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导演黎民伟,没有之一

文摘   2025-01-13 08:56   山东  
想想吧,那时还没有先进的航拍技术。
黎民伟把自己绑在飞机的弹仓
用摄影机记录了战争的真实场面。
当您看到真实的血肉之躯倒在电影拍摄机之前,
没有电视剧中的夸张动作,
就像被一个东西绊倒了,
再也没爬起来。
请问,
中国还有哪个导演敢这样做!
黎民伟,早期电影开拓者,编剧导演,中国电影先驱之一,有“中国电影之父”、“香港电影之父”之称。
1994年第十三届香港金像奖授予他最高荣誉奖。
就在士兵倒下的身后十几米端着摄影机拍摄
何等的胆魄!
没有之一。
注意,
十九路军最显眼的标志就是每人都背着一个斗笠。
斗笠成了十九路军的标配。
斗笠下的血肉之躯,其中不乏“童丁”。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上海这座繁华都市里,人们习惯了西装革履与灯红酒绿,对于初来乍到的十九路军士兵,他们身着朴素的军装,头戴斗笠,脚蹬草鞋,显得格格不入。
市民们私下里称他们为“阿乡”言语间不乏轻蔑与不屑
这些来自乡村的士兵,在他们眼中,似乎只是一群未经世事、不懂规矩的外来者。
这群“阿乡”的头儿就是蔡廷锴
瘦并不代表弱。
老猫用手机拍摄蔡廷锴书法碑文,玻璃反光有些模糊。
谁能想到身经百战的“军阀”,
竟然有这等书法!
主席与蔡廷锴等合影。
历史的车轮回到以前,
当战争的阴霾笼罩上海,当外敌的铁蹄践踏家园,那些曾被轻视的“阿乡”士兵,却以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保卫城市的钢铁长城。
他们不再是市民口中的笑谈,而是成为了这座城市最坚实的守护者。
这就是淞沪一二八抗战
战争的硝烟中,十九路军的士兵们展现出了惊人的勇气和坚韧
他们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每一次冲锋陷阵,每一次拼死抵抗,都让市民们逐渐改变了对他们的看法。
那些曾经的嘲笑与轻视,被深深的敬意和感激所取代。
而冒死拍摄中国第一部战争记录电影的就是黎民伟
不知道中国所有的导演是否都有这种担当。

《十九路军抗日血战史》这部纪录片,是黎民伟对十九路军将士们最真挚的致敬。

影片中,战士们身着简陋的军装,却眼神坚定,手中的武器虽然陈旧,但战斗的意志坚不可摧。

他们在八字桥拼死卫国,即使面对强敌,也毫不退缩。

蔡廷锴将军的抗日演讲,更是激发了每一位战士的热血,他们的呐喊声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响彻云霄。

影片中的上海火车站,成为了战争的见证者。

曾经繁华的车站,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大批平民在轰炸中死伤惨重。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灾难面前,人们依然顽强地生存着,彼此扶持,共同抵御外敌。

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

要知道,
提出建议,让第一次政协会议行使人大职能的,
正是蔡廷锴。

潘汝刚
文章,图片,音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