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是一个不断探寻并加以修正的过程。初学太极拳,没人能一蹴而就,将所有动作都做到尽善尽美。所以,能够敏锐察觉自身在习拳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反而是迈向成功的关键。为大家整理了五个初学者极易出现的拳病及纠正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抬肘,即做动作时,肘关节抬得过高,与《拳论》中所倡导的 “沉肘” 理念背道而驰。这种错误不仅会对 “合劲” 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从技击的角度而言,更是如同将自身的薄弱之处暴露给对手。纠正方法:刻意在腋下留出约鸡蛋大小的空隙,使肘与肋保持适当距离,既不可抬得过高,也不能紧贴。随后,放松肩膀,促使 “肘” 自然下沉。日常练习中,可以多练习 “白鹤亮翅” 这一拳式,通过不断实践,去体悟并掌握正确的感觉。初习拳时,多数人往往过度关注手上动作的准确性,不自觉地紧盯双手。加之尚未掌握下势动作的要领,因而容易出现弯腰、撅臀的情况。纠正方法:首先要深入理解 “顶头悬”“百会穴上领” 的身法要点,并在日常练习中养成目视前方、不看手的习惯。其次,在动作转换过渡阶段,要合理运用扣脚、撇脚等细节。平时可多练习向前的拗步以及向后撤的倒卷肱动作,以强化正确的动作习惯。纠正方法:克服耸肩的最佳方式是让肩部自然下沉。平时可通过双肩用力上耸,然后再放松的反复练习,在耸肩与松肩的交替过程中,用心体会肩膀放松下来时的那种舒适感。与低头弯腰相反,部分人误将 “立身中正” 理解为 “挺胸直背”,为追求拳打起来的美观,过度抬头挺胸,这与太极拳所要求的 “含胸拔背” 大相径庭。如此一来,不仅会导致心气上浮,上半身无法凝聚劲力,整体也难以向下松沉。纠正方法:微微向内收下巴,双眼平视,将头顶的百会穴向上引领,同时采用类似环抱大树的意念,以此来稳定身形。跪膝是指在行拳盘架子时,当做出弓步或正立步等动作时,前膝超过了足尖,上身前倾,未能实现膝与肘合、手与足合,致使上身的重量全部压在膝关节上。纠正方法:可以从桩功以及弓步、马步等定势动作入手,找准膝关节的正确位置。例如,单独练习 “野马分鬃” 这一式子,尽可能使前脚膝盖与脚跟垂直,后膝盖撑起,同时松胯下沉。学拳容易改拳难,但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将问题逐个击破,拳架便会日益完善,愈发契合拳理的要求。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后台留言联系。所发文章仅供学习参考。请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练习。
感恩遇见!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