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看一眼特色糕点,切一刀倾家荡产”,作为糕点界的“糕富帅”,切糕在国人心中,始终与天价一词脱不开关系。
12年前,一起“切糕事件”,将切糕与“硬通货”画上等号,敢买一块切糕的人,在他人看来,要么勇要么豪。可十几年过去了,即便如今明码标价,切糕仍令大众避之唯恐不及,始终处在无人问津、生意惨淡的境地。
为何被誉为新疆特产的切糕,会成为如今这般模样呢?
(一块造型精美的切糕)
一、层层套路,让“丝路美食”变为“糕点刺客”
十几年前,当新疆切糕还是一个陌生的美食名词时,如果有人在街边看见,绝对会将其看做是糯米红枣切糕一类的“平价糕点”。
问一嘴价格,几元或者十几元不等,也都是一般人能够接受的价格,而那精致的花样和诱人的色泽,却又是普通的糯米切糕所不能比拟的。
(传统的糯米切糕)
如果你决定买上一块尝尝鲜,那可就彻底落入了卖家所设的千层套路之中。
首先,那所谓的几元或十几元的卖价,是以两甚至以克为单位的,而切糕用料极丰富,压得又极密实,小小一块就有数斤,一块至少也得上百元。
然而,这种情况还算是好的。
(切下来一块切糕重量可不小)
有的无良卖家在引人购买时会说出一个较低的价格,而实际交易的价格却要高的多。
购买前,卖家往往会给人一种15元一斤的印象,算钱时却反口说是50元一两,甚至干脆不上秤,切完就要价,一要就是数百甚至上千元,种种套路真是让买家猝不及防。
如果你不买或者坚称要退货,就会惹得摊主暴怒,成为“违背契约”的过错方,进而遭到摊主言语甚至是拳脚上的威胁。
(曾经令人谈之色变的切糕)
往往在这时,很多人都会选择认栽,付款买下后,也只能躲在无人角落里默默神伤,而那块用高价买来的切糕,是一点也吃不下了。
其实,在切糕传入内地之前,它不过是极具特色的新疆小吃——玛仁糖。
玛仁糖将大枣、坚果、果干、蜂蜜等数种新疆特产融为一体,曾也是丝绸之路上人们怀念家乡、获得能量补给的风味美食。
(新疆特色糕点玛仁糖)
可传到内地后不久,玛仁糖便独占了切糕这个名字,并以“天价”之名,成为了群嘲甚至是大众抵制和攻击的对象。
一个特色糕点之所以走到人人喊打的地步,某些不良商家的强买强卖、价格欺诈绝对“功不可没”。
(在街头售卖切糕的小贩)
二、“切糕事件”持续发酵,国人患上切糕后遗症
即便切糕宰客的情况时有发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都是小范围内的个体性事件。
而2012年发生在湖南岳阳的“切糕事件”,一举将新疆切糕的天价之名搞得人尽皆知。
事件的起因,是岳阳平江县某村的村民,因落入了切糕销售套路而心生不满,由此与切糕小贩发生口角和肢体冲突,最终演变成了一起群体性的斗殴事故。
(售卖切糕的小贩)
争斗中,不仅有人员受伤、车辆损毁,一车切糕也因此事而毁于一旦。
事件中最能引起争议的,是之后警方发布的一则有关该事件处理公告。公告中称,村民斗殴致使“损坏核桃仁糖果约16万元”。
信息一出,震惊全网,这个核桃仁糖果便是后来人们谈之色变的切糕。
(售卖切糕的小贩)
虽然警方之后又对损失的物价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和细分,但5520斤切糕,竟价值15万余元的结果仍令网友吃惊不小。
此后,该信息经多家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转载报道,瞬间由一个地方性的事件上升为了全国性事件,由此,便开启了全民对新疆切糕的调侃与群嘲。
“切糕恒久远,一斤永流传。”
“宁愿坐在切糕车上哭,也不愿坐在宝马车里笑。”
“买不了房结婚,特来求切糕的制作方法迎娶女友。”
(看得人多买的人少的切糕)
在网友的心目中,切糕俨然与钻石、豪车和房子等高价商品等同,成为普通人买不起的奢侈品。
无独有偶,2015年发生在山东莱芜的“碰翻切糕贩车,判陪6万元”的新闻,又引起了大众的广泛热议。
被机动车撞倒的切糕车辆,损失切糕400斤,经当地物价局认定,每斤切糕150元,加上车辆损失,共计61264元。
(一块切糕引起的价格争议)
此次网友的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了定价是否合理、是否出现了“切糕碰瓷”的情况等方面。而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并没有太多人去关心。
那几年,正是高价房以及贫富分化引起人们强烈不满的时候,切糕也因此成为人们发泄不满的靶子,几乎到了人人喊打的地步。
(无人问津的切糕摊位)
在这之后,又有“切糕加汞增加重量”以及“切糕大肠杆菌超标”等的不实报道,“切糕”也就是成为了不断搅扰着大众的神经的“反面商品”。
人们于是集体患上了切糕“后遗症”,十几年来,都将切糕视作了根本碰不得的东西,甚至这种情感还上升到了对当地人的偏见。
(新疆本地糕点店)
三、破局正名难之又难,切糕如何摆脱无人问津困境
切糕沦落到如今明码标价,都无人问津地步,是个别切糕卖家欺诈消费者行为的反噬,也是不负责任的媒体污名化切糕的结果。
其实,作为新疆的特色糕点,切糕无论是制作材料还是制作工艺都是极为考究的。
(切糕制作的手工工坊)
优质的切糕,不仅要求核桃、巴旦木、腰果等坚果颗颗饱满,葡萄干、红枣等果干粒粒新鲜,还要加入葡萄汁熬出的葡萄糖浆或者蜂蜜,高温熬制搅拌数个小时,摆出精致花样,压实冷却后才得完全成形。
也就是说,制作切糕是一项极精细、极费功夫的手艺活,无论材料还是人工成本都不算低。
(用料讲究的优质切糕)
可“切糕事件”的影响太过深远,又有被欺骗的消费者时时现身说法,致使一个本可以成为受人追捧的手艺美食,成为大众调侃的对象。
切糕如果想要为自己正名,摆脱“天价”的名声,首先必须从整个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入手。
对良心和诚信卖家进行大力支持和宣传,对存在欺诈和强买强卖行为的卖家予以严厉的打击和持续监管,以促进整个切糕行业的良性竞争。
(市场监管人员对不良切糕卖家车辆进行没收)
此外,要做到切糕价格以及用料的公开透明,保证每一块切糕的制作与售卖都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的规定,确保每一个商家的切糕售价都是公平合理的,好从根源上消除大众对于切糕的忌惮与抗拒。
最后,要进一步改进切糕制作技术和口味,使其更加符合普通大众的价格预期和口味需求,从而让切糕这个营养价值极高的新疆特色糕点,渐渐成为普通人心中的美味之选。
(切糕口味的创新)
总之,切糕想要摆脱十几年的恶名,回归美食最本真的面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痛定思痛,重新出发,彻底扭转大众对切糕的看法,还是指日可待的。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新疆吃过正宗的切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