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我加入了长安汽车。34年的职业生涯中,有80%的时间献给了HR事业,在这个既具挑战又极具魅力的领域深深扎下了根。
✦ 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我领了4800元
✦ 招聘破千,“抢人”行动创下新高
✦ 坚持就是胜利,我们争取到了2个亿
公司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长期的支持和关注。
2019年7月,重庆市政府调整企业稳岗补贴政策,补贴力度加大。那时,我在人力资源部共享服务中心负责的业务板块中,有一项是政策争取工作。闻此讯息,我立即带领团队兵分两路投入战斗。一拨人马按补贴规则进行测算,另一拨人马则主动上门与就业局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于第一时间提交了补贴申请。
由于政策调整后是首次实施,参与审核的涉及8个政府部门,政策争取过程中间的沟通协调难度加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绝不放过一个细微的问题,坚持每周定期电话或登门拜访,与政府相关部门做到信息无缝链接。可即便如此,问题还是出现了。由于金额大、数据复杂,区社保局在数据审核过程中,其核准数据比我们的测算数据少了1769万元。
当时就有人提出,放弃算了!理由是,很多企业的补贴已经打到账户上了,而我们的金额较大,怕政府支付不了。但我坚持不放弃,因为企业要争取政府的补贴,相对来说还是挺难的。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支持相当的谨慎,既要有政策,企业又要合规,而且两者要匹配得上,总之都得看“缘分”。而1769万元的数据差异,问题应该出在数据统计口径上,相比争取一个新政策应该还是要简单得多。通过再次分析与测算,以及与社保局、就业局多轮次的沟通、演算,最终达成共识,1769万元总算争取到了!
2019年12月30日,经过公司上下无数人的共同努力,企业稳岗返还补贴2.13亿元终于妥妥地打到了长安汽车的账户上。
✦ 量化业务评价,让我成为真正的HR伙伴
第一次运用量化业务评价模式是在2015年。当时我还在工艺技术部综合处任处长。那时的工艺技术部在组织架构上仍然是一个传统的工艺部门,专业处所由冲、焊、涂、总、机、铸、发总、规划构成,业务上更多的是传统工艺开发与现场工艺技术难题攻关为主。
为了工艺技术的持续发展,作为部门人力资源业务负责人,在发现了业务新的增长点以后,我及时与部门长、各处所长沟通交流,并与公司相关部门及领导达成一致意见,成立了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所、基础技术研究所,两个研究所与规划所一道,形成三驾马车,共同牵头公司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研究与运用工作。
那时候大多数员工的认知还停留在传统工艺业务上,他们更愿意参与新品项目开发,对研究类业务不太上心。为更好地为新业务提供资源支撑和保障,我们研究并调整了薪酬分配机制,在确保合规的前提下,创新地提出并建立了员工业务积分激励机制。
首先,我们梳理出部门的核心业务项,转化为可量化的积分,作为激励的基础数据;再基于基础数据,拉开员工的绩效档次,形成收入差距。通过该机制的实施,员工将自己的精力合理分配到产品项目和研究类项目中,不仅有效保障了产品项目的切换与上量,更推动了精致工艺外观评价、辅料降本、IE分析、数字仿真设计、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较大突破,为公司智能工厂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次运用量化业务评价模式,是在共享服务中心。那时刚到共享服务中心任高级经理的我,发现员工们的业务结构化、重复性、批量性的占比大,员工中不少人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心态。为充分挖掘员工潜能,营造员工主动寻业务、抢业务的工作氛围,我对员工的绩效考评模式进行了调整。
结合在工艺技术部的经验,我为员工们量身定制了一个真正可以实操的绩效评价规则:“抢单制”。这种新型的绩效评价模式首次在人力资源领域建立并落地实施。
通过对业务分解、价值评估、数据验证、标准公布、PDCA优化等环节建立绩效“抢单制”后,员工主动承担业务的劲头上来了,最重要的是,量化的绩效评价结果,让年度或半年的绩效档次评价不再成为管理的痛点。这个业绩评价模式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