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采摘野菜的小伙子,听到水鸟求偶的鸣叫触发了心事。
为了一位美好的女子,他夜不成寐;为了这位美好的女子,他愿弹奏琴瑟,打起钟鼓,竭尽所能求得她的欢心。
这就是《诗经》中较为有名的一篇《关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诗中所说“琴瑟友之”,指的是男子期望通过“弹琴鼓瑟”的方式来获得女子的芳心。
可见,古时琴与瑟总是相伴出现,并且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而且至今,我们仍用成语“琴瑟和鸣”来比喻夫妻情深意笃、和谐美满。
那么,你知道为什么琴、瑟总是相伴和鸣呢?
古琴的历史十分悠久,传说它的创制者有神农、伏羲、尧、舜等。
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了公元前四百多年以前的大量乐器,其中十弦琴和马王堆汉墓中的七弦琴的形制基本一致,都还没有后世琴面上的十三个徽位,而且底板和面板是分开浮搁在一起的。
从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当时的古琴弦数尚不确定,也没有琴徽。
缺少了琴徽,就很难找到泛音,按音也失去了依据。而没有泛音和按音,琴曲就显得十分单调了。
为了避免单调,就只能在节奏变化上多想花样,比如:长锁、打圆、掐撮三声等指法,在早期作品中被大量应用,从而构成“声多韵少”的曲风。
可见,早期的古琴尚不健全,无论在演奏方式还是乐曲风格上,都显示出稚嫩的特色。
因此,为了更好地表现音乐,古琴常常与瑟相伴出现。
瑟,也是一种古老的乐器,传说出现于夏代,到先秦时极为盛行,汉代亦流行甚广,南北朝时常用于和歌伴奏,唐时应用颇多,后世渐少使用。
瑟之所以能与古琴相伴,也是由于其音色与琴音相得益彰。
在《诗经》中,除了《关雎》的“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还有很多地方提到了琴瑟,如:《鹿鸣》中的“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鸡鸣》中的“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等。
从这些诗句中可以看出:当时琴瑟既用来表达爱情,又用在朋友欢聚的场合;而当琴瑟演奏时,人们无不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凝神谛听。
可见,琴瑟和鸣的演奏是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的。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END-
一方具有十四年历史的纯粹古琴空间。
度一古琴馆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