕和鼠标控制一样精确,但是要比鼠标更加直观、自然、快速。尽管正常人对这样一种交互手段的需求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对于一些残疾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


■脑机互联

人机交互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便得脑-机接口逐步变成现实、脑机互联是一种新的人机接口方式,它是基于脑电信号实现人与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通信和控制的系统,也就是说,可以将脑电信号直接转化为计算机可以处理的对象。


2.人机传播:新的传播形态


■人-机器人互动实现多重满足

在未来的人机互动中,人与机器的互动或将成为常态,尤其是与社交机器人的互动。社交机器人,是具有拟人化的特征,模拟人类的情感表达方式,与人类进行情感互动的机器人,有些社交机器人具有实体形象,也有些是以软件的形式存在。但人与社交机器人的情感交流,不仅仅是符号互动,有时也是身体的互动,这也是人机传播的新内涵。人与社交机器人的互动,主要基于情境性、补偿性、定向性等交流的需要。


■人-物互动构建新信息系统

今天人们获取信息主要依靠一些典型的载体或终端,无论是报纸、电视机还是电脑,手机,但未来的技术会使各类物体智能化,使其成为信息终端,这不仅会扩展信息获取的渠道,也会构建新的信息系统。


■人-物互动外化人的自我传播

今天的社交媒体,传感器等智能化物体成为了另一种自我传播的中介,它使人对自身的物质层面有了更多的自我观察解释的机会,甚至过去被认为是不可量化的精神层面的反应,如情绪和心理状态等,也可以因一些可穿戴设备而被量化,这也可能会促进人对自己的物质化状态的关注,促进精神自我与物质自我的对话。


3.人机协同与人机共生

未来人与机器的关系的另一种可能是人机协同或人机共生。人机协同的目标是利用机器在某些方面的优势来增强人的能力,但人也同时需要在与机器的协作中继续发挥自身的强项,而人机协同在未来也可能会进一步深化为人机共生。未来的技术不仅会带来人的进化,也会带来机器的进化,人机共生的未来也需要我们对机器及机器人的角色及权利有新的认识。


三、真题


1.具身传播(2024年暨南大学专硕440名词解释)

2.具身传播(202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硕685名词解释)

3.具身传播(2024年重庆大学专硕334名词解释)

4.数字孪生(2023年上海交通大学专硕440名词解释)

5.数字孪生(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专硕440名词解释)

6.赛博格(2021年云南大学学硕638名词解释)

7.赛博格(2023年浙江大学学硕719名词解释)


四、拓展内容


(一)数字孪生

数字孪生是具有数据连接的特定物理实体或过程的数字化表达,该数据连接可以保证物理状态和虚拟状态之间的同速率收敛,并提供物理实体或流程过程的整个生命周期的集成视图,有助于优化整体性能。学术界的定义:数字孪生是以数字化方式创建物理实体的虚拟实体,借助历史数据、实时数据以及算法模型等,模拟、验证、预测、控制物理实体全生命周期过程的技术手段 。从根本上讲,数字孪生可以定义为有助于优化业务绩效的物理对象或过程的历史和当前行为的不断发展的数字资料。数字孪生模型基于跨一系列维度的大规模,累积,实时,真实世界的数据测量。


(二)具身传播

具身性意味着将身体作为支撑个体进行交往和传播的实体,使之成为社会生活的中介,沟通外部世界的主体性媒介。在此基础上,具身传播来自对具身认知的思考,代表着身体作为个人接触、认知、介人世界的枢纽,将身体而不是精神看作是传播交流的主要媒介。实际上,讨论具身传播一方面需要观照到人的身体是如何参与到传播活动中,肯定身体在信息流动和接受过程中的物质性地位,另一方面要求研究者承认身体关系在意义生产和维系中的基础作用。正如杜威所说:“我们的身体经验是我们能够'意谓”思考”知道“交流”的最初基础”。近年来,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元宇宙等未来场景概念影响,关于机器无机身体形态的生成和个人数字化身的活动主体讨论使具身传播备受瞩目。


每期都有PDF笔记,无需任何转发,任意门公益资料星球持续更新,同学们直接公众号后台回复【新媒体用户研究9】获取本期PDF版本笔记。




◀往期回顾▶
《新媒体用户研究》背诵笔记01
《新媒体用户研究》背诵笔记02
《新媒体用户研究》背诵笔记03
《新媒体用户研究》背诵笔记04
《新媒体用户研究》背诵笔记05
《新媒体用户研究》背诵笔记06
《新媒体用户研究》背诵笔记07
《新媒体用户研究》背诵笔记08






新传考研任意门
专注新传考研。拿下全国25所新传院校第一名,超50所新传院校前三名,连续五年考研成绩优秀。获评新传考研年度机构、年度人气讲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