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文化,是传统武术文化品位比较高的一个拳种。它品位之高、内涵之丰富,首要原因就在于它的拳理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阴阳和谐辩证法为根据。《光明日报》一篇文章说:“中国的智慧在《周易》,《周易》的智慧在和谐。”我们“学拳先明理,理明则功进。”钻研拳理,把握太极拳阴阳变化的规律,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每个拳式、动作都要合乎阴阳和谐的辩证法
1、阴阳相济
阴阳相济,即:阴阳相应,阴阳对称,阴阳互包,阴阳互孕、阴阳相寓,阴阳互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两者互相依存,互为胚胎。打拳中要体现“逢上必下、逢左必右、逢前必后”阴阳对称的要求。
如初收式,两臂左前上发,命门后撑,臀部下沉;掩手肱锤式,前发后塌,有前有后;又如金鸡独立式,右手上托,右胯上提,左手下採,左胯下沉,有上有下,阴阳对称。
从而达到自身中心稳定,和谐平衡。再看太极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包涵,互相依存,人生就是如此,能容,能忍,能进能退,能上能下,不断调整自身阴阳平衡,以求自身以及人与人、与社会都能和谐相处。
2、阴阳折叠
阴阳折叠,即从反面入手、正反相生,“无往不复”。陈氏太极拳尤其讲求“劲走折叠”,“阴阳变化有序”这一要领。讲求“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开先合,欲合先开,欲卷先放,欲发先蓄,欲擒先纵,欲要先给”等一系列反正相生的运劲方法。
这也是老子讲的:“反者,道之动”。如前招后招式,一右一左一前,一波三折;裹鞭炮式,一卷一放,一合一开,合之再合,开之再开,开合有序,蓄而后发,也是一波三折;又如左冲右冲式,一掤一收一发,又是一波三折。这些微妙变化体现了阴阳折叠之术。
3、阴阳变化和螺旋形式。
(二)让拳术一切动作都合乎人体科学
太极拳是集文化、武术、养生为一体的一门学问。尤其是这套传统陈氏太极拳,编排细腻,内涵丰富,哲理性强,既吸收、总结了诸家武术中的精华,为人类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又为人类提供了一套整体健康术。下面,仅就此拳养生健身的价值,谈一点个人的体会和看法:
从生理上讲,通过演练此拳:
①坚持拳走低架,加强下肢力量和耐力,防治骨质疏松,防治肥胖症,加大下肢大骨节、大肌肉群活动量,加强下盘稳固性,解决“上盛下衰”的时代病,改善人体呼吸系统;
②坚持导引真气下行,运用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相结合,加强吐故纳新,改善人体呼吸系统;
③坚持胸腰折叠,加大腹部大小肠蠕动次数,促其增加营养吸收,加快身体新陈代谢和排泄功能,改善人体消化功能;
④坚持以丹田为核心、两臀翻沉的骨盆运动和丹田内转法,反复交替进行吸气、收腹、提肛,呼气、突腹、松肛的这块“不为人知”部位的锻炼,改善人体生殖功能和性功能;
⑤坚持整体运作,协调全身阴阳平衡,降低、减缓、防治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病症,促进人体全面健康。
从心理上讲,通过演习此拳:
①坚持高度入静,精神专注,意导形随,形动神清,缓解日常工作、生活压力的紧张情绪,改善人体大脑神经系统紧张状态;②坚持学拳先明理,处处讲阴阳,事事讲辩证,不断调整人的思维方式,逐渐改变自己的脾气、性格、生活方式、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等,使人的心态不断趋于平衡,以适应周围的大环境。
从力学上讲,通过演练此拳,①不断加大自身和周身圆活性,使体魄强健;②逐步掌握顺势借力、造势借力、借力打力、以巧力胜拙力、小力胜大力、“四两拨千斤”等战术技巧,全面锻炼自身的应敌、应变、防身、护身的应变能力,以应付突发的人为事故、交通事故、自然灾害。
(三)联系拳理体悟人生哲学,注重道德修养
太极拳的战略思想,着重强调武德。古人云:“德成艺乃立”。
因此,我们体悟拳理的同时,还要体悟人生哲理。遇到敌人时,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彼不动,己不动”的原则,在坚持公平正义的前提下,力争能容能化,舍己从人,“止戈为武”,或采取“以其人之力、还制其人之身”的后发制人的方法,趋吉避凶,力争化敌为友。
或以个人的性格魅力、气势,去感召、威慑对方,使其弃恶从善,从而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总之,从阴阳哲理中悟拳,从拳理中悟德。
▶ 新闻速递
▶ 薪火传承
▶ 拳械演练
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后台留言联系。所发文章仅供学习参考。请在专业老师指导下练习。