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太极拳要把心放平,不要贪多。练太极拳更是如此,要徐徐善进。练功量要在自己的身体承受范围内练习。随着功夫的增加,练功时间逐步增加。
2
练前充分预热,练后稍做整理。
3
练拳时不要对着空调、风扇,在室外练功时也要注意不要在风口处,所谓“避风如避箭”是也。
4
冷饮戒掉。喝冷饮伤脾胃,且都是内伤。
5
没事吊吊单杠,不要拉,放松的吊吊即可,这样对肩,胸,腰都比较好。
6
膝关节的很多病都是腰引起的,要注意腰部、膝部的保暖和养护,睡觉尽可能睡硬床。另外,推手、散打时,可扎上腰带。
7
多练基本功,基本功不牢,只能自找苦吃。
8
以养生为主的朋友,不要总是到处参加比赛,在中国金牌不值钱。
9
不要盲目求低架,低是功夫,盲目求低,就是自找麻烦。
10
一定要守住身形,很多练伤的人多数身形不正。
11
要守老谱练功。固守传统。这都是前人宝贵的经验。现代很多人好哗众取宠,盲目否定老谱,最终害人害己。
12
明师和名师不同,有名的不见得明,明者多数无名。
13
初学者如果练拳后膝关节痛,要观察一下,第二天休息后减轻一半以上的, 估计是正常痛,可采取热敷。如果减轻不多,就要找原因了。
14
自古武医不分家,要抽空研究研究中医,尤其是骨伤科。
15
大量出汗,微量元素流逝比较多,练前喝牛奶或大骨汤,练后喝淡盐水。
16
作息要有规律。
17
跪膝是伤膝关节的元凶之一,表现出来就是弓步时,前腿的小腿走过了,膝盖超过了脚尖。
18
膝关节,胯关节,脚腕的关节一定要通过基本功练开。传统太极拳的基本功“活桩”,就是主要解决这个问题的。
19
两膝关节不可故意外撑,当然也不可夹裆。这也是很多练太极拳膝关节练伤的一大原因,尤其是外撑。很多人误认为两腿外撑就是圆裆,那是不懂中国文化,圆者,虚实变化的快也,非外形。所以,还要守住裹裆,自然而然。
20
歌诀有“腿未动兮腰先提”,就是说,每一提腿动步,要用腰的劲来完成。即丹田带动四肢。这是功夫,也是要领。
21
太极拳是内家拳,要求整体运动。要注意,劲是从脚到腿,到腰,到脊柱的整体拧裹。
22
太极拳是练养结合,所以,要多从慢和静入手,还要多定,要细心揣摩。
23
太极拳讲究“用意不用力”,即练拳时不要刻意的追求力。很多人为了求松,求沉,求发力,于是就死练,硬练,刻意的把劲往下压。这是不对的!练拳要自然而然,先求姿态正确,走劲正确,关节练开了,拧裹劲练顺了,劲自然下沉,周身自然松活,此所谓功到自然成。
26
内家拳要求虚领顶劲,上下之劲形成对拉,这样就能体会“上下一线穿”。初学者一定要注意身法中正,在明师指导下,从开始打好基础。
27
上面讲到身形,再啰嗦一下,练拳很多人腰容易练伤,主要就是腰部不正,即没有做到塌腰敛臀。这样一旦养成习惯,往后推手,散手时,上下的中轴既不正,一旦受力都压在第三,四腰椎,很容易受伤。
28
还有一点,也许讲了很多人听不懂,但是出于负责任,还是提一下。内家拳走劲之跟是在腰腿,所以,两腿之劲一定要分清虚实,其拧裹缠丝的方向一定是同向的。绝不是同时向内,或同时向外,而是一个向能裹,一个必向外拧。这不仅符合发力的原则,也符合太极图阴阳变化之理。否则,两腿就别着劲,不动步练习除了伤膝关节,外形倒也看不出什么,但是一旦动步,或技击,就什么问题都暴露了。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后台留言联系。所发文章仅供学习参考。请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练习。
官网 http://www.yunshuiw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