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代机使用导弹隔热层
文摘
2025-01-25 08:02
山东
成飞歼36与沈飞歼50突破3马赫以上速度,不可能使用原先的隐身涂料。中国航天空气动力研究院团队在《气相物理》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中国最新研制的防热材料可在 3000℃高温下连续工作 3000 秒以上。这意味着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可以用 10 马赫的速度飞 50 多分钟,射程近 1 万公里,表面材料都会保持非常稳定。且该材料可以保持表面光滑,能降低飞行器的阻力,有利于蒸发散热,避免破坏飞行器的气动控制;还具有隔热性,能避免高温对导弹内部的部件造成负面影响;该蒙皮可以吸收宽频段的雷达波,包括米波雷达(P 波段)的电磁波。通过集总电阻的方式,将入射的电磁波转化为热能,能有效吸收 P/L 波段雷达的电磁波,极大提升隐形战机对米波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使战机在更多复杂战场环境下可实现隐身作战。传统吸波涂层厚度大、重量大,如 F-35 战机的吸波涂层每平方米重达 2.5 到 3 公斤,而西北工业大学研发的隐身蒙皮厚度仅为 0.2 毫米,重量大幅减轻,能有效降低战机总重,提升飞行性能,为战机提供更多载荷空间,增加机动性、灵活性和作战半径。西北工大采用了中北大学研发的 “雷达隐身防弹一体化新材料”,具备更强的耐热性能和高温下的稳定性,不仅大幅提升了隐身蒙皮的强度,还使战机能够在更高温度下持续运行,突破了传统隐形战机的热障瓶颈,减少因温度过高导致的涂层脱落或性能下降问题。国防科技大学研发的隐身隔热材料,摒弃了既笨重又昂贵的磁性成分,普及成本较低,在大规模量产与广泛应用上具备经济可行性。该材料质地轻盈且柔韧,厚度极薄,仅相当于两张复印纸,在保证隐身效果的同时,几乎不会给战机增添额外重量,不影响其机动性与飞行性能。能够将波长范围在 70 至 20 厘米的电磁波转化为热能,覆盖了 P 波段和 L 波段,这正是目前大多数反隐形雷达的工作频段,相当于给战机披上了能抵御主流反隐身雷达探测的 “隐形披风”,使战机不易被反隐身雷达发现。空天一体化战机,电子设备众多,高温会影响其性能和可靠性。隔热涂层可将电子设备舱内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保障电子设备如雷达、通信、导航系统等正常工作,使战机在作战中保持良好的信息感知和处理能力。隔热涂层能有效阻隔高速飞行时的气动加热和发动机等部件产生的高温,防止机体结构材料因高温变形、性能下降,延长战机使用寿命,确保在高难度机动和长时间飞行任务中结构稳定,维持良好的飞行性能。隔热涂层的轻量化设计,在保证隔热性能的同时减轻战机重量,根据空气动力学原理,可降低飞行阻力,减少燃油消耗,从而增加战机的航程和作战半径,使战机能够覆盖更广阔的作战区域,实现更远距离的作战任务,增强空军的战略威慑和战术打击范围。隔热涂层技术的领先,展示了我国在军事科技领域的强大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提升了我国在国际军事领域的地位和话语权。
![](/static/gotop.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