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名纤检人连续16年赴疆!奋战在天山脚下的江苏“纤”锋

企业   2024-11-14 17:30   江苏  

在位于新疆奎屯市的农资集团棉花储运公司仓库内,高高的棉花垛像一幢幢楼房依次排列有序,一眼望不到头。

每年10月以来,每天早上9:30,身穿蓝色大褂的检验人员就会涌入这里,然后似雨点落在雪地上一般,星星点点洒在高大的棉垛里,很快淹没其中。他们的面容大多被帽子口罩遮住,但能清晰地辨认出,每一件大褂背后都印有统一的名字:江苏纤检。

这些江苏纤检人来新疆做啥子?



赴疆守护“金蛋蛋”



行驶在去往奎屯市的连霍高速上,沿途的棉田里随处可见一卷卷被亮黄色外皮包裹着的籽棉。一吨籽棉能卖上一万多元,因为能“生钱”,这些籽棉也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作“金蛋蛋”。

“世界棉花看中国,中国棉花看新疆”。作为中国棉花的重要产区,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九成以上,因此,确保新疆棉花质量安全至关重要。2009年以来,江苏市场监管系统的纤检机构每年都会派出约百名技术人员远赴新疆开展棉花公证检验工作,完成的公检任务量大约占全国总量的10%。2024年度,13家纤检机构又选派97名技术人员,参与新疆监管棉公检任务“大会战”,他们将要在新疆工作四五个月的时间。




“金蛋蛋”在经过除杂、轧花、打包等工序后,成为一个个包装完整、可进行质量追溯的皮棉成品,收入监管仓库后,便等着检验人员给予它们最翔实的“身份信息”。

一批棉花的质量如何,是要历经重量检验、品质检验两个大环节后,最终具象为一张监管棉公检证书。而江苏纤检机构主要负责的是重量检验:对毛重、皮重、回潮率、含杂率进行检验检测。

连续赴疆16年来,江苏纤检的脚步也走过了新疆大大小小的棉花监管仓库。尽管地域各异,挑战重重,但确保每一次监管棉公检数据严谨准确,始终是他们不变的职责与使命。

新疆监管棉的公检数据不仅关系到棉花产量、品质等级的核定,还直接关系到棉农补贴发放、棉花定价流通,不容有失。作为今年主检机构任务发布和数据审核的负责人,盐城市纤维检验所的杨勇深有感触:“拿不到公检证书,就会影响棉花销售。必须保证每一个环节在限期内完成,从入库到发证不超过48小时。这是我们的任务,更是我们的责任。”



“48小时”与“5000吨”的考验




在今年由江苏纤检机构负责施检的三个监管仓库里,农资集团奎屯西库的体量尤为大。“目前入库量在每天5000吨左右,在全疆能排到第二。”杨勇说。因此,13家机构中有9家都被安排在了奎屯西库。尽管如此,庞大的入库量仍然是不小的考验——5000吨意味着一天内要入库约110辆满载186个棉包的卡车。

“放车吧!”早上8点多,奎屯的天还未破晓,南通市纤维检验所的范明澄和江苏省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的储露已到磅房就位。一声招呼后,仓库门口的货车长龙开始缓缓向前挪动。“磅房是整个公检环节的第一道关,早出晚归是常态。只有我们做好提前量,才能为后续的检验环节留好余量。”储露说。




范明澄负责查看棉包数、确认车牌号和批号,储露则核对并录入相关信息,上传毛重数据。两人虽然来自不同单位,但面对源源不断的入库压力,仍有条不紊、配合默契。“工序不复杂,就是要严谨准确。车上司机是否全部下车、积雪是否清理干净,这些细节都会影响到棉包的重量,要仔细再仔细。”储露说。

早上9:30,大部队抵达。班车刚一停稳,纤检人便涌入休息室,拿上安全帽、拎起设备随即转身入库,在一阵匆忙的脚步声后,休息室又迅速回归空无一人的宁静。

要准也要快,是每一个江苏纤检人对自己所在岗位的要求。棉花入库后,需要依次进行扫描、“测水”(即回潮率检验)、品质检验样品抽样、含杂率检验样品抽样,以及样品交接。环环相扣,容不得掉链子。

“又来任务了!”下午两点多的阳光正是最温暖的时候,晒在身上不禁让人懒洋洋的。不知是谁的一声提醒,仿佛一声号令让所有人立刻精神起来。

苏州纤维检验院的朱自强尤为焦急。填写好新任务的样品交接单后,他赶忙跃上电动三轮车,向着仓库的方向猛地一转电门,留下一阵扬起的尘土。“不能耽误抽样同志的进度。”朱自强喃喃自语。他的工作是为抽样人员提前备好样品袋,同时标注好批号、实验室、加工企业等信息,便于后续的样品交接。虽然这项工作仅仅是重量检验环节中的一个“小齿轮”,但朱自强转动电门的手从来没有松过劲。直到将最后一批样品袋提前挂在待检棉包上,他的车速才稍稍放缓一些。




齐心协力早已是每个江苏纤检人无须多言的共识。

无论在哪一个监管仓库,当天入库的棉包都要求当天检完,不能有积压。这样做,不仅是因为不能影响后续进度,还为了确保回潮率不受到环境变化的过多干扰。因此,当仓库一线的检验工作全部在当天完成后,剩余的时间压力则全部给到了第二天的含杂率检验。




技术活与“体力活”


当你深入了解每一个公检流程岗位后不禁会有种恍惚感:这……怎么那么像“体力活”?

但在常州市食品药品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朱晓丹看来,含杂率检验工作是个实打实的技术活:每个送来的样品需要手工再取3—4克,将每批20个样品均匀地铺在杂质盘上,再送至全自动原棉杂质分析仪进行检测。这期间,样品杂质是否均匀、杂质含量大约多少在检验员的心中就已经有了大概,一套流程下来,离不开经验和专业能力的判断。




朱晓丹在江苏纤检机构里还算是“新人”,今年是她第2次来新疆参加棉花公检,但含杂率检验的手速丝毫不逊色前辈们。“高峰的时候一天有170多批,很多样品堆在那里,看着就很有压迫感。”朱晓丹说。经历过高强度实战磨炼,她已经可以实现15分钟左右完成一批次检验,但即便如此,遇到高峰期干到晚上7点多也是常有的事。

同样的,在仓库一线进行含杂率检验样品取样也需要丰富的经验判断:取一整块约30克的完整样品、判断同一批次的20个样品是否均匀……但相较于实验室的工作,在仓库一线的取样工作更像是一个“体力活”。

“每个棉包都是经过400吨重量的压力打包成形的,坚如磐石。需要把手指深深地插进去抠一块出来。”来自江阴市纤维检验所的李云飞一边说着,一边单手插进棉包内,看似毫不费力地拽出一个棉花“方块”,接着撕下棉包条码与“方块”一起放进塑料袋。“你必须一次性抽取,不能分几次,不然会影响品质检验的结果。”李云飞说。




含杂率检验的样品一批次只需要抽20包,而品质检验的样品每一包都需要抽样,每批次棉花一般有186包,平均每天要抽12批次,像这样的动作一天要重复上千次。“一天下来手指都是麻木的。”

相较于抽样的“体能考验”,测水时将针插进硬邦邦的棉包里绝对算得上“无氧运动”。

棉包外层的棉花最容易被外部环境干扰,为了测量准确,测水的针头需要插入棉包深处约10—15公分,同时两针间距也要控制在10公分左右。“插深全靠力气,插准全凭经验。”泰州市纤维检验院的刘存进这样总结自己的工作。只见他夹紧大臂,握紧测水针,用半边身体的力量将针头又快又准地顶入棉包内。“一般人两只手可能都捅不进去,要靠那一下的爆发力。”刘存进笑着说。每批次186包棉包中,要根据系统随机选定的20包棉包进行回潮率检验,这样一来每天要“插针”数百次。




心怀炽热无惧严寒



“你们现在来,天气还正是好的时候。”面对记者的到来,每一个参加过历年公检项目的人都会这样感慨。

10月下旬的新疆虽然艳阳高照,但风已经冷得让人不禁缩脖。这样的天气为何称得上“好时候”?

“奎屯市的奎屯二字,蒙古语意为‘寒冷之意’,这边冬天动辄零下三十多度。”

“我们在博州的两个仓库都正对着阿拉山口,经常刮大风,打包好的样品都能被吹跑。”

与高强度的检验工作相比,秋冬季节新疆恶劣的气候条件才是更为严酷的考验。

不少负责扫描测水的同志都有一双特别的手套——食指和大拇指的部位会剪出一个洞,方便手指点击扫描仪。即便冬天零下三十多度,亦需如此。




“冬天是入库量最大的时候,经常在室外一待就是六七个小时,机器都经常冻没电。”来自常州市食品药品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徐红辉已经是第8次参加公检任务,也是在新疆他才见识到,原来冻伤也会长水泡。

尽管来自江南的江苏纤检人很难适应这样恶劣的气候环境,却还是在最为严寒的四五个月里扎根于此,并年复一年。

多年来,奋战在新疆公检一线的江苏纤检队伍也在不断地壮大。有连续十多年来此赴约的“老棉花”,也有第一次参与的新面孔。他们之中不仅有轻伤不下火线的拼劲,有克难攻坚的韧劲,还有创新探究的钻劲。

来自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的朱小芳今年第一次参与棉花公检任务。用她的话说,“我是带着任务来的”。

从工作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是朱小芳一直以来的习惯,这次深入一线参与棉花公检任务的经历也给她打开了新视角。从加工环节入手是否能对皮棉含杂均匀性进行把控?如何科学准确辨别含杂不均匀性?作为一名在读博士,朱小芳总想着能不能利用自身所学在新的工作环境与流程中发现突破点或者获得新的启发,从而促进棉花品质的提升。



近年来,江苏纤检机构也通过提升检验质效、强化数据运用,及时将公检结果反馈到上游的育种、种植、加工环节,引导各方科学选种育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加工水平,生产出更多的高品质棉花,在促进新疆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赴疆公检这条“向寒”之路上,江苏勇毅“纤”行。江苏纤检人正在持之以恒地用一个个翔实的数据和一份份严谨准确的检测报告为新疆棉花质量“画像”不断增色。

天气预报显示,过不久,江苏纤检机构所驻点的3个仓库所在地将陆续迎来今年的第一场雪。对于公检工作而言,今年的严峻挑战才刚刚开始。属于江苏纤检人的公检故事,还在继续。



来源:江苏市场监管

 点我
“分享”“点赞”“在看”都在这里

品质泰州
祥泰之州,品质为尚。品质泰州诚邀您共建品质城市,同享品质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